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論與工程實踐——生態攔截技術
更新時間:2015-01-26 14:23
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作者:
閱讀:1589
摘要:
農村面源污染因其排放路徑的隨機性、排放區域的廣泛性以及排放量大面廣等特征,即使在實施源頭控制后,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污染物隨各排放途徑輸移,對下游水體水質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實施生態攔截技術,高效阻斷污染物輸移是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研究表明,生態攔截溝渠技術不額外占用土地,能高效攔截凈化氮磷污染物,并兼具生態景觀美化之功能。人工濕地技術、稻田消納技術以及前置庫技術,也能有效攔截氮磷污染物,在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其占地面積大的缺點限制了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推廣。以丁型潛壩技術為代表的陸-水交接面污染攔截凈化技術在我國農村面源污染物的過程阻斷方面開始嶄露頭角,具有較高的應用潛力。緩沖帶、生草覆蓋、脫氮溝以及濕地-多級塘等技術也有一定的應用前景。生態攔截技術的應用需結合區域環境特征和地形地貌現狀,因地制宜,兼顧生態功能、環境功能和景觀功能,在充分利用和改良現有溝渠塘的基礎上注重氮磷養分資源的回用,從而提高攔截效率,實現水體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501261423339158.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