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發展對環境影響及對策分析
導讀:回顧我國“十五”交通發展。環境保護措施,交通發展對環境影響及對策分析。
關鍵詞:交通,環境保護措施
一、前言
回顧我國“十五”交通發展,我國交通事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社會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21957億元,年均增長18.7%,超過建國以來51年完成投資的總和,是“九五”期間完成投資的1.92倍,其中公路建設完成了19505億元,使高速公路的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了4.1萬公里,“兩縱兩橫三個重要路段”全部建成;新建農村等級客運站3232個,停靠站點10.2個,新增農村客車1.23萬輛,鄉鎮客車通達率98%,建制村通車率81%。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權威數字,截至2005年底,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3160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為1852萬輛,占總量的58.6%。私人汽車中,載貨汽車452萬輛,載客汽車1384萬輛。博士,環境保護措施。
二、交通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交通事業的迅猛發展,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動力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具體表現在:
1、交通建設期間對環境的影響
(1)、地形地貌的變化,導致生態循環系統的改變
高速公路的路線一般較長,與地方的道路和管渠等交叉在一起,由于高速公路的運營是處于一個全封閉狀態下的,因此高速公路的標高或高于原地面或低于原地面,致使大量的開挖或回填不同程度地對周圍的地形地貌產生破壞,相應的破壞了土體原有的自然結構和水循環路徑,改變了沿線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了其生長、活動的規律,可能會導致某些生物或植物的生存危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循環系統。
(2)、植被的破壞,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因公路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大開大挖,破壞了原地表植被,導致了土表裸露、土質松軟,增加了水土沖刷量,造成河流、溝渠淤積、積水淹漫農田等水土流失災害。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億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于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水資源的污染,導致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沿河公路的修建過程中,部分單位的環保意識差,將鉆孔樁用泥漿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導致河道淤塞,影響船只正常通行;同時由于泥漿中添加了Na2CO3(俗稱堿粉或純堿)、NaOH(氫氧化鈉)等化學材料,對河水的水質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2、交通運營期間對環境的影響
(1)、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以汽油、柴油為燃料的汽車開動時會產生廢氣和固體微粒。廢氣中含有水蒸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鉛顆粒等污染物, 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氣中, 滲透到水、土壤中, 并逐漸積累, 會對沿線的人類和動植物產生不良影響,使其生活環境進一步惡化, 甚至會造成全球氣候異常, 這種污染的程度隨著公路運營時間的增長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斷加重。
(2)、汽車所產生的噪音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影響
公路運營過程中,汽車車體振動、發動機運轉、輪胎與路面摩擦、鳴喇叭以及公路沿線提供各種服務設施、設備均會產生噪聲, 在公路沿線形成一條噪聲帶, 這些噪聲對附近的人群產生心理(失眠等) 和生理(血管收縮、聽力受損等) 上的影響,降低人們的工作效率,尤其對公路兩側人口密度較大的敏感區域(學校、住宅區、商業區、醫院等) 干擾較為突出,而野外區域的干擾則較小。
(3)、汽車產生的油污染
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滴、漏油和車輛在維修過程中產生的污油都會隨著水的流動而滲入土壤中從而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4)、汽車在夜間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光污染
光污染是一類特殊形式的污染,它包括可見光、激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等造成的污染。可見光污染比較多見的是眩光。例如每當夜晚在馬路邊散步時,迎面而來的機動車前照明燈把行人晃得眼都睜不開,這就是一種光污染,叫做眩光。博士,環境保護措施。
三、保護措施
1、全球環保措施的發展
由于在前期的人類活動中,人們只是將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追求目標,忽視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現在大自然已經開始了“回報”人類了。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臭氧層空洞、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和各地酸雨現象等的頻頻發生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社會開始關注環境保護工作,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口號。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全球可持續發展五大要點:①發展援助: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增大經濟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達到其國家生產總值的0.7% ;② 環境保護:工業化國家應當恪守“京都議定書”官員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規定,保護地球環境,防止全球繼續變暖;③ 清潔水源:節約用水,并到2015年實現一半以上缺乏清潔飲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潔凈飲用水;④ 能源開發: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及電能的提高,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⑤綠色貿易:促進世界生產及貿易過程中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我國交通環保措施
我國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了《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并針對交通事業的發展提出了交通行業由能源消耗型的行業向節約型行業轉變的口號。在資源、能源和資金約束日趨明顯的情況下,必須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節約土地,節能降耗,以保證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節約土地就是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從嚴把關,盡量利用荒地和廢棄耕地。節能降耗就是要努力降低交通建設、運輸管理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建設成本和管理成本,發展循環交通經濟,推進節約型行業建設。要進一步完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博士,環境保護措施。博士,環境保護措施。
公路建設必然會造成對環境的影響,要全然避免和杜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在《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的指引下,合理規劃、設計和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過程中盡量予以控制,使這種危害降低到最小。
(1) 做好路網的合理規劃
我們在確定路網規劃時,要從全局出發,樹立公路建設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系統觀念,必須考慮將擬建設公路占用農田數量減少到最少,將公路對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及國家自然保護區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對不可避免的環境影響要做出全面合理的評價,為以后階段的公路環保設計提供依據。
(2) 進行公路建設項目預可、工可的環境評價
在路網規劃或線位選定后,都應按照交通部1996年頒布了《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試行)》規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超過規范和相關規定的方案要堅決摒棄。
(3) 做好施工過程中的環保宣傳工作,同時制定嚴格的環保控制方法
通過宣傳,使得環保觀念深入到每個單位每個人的心中,形成“人人為環保”的態勢;同時制定嚴格的獎罰措施,對于不按照環保辦法執行,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的單位予以重罰。
(4) 采用各種手段,減小噪音污染
研究表明:交通狀況,音源、聲音傳播與噪聲量密切相關。因此,防治噪聲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加強交通管理, 上路前進行車輛噪聲監測, 管制重車百分比,交通量及行車速度;二是調整縱坡,減少縱坡過大可能導致汽車爬坡時增加的噪聲量;三是改進路面結構類型,改善面層混合料成分,適度修正橫向刮紋間距或改作縱向拖紋處理,以謀求降低交通噪聲;四是盡可能采用降噪效果好的路塹型式,尤其是路線通過敏感區時;五是適當設置遮蔽物,可在公路兩側設置隔聲林帶、隔音墻、隔音堤等,以降低噪聲位準;六是實施減少噪聲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改善車輛本身構造。
(4)汽車排放污染的防治
汽車排放的廢氣與固體微粒對大氣的污染最為嚴重,這些污染會引起金屬腐蝕,對建筑物和雕塑品造成破壞,抑制動植物生長,給經濟、文化領域造成損失。因此,必須制定相關的汽車排放標準,機動車上路前需進行尾氣檢測;完善汽車的自身結構,改進發動機,采用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發明使用電動車、太陽能汽車和其它不污染環境的新型能源車;采用現代燃料,優先使用無鉛汽油,增加以液化石油氣或壓縮天然氣為燃料的氣瓶車,推廣氣體燃料,使用符合規定的潤滑劑和燃油添加劑;研制和推廣廢氣減毒裝置,完善汽車保養和修理制度,推廣節油裝置。通過以上的措施,可將汽車排放物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的程度。博士,環境保護措施。
四 結語
環境與發展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相互依存,密切相關。博士,環境保護措施。因此我們在發展交通時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位置和處境、優勢和不足,進一步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為我國綜合國力的的增強和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全文新華社2003.7.25
2、高艷龍,張榕情如何建設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中國公路2003,24
3、廖新輝張陽淺談高速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廣西交通科技1999,12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