重慶市造紙行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保護
摘要:本文從產業 發展 與環境保護的結合點上,提出了重慶造紙行業應加快結構調整,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治理污染,改善三峽庫區水質,以求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造紙行業 結構調整 環境保護
重慶的造紙行業 歷史 悠久,但規模小,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低,多年沒有進行技術更新和技術改造。進入市場 經濟 以后,全行業面臨國內外同行業的激烈競爭,逐漸走向萎縮。隨著三峽工程2003年截流蓄水時間日趨接近,調整產業結構、治理污染、保護三峽庫區水質的 問題 也已提上日程。
1、基本情況
重慶市有縣以上造紙 工業 企業 54個,其中中型企業8個,小型企業46個。全行業年工業總產值5.72億元,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0.7%。全行業年提供稅金約0.5億元,但利潤為負值,1996年虧損838萬元。全行業共有職工16312人。
在中型企業中重慶造紙廠曾經是大型企業,但由于市場競爭力低下,經濟效益差,幾年前已經破產。重慶安定造紙廠、涪陵新光造紙廠、萬縣萬元造紙廠已被國家環保局會同監察部責令限期停止化學制漿。涪陵新光造紙廠和重慶安定紙廠已經相繼停產, 目前 僅萬元紙廠仍在生產。重慶西泉造紙廠曾經火紅過,但由于市場及經濟方面的原因已經全面停產,陷入困境。國營梁平縣造紙廠由于地處龍溪河上游,是龍溪河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已被重慶市政府限令在2000年底前停止化學制漿。其經營情況也十分艱難。
重慶市的46家小型造紙企業,多數是集體企業或私營企業。絕大多數是作坊式生產,效益低下,產品檔次低,維持艱難。僅北碚區的宏達紙業公司近幾年處于發展上升階段,而且發展速度較快。其產品檔次雖低,但產量已上升到中型企業規模。
重慶市造紙行業是導致水污染的第一大行業,其COD(化學耗氧量)排放量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排放量的28%。一個小型造紙廠就污染一條次級河流。例如流經梁平、墊江、長壽三縣的龍溪河,其水質超過四類水域標準,主要污染源就是國營梁平縣造紙廠。
重慶的造紙行業多數以麥草為原料進行化學制漿,也有以廢紙(包括進口廢紙)為主要原料,配以部分外購商品漿,用物理 方法 制漿。化學制漿產生的污染總量大約相當于一個造紙廠污染總量的60~80%,而且其污染難于治理。現有的解決辦法是建立堿回收系統。但由于經濟和技術兩方面的原因,重慶造紙行業的工廠目前均沒有處于生產狀態的堿回收系統。此外,據了解,東北地區以木材為原料的大型造紙廠,堿回收系統在技術上是可靠的。南方地區以麥草為原料的紙廠,即使是大型企業,堿回收系統在技術上尚有難點。
2、發展戰略
重慶市造紙行業在生產經營和環境保護兩大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從生產經營狀況看,按現狀 自然 發展下去,很可能會是全行業被市場經濟所淘汰,業內人士稱為“全軍覆沒”。從環境保護角度講,全行業都與環境保護“撞車”,幾乎無一個企業有希望達到環保標準。現在離2003年三峽大壩建成蓄水已為期不遠了。從全局利益考慮,為改善庫區水質,國家對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會采取更嚴厲的措施,重慶市造紙行業的命運堪憂。何去何從,是重慶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工作中值得認真 研究 的一個大問題。對此,目前有幾種考慮。一是主張保留,而且主張大力發展。其理由,主要是從地域經濟角度和重慶市場著眼的。因為重慶的新聞出版、文化 教育 、產品包裝、人民生活以及辦公用紙的需求量很大。重慶造紙行業現有的產品,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沒有滿足重慶市場的需要,大約有三分之一,甚至有一半由外地產品填補需求。二是主張自生自滅,逐步消亡。其理由主要是基于這個行業的生產經營和環境保護現狀。這種觀點認為,造紙行業不是重慶的支柱行業。一個城市的經濟不應當搞小而全,工業門類齊全不一定是好事。哪怕只有一、二個門類,只要產量大,市場占有率高,一個城市的經濟照樣上去了。這種觀點還主張,政府不要大力扶持,讓重慶造紙行業自然走向消亡。
