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廢水處理方法
重金屬廢水是指礦冶、機械制造、化工、電子、儀表等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屬的廢水。重金屬(如含鎘、鎳、汞、鋅等)廢水是對一環境污染最嚴重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工業廢水之一,其水質水量與生產工藝有關。廢水中的重金屬一般不能分解破壞,只能轉移其存在位置和轉變其物化形態。水體的重金屬污染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環境之一。
目前重金屬廢水處理常用的技術有:①化學法:化學沉淀法,氧化還原法,溶劑萃取分離;②物理化學法:離子交換法,吸附法,膜分離技術;③生物法:植物修復法,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由于傳統化學、物理治理方法有成本高、操作復雜、效果不穩定等缺點,生物治理技術在處理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水中,因其成本低、效率高的優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1植物修復法
植物修復是一種利用自然生長的植物或者遺傳工程培育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環境的技術總稱。植物去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類型有四種:植物吸收、植物揮發、植物吸附和植物穩定。利用植物通過吸收、沉淀、富集等作用提取、分解、吸收、轉化或固定地表水、地下水中的重金屬,降低其重金屬含量,以達到治理污染,修復環境的目的。在植物修復技術中能用到的植物有傳統作物和水生植物等。渠榮遴等在對低濃度含重金屬廢水的植物修復作用研究中對比討論玉米、向日葵、蓖麻種苗對水體中鋅、銅的去除效果,發現選擇傳統作物種苗進行低濃度含重金屬廢水的植物修復具有良好的修復前景,如在Cu濃度為10mg/L時,向日葵莖中Cu的積累可達到1.90mg/g干重、玉米莖中Cu的積累可達到1.17mg/g干重;在Zn濃度為100mg/L時,向日葵莖中Zn的積累可達到7.88mg/g干重、蓖麻莖中Zn的積累可達到7.08mg/g干重。王謙等在綜述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植物修復重金屬水體的研究進展中,對幾種生活型水生植物(挺水、漂浮、浮葉和沉水)在重金屬污染水體中對重金屬的蓄積效果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大型水生植物對重金屬污染有著很好的去除效果。用植物修復技術處理重金屬廢水的優點是成本低,不會造成二次污染,且可以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對植物進行篩選、培育,使其對重金屬污染具有良好的蓄積、去除能力,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植物會受季節、植物培養周期和植物具有選擇性的限制。
2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產生的具有絮凝能力的代謝物,進行絮凝沉淀的一種除污方法。生物絮凝劑又稱第三代絮凝劑,是一類由微生物產生并分泌到細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謝物,主要由蛋白質、黏多糖、DNA、纖維素、糖蛋白和聚氨基酸等高分子物質構成,分子中含有多種官能團,能使水中膠體懸浮物相互凝聚沉淀。其在廢水處理中具有安全方便無毒、不造成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等優良性質。張娜等以天然高分子殼聚糖復配而成新型高效復合絮凝劑,在不同的工業污水處理中的應用表明,該絮凝劑對重金屬離子的去除率可提高10%~20%,且成本也大幅度下降。陳天等從多種微生物中提取殼聚糖為絮凝劑回收廢水中Cr3+、Pb2+、Cu2+等重金屬離子,發現其在很少量作用下,就能表現出顯著的回收效果,對重金屬離子的回收率可達98%~99.9%。康建雄等對生物絮凝劑Pullulan絮凝水中Pb2+進行了試驗,通過探討Pullulan與絮凝溶液的pH以及Pb2+初始濃度等相關因素對其絮凝效果的影響,發現在Pullulan與AlCl3用量比為4∶1.1、溶液pH為6.5~7.0、Pb2+初始濃度為10、25、60、100mg/L時,分別投加8、25、40、80mg/L的Pullulan,對Pb2+的去除率可達最高,分別為73.86%、76.30%、77.07%、81.19%,并經過六次重復性試驗表明Pullulan的絮凝效果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但生物絮凝法也存在著一些缺點,活體生物絮凝劑難以保存,生產成本較高,目前很多高效的生物絮凝劑還處于研究階段,不宜進行工業化的生產。
3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法就是通過某些生物體本身及其衍生物的化學結構及成分特性對溶于水中的重金屬離子的吸附作用,再利用固液兩相分離的方法來達到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屬離子的目的。能夠西服水溶液中重金屬離子的生物材料被稱為生物吸附劑。現已發現的生物吸附劑有細菌、真菌、藻類以及一些細胞提取物。
3.1細菌
細菌具有尺寸小、普遍存在、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等優點。用作生物吸附劑的主要細菌有芽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和鏈霉菌屬等。芽孢桿菌屬的菌株都具有吸附大量金屬的能力。蘇新華等以安全性高、繁殖速度快的蘇云金芽孢桿菌為研究載體,尋找蘇云金芽孢桿菌對鎳污染最適的處理方法,其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菌體重懸法智力鎳污染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其最大平衡富集量達到了32.29mg/g。鄧燕寧等以含Fe3+、Cd2+的模擬廢水為例,用膠質芽孢桿菌絮凝劑和沸石兩種吸附劑對其進行吸附,并對比分析了兩種吸附劑單獨及聯合使用對模擬重金屬廢水的處理效果,結果表明,膠質芽孢桿菌絮凝劑在處理高濃度含Fe3+廢水有較好的吸附效果,且其能促進天然沸石顆粒物沉降。
