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廢水處理工藝
制革廢水是治理難度較大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含有大量有機污染物、硫化物、SS、NH3-N等,具有成分復雜、色度高、懸浮物多、耗氧量高、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等特點。目前處理制革廢水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濾池、UASB、ABR、MBR等。
隨著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有必要采用合理的工藝組合,使污水處理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具有良好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1廢水水質及特征
河南項城某皮革有限公司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工藝的升級,目前的廢水處理系統及配套設備已不能滿足生產廢水水量、水質的要求,因此需對現有廢水處理系統及配套設施進行升級改造。設計規模為3000m3/d,處理后的水質要求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要求。制革廢水水質及排放標準見表1。
表1廢水水質及排放標準
2原處理工藝及問題分析
原污水處理工藝如圖1所示。
圖1原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原廢水處理工藝存在以下問題:(1)無pH調節系統,無法對廢水進行加酸調節,尤其在廢水間歇排放時,有時pH可達到10~12,堿性很強,會對后續生物處理系統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及代謝功能產生障礙,嚴重影響生物處理系統的處理效果。(2)初沉池由于設計缺陷,沉淀時間較長,且不能及時排泥,沉淀污泥在池內停留時間較長。廢水中油脂、碎肉和皮屑等含有大量蛋白質,在長時間缺氧條件下發生氨化反應,蛋白質水解為氨氮進入廢水中,給后續的生化脫氮帶來負擔,造成出水氨氮超標。(3)二級生化處理采用氧化溝工藝,缺少缺氧段,同一溝中好氧區與缺氧區各自的體積和溶解氧濃度很難準確地控制,因此無法保證對氨氮和總氮的去除效果。(4)氧化溝溝道較長,倒傘曝氣氧利用率低,且缺少推流器,機械攪拌強度不夠,造成溝內污泥沉積,泥水混合不均,處理效果差。(5)現有工藝缺少部分深度處理設施,無法保證出水穩定達標排放。
3工藝改造方案及分析
3.1改造工藝流程
根據該工程的特點,改造時針對特征污染物,結合原有廢水處理設施,采用預處理+生物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組合處理工藝,即由預沉池+曝氣調節+一沉池+水解酸化+A/O+二沉池+曝氣生物濾池+斜管沉淀池組成的主體處理工藝,確保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剩余污泥利用原有污泥處理設施,采用污泥濃縮+污泥機械脫水的工藝處理。改造后的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圖2改造后的處理工藝流程
3.2主要構筑物及設計參數
(1)格柵渠。利用原有機械格柵,鋼混結構,1座,尺寸為2m×1m×2.85m,用于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及皮屑等。
(2)集水井。利用原有集水井,鋼混結構,1座,尺寸為10m×3m×4m,利用原有提升泵2臺,1用1備。
(3)1#沉淀池。新建,鋼混結構,1座;反應區尺寸為3.7m×6.7m×4.3m,沉淀區尺寸為27.5m×6.7m×3.3m,表面負荷0.81m3/(m2·h),沉淀時間3.75h;設旋轉過濾機和桁車式泵吸泥機1臺。
(4)預曝氣調節池。利用原有調節池,鋼混結構,2座;單座尺寸為17m×16.3m×4.5m,水力停留時間14.8h;利用現有提升泵、鼓風機和FeSO4投加裝置。將原有穿孔管曝氣系統更換為旋切式曝氣系統。
(5)2#沉淀池。利用原有沉淀池,鋼混結構,1座;尺寸為D14m×3.5m,表面負荷0.81m3/(m2·h),沉淀時間3.0h;利用原有單周邊傳動刮泥機1臺。
(6)1#中間水池。新建,鋼混結構,1座;尺寸為3.5m×3.5m×4.3m,有效容積為49m3,設置提升泵3臺,2用1備。
(7)水解酸化池。新建,鋼混結構,數量2座,單座尺寸為13m×6.5m×6.3m,總有效容積1014m3,停留時間8.1h,上升流速0.74m/h;池內設置彈性立體填料,池底設置布水系統和排泥系統。
(8)缺氧池。新建,鋼混結構,2座,每座分3個廊道,單廊道尺寸13m×4m×5.5m,總有效容積1560m3,停留時間12.48h;池內設置6臺低速潛水推流器。
(9)好氧池。利用原有氧化溝改造而成,鋼混結構,分4個廊道,單廊道尺寸為58m×6m×3.7m,總有效容積為4454.4m3,停留時間35.6h,BOD5污泥負荷0.085kg/(kg·d),各廊道內設置低速潛水推流器1臺進行攪拌;池底設置旋切式曝氣器,設置離心泵5臺進行混合液回流,4用1備,回流比300%。
(10)二沉池。利用原有二沉池,鋼混結構,1座;尺寸為D18m×3.5m,表面負荷0.49m3/(m2·h);利用原有污泥泵進行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
(11)2#中間水池。利用原有水池,鋼混結構,1座;尺寸為8m×6m×3m,有效容積為129.6m3,設置提升泵5臺,3用2備。
(12)曝氣生物濾池。利用原有2座,新增1座,鋼結構,單座尺寸D5m×6.4m,BOD5容積負荷0.86kg/(m3·d),NH3-N負荷0.93kg/(m3·d),濾速2.12m/h;利用原有風機進行鼓風曝氣。
(13)斜管沉淀池。新建,鋼混結構,數量1座;前端設混凝反應區,尺寸為3.25m×7.5m×3.8m,沉淀區尺寸為7.5m×7.5m×4.7m,表面負荷2.44m3/(m2·h);池內設置斜管填料。
(14)清水池。利用原有清水池,鋼混結構,數量1座,尺寸為15m×6m×2.5m,有效容積198m3,利用原有反沖洗泵定時進行反沖洗。
(15)1#污泥貯池。新建,鋼混結構,數量1座,尺寸為8m×4.5m×4.5m,有效容積144m3;池內設高速潛水推流器1臺進行機械攪拌。
(16)2#污泥貯池。利用原有設施,鋼混結構,數量1座,尺寸為17m×4m×4.5m,有效容積272m3,利用原有攪拌設施。
(17)污泥脫水間。利用原有設施,磚混結構,數量1座,尺寸為18m×12m×5.2m,利用原有污泥脫水系統。
(18)鼓風機房、配電室。新建,磚混結構,數量1座,尺寸為19.8m×4.2m×4.2m,房內設置三葉羅茨鼓風機6臺,4用2備。(19)加藥間。新建,磚混結構,數量1座,尺寸為9m×3m×4.2m,房內設置加酸、加PAC、加PAM設備各1套。
4運行效果
改造后各工段運行穩定,水質處理效果穩定,出水穩定達標,運行數據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改造后的處理工藝對COD、BOD5、NH3-N、SS的去除率分別為98.3%、99.4%、97.0%、98.9%,出水水質達到了《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要求。
表2改造后各工段運行效果
5經濟分析
工程改造費用為802.62萬元,包括構(建)筑物、設備等直接投資650.54萬元;設計費、調試費等間接投資152.08萬元。運行成本主要包括電費、人工費以及藥劑費等,運行費用總計10462.20元/d,折合噸水成本為3.49元/m3。
6結論
(1)在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原有處理設施和設備,從運行效果來看,改造后整個處理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處理后的廢水水質能夠達到GB8978—1996一級標準的要求。
(2)采用預處理+生物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組合工藝處理廢水,具有工藝先進、技術合理、耐沖擊性強、出水水質穩定的特點,具有較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其處理效果穩定可靠,操作簡單,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