我們認為,重慶造紙行業應立即進行結構調整,提高市場競爭力,治理污染,以求持續發展。因為全國造紙行業除少數企業外,多數企業也面臨著重慶造紙行業類似的情況(由于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經營分散等原因,效益低下、競爭力弱)。不同的是,重慶造紙行業處于三峽庫區這個水環境的敏感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特別突出。重慶市的周邊省份,如四川、貴州、陜西、湖北、湖南等省,其造紙工業基礎、環境保護現狀等重要因素,并不比重慶強多少。這些省如果都讓其造紙行業自然消亡,是不明智的。我國北方地區、東部和華南等地,總體看,水環境容量也小,發展造紙行業的前景也不容樂觀。從上述情況 分析 ,問題在于誰能將自身的造紙行業改造得更具市場競爭力,誰能將造紙行業的環境保護工作做得更好,誰就能在將來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們不主張讓重慶造紙行業自然消亡,而應采取適當的對策措施,讓其提高市場競爭力,治理好污染,在健康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3、結構調整戰略
3.1 在行業內調整產業結構,目標是增大單個 企業 的規模
根據國內外的經驗,造紙廠規模小了,對生產經營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都是致命弱點。 目前 可以入手的,首先是限制小型企業的存在和新建。根據國務院國發[1996]31號文件和國家環保總局的相關規定,我市關閉了年產量5000噸以下有化學制漿的小造紙廠。現在看來,應當繼續關閉年產量5000噸以下廢水排放不達標的所有小造紙廠,而不論其是否有化學制漿。這可以與2000年所有 工業 污染源達標工作結合進行。在此基礎上,可以將關閉限額繼續提高,以鼓勵造紙行業內部的合并與兼并。
3.2 調整產品結構
重慶造紙行業的產品目前大多是低檔紙和包裝紙,附加值高的品種和數量太少。 歷史 上,重慶造紙行業在當時的條件下曾經生產過大量的高附加值產品。有的廠設備和技術力量在當時都是強的。但是在 經濟 轉型時期,重慶市造紙行業的技術改造沒有相應跟上,掉隊比較嚴重。目前要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迎頭趕上。同時,適當鼓勵國內外資金到重慶興辦大型的達到環保標準的造紙廠,尤其是制漿廠。
3.3 全部取消現有造紙廠的化學制漿,興建集中制漿的大型企業
目前,重慶市全行業沒有一個廠能夠解決化學制漿帶來的污染 問題 。從保護三峽庫區水質考慮,取消所有造紙廠的化學制漿是必要的。時間不應超過2000年年底。建大型的集中制漿廠或集中制漿車間,由它向其它紙廠提供商品漿。其規模應不小于年產10萬噸。這種工廠應建立堿回收系統,廢水排放應達到環境保護標準。但是,其投資很大,沒有政府或其它巨額財力的支持無法實現。如果制草漿,堿回收系統還有一些技術性課題需要解決。取消化學制漿以后,會增高產品的生產成本或降低產品檔次,迫使造紙廠向規模經營要效益。
3.4 強化對造紙企業的環境監督與環境管理
嚴格執法,關閉小造紙廠,對沒有條件生存下來又污染環境的大中型企業,讓其 自然 消亡。
3.5 營造用于造紙的速生經濟林
據了解,廣西有聯合國資助的專用于造紙的速生經濟林項目。這種速生經濟林的種植,與農民種莊稼相似,每年種,每年收,不 影響 生態環境。如果庫區有可能搞這種速生經濟林,則可建大型木漿廠,堿回收系統的技術問題則比較好解決。
重慶市有紙制品的龐大市場,也有充足的原料。重慶周圍省區的造紙行業也面臨著與重慶造紙行業類似的問題,同樣會擠壓小造紙企業。在這種形勢下,重慶市消滅造紙行業未必是上策。但新興紙廠或紙漿廠,必須嚴格把住環保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