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是一種無形的污染
噪聲與環境污染
噪聲是一種無形的污染。早在公元前七世紀,人們就懂得了噪聲會影響人的情緒,損害健康,甚至引起死亡。隨著生產技術的迅速發展,噪聲干擾范圍之廣,危害之深有增無減。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城市的噪聲與1956年相比增加了4倍。在我國,約有二千萬人在90分貝以上的環境下工作,有約2億人在超過環境噪聲標準下生活。
噪聲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直接受到損害的是聽覺系統。一類是急性損傷,這種損傷常常發生在礦井、隧道、筑路、發射炮彈等爆炸作業中,由于其噪聲強度大(超過130分貝),頻率高,強大的聲壓和沖擊波使受害者耳鳴、眩暈直至鼓膜破裂,致人耳聾。另一類是慢性損傷,如果人們長期生活在85~90分貝的噪聲環境中,會使聽覺疲勞不斷加深,發生器質性病變,造成聽力下降。
此外,噪聲還能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分泌,使腸蠕動功能改變,引起代謝過程的紊亂,造成多種疾病。噪聲對人的視力,對妊娠和胎兒發育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噪聲還能損傷建筑物。所以噪聲已被認為僅次于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噪聲調查:噪聲調查的基本內容是,了解噪聲源的類型和噪聲分布情況,查明它們的強度和頻譜特性,掌握噪聲對操作者的危害和對環境污染情況,以便制定切實可行、經濟合理的噪聲防治方案。
噪聲的控制一是加強科學管理,一是采用控制噪聲的技術措施。
在管理方面,許多國家都制定了有關的噪聲標準和管理條例。我國已提出了城市環境噪聲標準和機動車輛噪聲試行標準。
以北京市為例,近年來由于交通管理上有所改進,盡管過去4年里車輛增加一倍,噪聲峰值反而降低了3分貝。
控制噪聲的技術措施,主要是從噪聲源、噪聲傳遞途徑和保護噪聲接受者三個環節入手,結合技術、經濟和活動要求來全面考慮。對噪聲源的根本改造一般是困難的。主要手段是操作限制,即對使用時間、使用功率與環境的限制。選用低噪聲設備是噪聲控制的關鍵,而加工工藝的改進是噪聲控制的有效方法。比如鉚接噪聲達125分貝,改成焊接不到90分貝;打樁如用錘打可達120分貝,使用油壓機可降低50分貝。還有用斜齒輪代替直齒輪;用軟管連接通風管道和通風機;用無軌電車替代有軌電車等。
控制噪聲傳播途徑是十分廣泛的。在建筑一些會發生噪聲的廠房時,利用具有通氣性能的吸音材料,如棉、毛、麻、玻璃棉以及泡沫塑料等多孔材料作內墻壁面,可使噪聲降低。在建筑結構上,利用薄板、空腔共振和微穿孔板等結構,也可達到減小噪聲的目的。
機器和飛機的地面試車都可采用隔聲辦法來降低噪聲。消聲庫就是專為減少飛機試車噪聲而設計的。機庫內壁用吸聲材料作成吸聲層,可降低噪聲向外傳遞。在機器上加隔聲罩,也能收到吸聲和隔聲的效果。為控制排氣噪聲,可利用小孔或多孔擴散消聲器,使氣流通過多孔擴散器得到充分擴散,氣流速度便可降低。
保擴噪聲接受者,通常是使用護耳器、耳塞、耳罩和頭盔等。德國專家最近研制了一種小巧、輕便、外形象耳塞似的除噪膜。這是用一種特制的塑料薄膜制成,戴上它就可隔絕外界的噪聲,又能清晰聽到無害于耳膜的正常聲音。
應該說明,噪聲控制并不等于降低噪聲。雖然在多數情況下,噪聲控制就是要設法使噪聲降低,但在有些情況下則是增加噪聲。在一個醫生的診室外面,常有很多人候診,如醫生與病人討論病情時,不希望有人旁聽,候診室內就可以給些音樂和噪聲,以掩蔽由診室內傳出的聲音。近年來,國外出現的開放式大學、開放式辦公室,都是在面積很大的房間內,幾十人至幾百人在里面學習或辦公。為避免互相干擾,可在房間內產生一個50~60分貝的均勻噪聲場,來達到掩蔽鄰近傳來的聲音。
同時應該指出,從物理學來講,噪聲是各種不同頻率和強度聲音的無規則的組合,應該減小和控制。而音樂是有節奏有規律振動的聲波。音樂不僅供人們欣賞,使人獲得美的享受。而且音樂能陶冶感情,使人精神煥發。悅耳動聽的輕音樂還有助于兒童的生長發育,提高人的思維能力,能具有改善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音樂具有無形的力量,它能增強人的體質,延年益壽。所以在控制噪聲污染的同時,人們應該有目的發展各種樂聲,讓各種樂聲交織成美的旋律,充滿我們的世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