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減少氨氮排放?
完善氨氮的排放標準,促進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大幅度強化氨氮削減作用;以重點為抓手,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工業污染治理;多管齊下,綜合試點,大力防治農業源污染。
完善氨氮的排放標準,促進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
我國目前有26個現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氨氮的排放規定了控制標準值。總體來說,我國目前現行國家和地方有關氨氮的排放標準中,發布年代較早的標準,其氨氮控制要求已不能滿足當地目前的環境管理工作要求;而最近幾年發布的地方標準基本可以滿足當地的環境管理工作要求。應根據現有工業氨氮達標排放標準低的狀況,完善國家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加大型污染物排放標準工作制(修)訂力度,縮小通用型、綜合型污染物排放標準適用范圍,對實施時間較長的排放標準進行全面復審和修訂,提高氨氮排放控制要求,督促進行深度治理,提高工業氨氮治理水平。
考慮到工業處理設施實際進水氨氮濃度很高,很多企業面臨氨氮達標出水困難,且各污水特點不盡相同,應避免一刀切,基于技術經濟可行性提出“提標升級”要求,既要體現對水體水質的要求,又要考慮各行業實際的經濟承受能力和處理水平。通過“提標升級”,促進企業升級改造,工業氨氮排放水平有望進一步降低。
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大幅度強化氨氮削減作用
由于進水水量變化大、工業影響、進水SS(固體懸浮物)濃度高等因素,我國氨氮去除效果不理想。我國絕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缺乏控制氨氮的有效手段,硝化效果的有無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自然界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部分污水處理廠提高硝化的效果僅僅是簡單地減少排泥或者增加曝氣量,遠遠沒有達到優化運行的效果。一些老的污水處理廠在建設之初沒有考慮硝化的功能,只有簡單的COD去除功能,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氨氮較高。這些污水處理廠的曝氣池容積較小,達不到硝化所需要的泥齡要求;容積偏小,無法適應硝化所需要的高污泥濃度;曝氣設備的能力較低,達不到硝化所需的供氧量。
通過污水處理廠COD減排協同效應并升級改造強化生活源氨氮去除效率,可以有效地減少氨氮排放。一方面深挖潛力,注重提升現有設施負荷率和運營水平。根據流域水質的情況,有條件改造的,繼續分期分批在城市污水處理廠中增加脫氮除磷的功能;排入封閉式水域及對近岸海域水質有直接影響的地區污水處理廠應選用具有強化除磷脫氮功能的處理工藝,鼓勵新建污水處理廠將去除水中總氮作為控制污染指標之一;負荷率低的,完善污水收集管網,通過管網改造提升等措施提升負荷率。另一方面全面啟動縣縣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推進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建設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同時以缺水地區為重點大力推行污水利用工作,鼓勵其他地區開展污水利用,重點提高污水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難以維持較高的生物濃度,必須同時進行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反硝化時往往要另外加入碳源(如甲醇)和堿,這些需要統籌考慮加以解決,應以老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為主,鼓勵企業采取技術措施,降低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能耗,淘汰落后的技術,優化運行,使氨氮減排最優化。
以重點行業為抓手,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工業污染治理
不少工業進水COD偏高,難降解COD比例過高,易降解有機碳源占COD中的10%左右,可利用的碳源不能滿足生物脫氮反硝化需求,這些造成工業廢水處理廠出水氨氮和總氮達標比較困難。根據2007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2007年,工業氨氮去除率為60.3%,比工業COD去除率低10個百分點;生活氨氮排放量為98.3萬噸,去除率僅為26.1%,比城鎮生活COD去除率低13個百分點;根據主要氨氮產生排放行業氨氮去除率的分析,除石化行業去除率超過90%,其他行業均有提升潛力。
氨氮污染排放的污染結構性問題突出,化工、有色、石化、農副食品、紡織等8個行業氨氮排放量占工業排放總量的85.9%。化工行業是氨氮的主要排放行業,占工業企業氨氮總排放量的40%以上,其次為造紙、食品加工、紡織、黑色冶金、石化和食品制造等行業,具有高氨氮廢水排放問題的工業部門主要有煉油、化肥、無機化工、農藥、鐵合金、玻璃制造、食品和飼料生產等。此外,養殖場排出的廢水和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垃圾滲濾液等廢水中氨氮的含量也很高。重點抓住化工、有色、石化、農副食品、紡織等重點行業,可以有效控制工業氨氮排放總量。
按照先控制新增量后削減存量的順序,首先,在項目審批階段嚴格環境準入標準,合理控制行業發展速度和經濟規模,在源頭污染物增量環節多做“減法”,控制氨氮污染物新增量;其次,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對重點行業、重點流域依法實行強制審核,對達不到水平的應予以關閉和淘汰;第三,抓好企業末端治理,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監管,確保工業企業實現全面穩定達標排放。
多管齊下,綜合試點,大力防治農業源污染
一些地區僅考慮對工業點源及城市生活污染源的氨氮削減尚無法保證環境功能區的全面達標,要從根本上緩解氨氮污染問題,必須把主要農業源氨氮污染物逐步納入控制。由于基礎工作不到位、工程監管缺位、管理對象難以落實、缺乏治理手段等,農業源將是“十二五”水污染防治需要攻堅克難的重點領域。對于COD如此,對于氨氮污染防治也是如此。
現階段農業源治理應以規模化畜禽養殖等為重點,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散養密集區污染防治。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參照點源進行管理,嚴格要求,以氨氮穩定達標排放為目標。對散養式畜禽養殖場,以綜合利用為主要措施,推廣畜禽糞便生物處理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對于農業面源防治,主要采用管理措施從源頭防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輔以工程措施,積極開展試點。通過推廣測土施肥的方法,擴大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減少農業生產化肥施用量。促進緩釋/控釋肥料研發、生產、運輸和銷售,改善化肥產品結構,提高氮素利用率。研究建立完善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有機肥—農戶—農田運營模式和渠道,實現面源點源協同削減的同時,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