李中華等選用耳葡萄球菌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海藻酸鈉作為固定化載體,研究固定化菌體對礦山廢水重金屬的吸附性能中發現,固定化菌體對重金屬有良好的富集性能,投加15g/L的固定化菌體,對100mg/LCu、50mg/LZn的去除率分別可達94.4%、80.6%,且經過4輪吸附-解吸循環實驗,顯示固定化菌體可重復利用3次。
趨磁細菌是一類在外磁場的作用下能作定向運動并在體內形成納米磁性顆粒-磁小體的細菌,其主要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海洋等水底污泥中。在任茂明等趨磁細菌對含重金屬Cr3+廢水的吸附研究中發現,趨磁細菌對Cr3+的吸附率很高,間歇實驗的去除率都高達80%以上。
田建民通過實驗發現,光能異養微生物外紅硫螺菌屬Shaposhnikovii形成的胞外生物聚合物對水中重金屬離子具有很強的吸附力,液體pH范圍在6~7時,在銅、鋅離子濃度為100mg/L的水溶液中,兩種離子的去除率達到99.7%,水溶液中剩余的離子濃度小于0.3mg/L。由此可見,細菌作為微生物吸附劑有安全性高,繁殖速度快和吸附容量大等優點,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
3.2真菌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個類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約有1萬屬12萬余種,許多真菌對重金屬離子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含重金屬離子廢水的處理中真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尹華等研究了解脂假絲酵母、產朊假絲酵母和活性污泥處理含鉻電鍍廢水的吸附與還原性能,發現當用兩株酵母協同處理電鍍廢水時,可以有效的提高鉻的生物吸附效率,對30.2mg/L總鉻的去除率可達91.1%。
白腐真菌是一類擔子菌,能夠分泌胞外氧化酶降解木質素,且降解木質素的能力優于降解纖維素的能力,這些酶可以促使木質腐爛成為淡色的海綿狀團塊——白腐。而白腐真菌也具有吸附重金屬離子的能力,其可以吸附鎘、鎳、銅、鉛、汞等重金屬離子。李清彪等曾探討了白腐真菌菌絲球生長的物理化學因素和控制菌絲球大小的規律以及其吸附重金屬的效果,通過試驗發現用0.2mol/L的NaOH溶液處理菌絲球,對25mg/L的鉛溶液的吸附率達到了95%以上。
李維煥等通過分析兩種多孔菌科大型真菌槐栓菌和木蹄層孔菌子實體吸附Cd2+的吸附特性,發現槐栓菌和木蹄層孔菌均為較理想的重金屬離子Cd2+的生物吸附劑,其對10mg/LCd2+的最大去除率分別為98%和94%。
張亞娟利用實驗研究了黑根霉菌對重金屬離子Pb2+、Cd2+和Cr6+吸附能力,通過Langnuir吸附公式得出黑根霉菌對Pb2+、Cd2+和Cr6+的最大吸附量分別為37.073mg/g、52mg/g和14mg/g。其結果說明了黑根霉菌能夠很好的去除水體中的Pb2+、Cd2+和Cr6+離子。屠娟等探討了發酵工業中的菌絲體黑根霉菌對水中重金屬例子的吸附特性,在實驗室進行吸附試驗繪制出吸附等溫線,并由Langnuir曲線和Freundlich曲線求出相應參數,發現菌絲體黑根霉菌在pH=3~6.5的范圍內對Pb2+、Cu2+、Mn2+、Cr6+幾種主要存在于廢水中重金屬離子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其中對Pb2+的吸附能力最高,飽和吸附量可達88mg/g,且其成本低廉,可以洗脫和再生。
3.3藻類
藻類是一類光合自養型生物,其來源豐富,對很多重金屬離子具有很好的生物吸附能力。李琛綜述了藻類在含重金屬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得出了藻細胞在對中金屬離子的吸附中具有吸附容量大、選擇吸附性強和吸附速度快的優點這一結論,說明利用藻類處理含重金屬離子廢水有著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優越性,該技術也有著極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黃靈芝等在其研究黑藻對含重金屬廢水中的Zn2+的吸附性能中發現,在pH為6.0的溶液中加入黑藻2g/L吸附時間為30分鐘Zn2+質量濃度為20mg/L的條件下,黑藻對Zn2+的吸附率為85%。
伍盈盈等以衣藻為生物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對重金屬鋅、銅、鈷的生物吸附,并用Freundlich等溫方程處理實驗數據,結果發現,衣藻對這三種重金屬的吸附能力大小順序依次為鋅、鈷、銅,且其對重金屬離子有著很強的生物吸附能力,認為可以用衣藻作為生物吸附材料來處理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水。
4結語
如今在人類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屬的廢水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而對重金屬廢水的治理,首先要從污染源頭控制受污染水體中重金屬離子的排放量,并同時對已被污染水體進行切實有效的治理。生物方法在治理重金屬廢水中有著成本低廉、高效方便、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等優點,有著其他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不能替代的優越性。但生物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①易受廢水中離子濃度、溫度、pH、等外界因素的影響;②生物會受季節、培養周期和具有選擇性的限制;③很多生物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在實際應用中仍需檢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