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領域的紫外線消毒系統的改造
紫外線消毒具有消毒速度快、效率高、對大腸桿菌的平均去除率高、操作簡單、便于管理等優點,目前已在污水處理領域廣泛應用。
1 工程概況
大連市某污水處理廠的原水為生活污水,設計規模為6.0×10 m。/d,總變化系數K=1.3,主體工藝采用CASS工藝,消毒方式采用紫外線消毒,設計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該工程經調試后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
2 主要構筑物及設計參數 ① CASS反應池
設計CASS反應池2座,每座分4格,每格按程序交替運行,運行周期為6 h,其中進水1.5 h、曝氣3.5 h(進水同時進行曝氣)、沉淀1 h、潷水1.5 h。
通過時間排布控制2座CASS池連續進水、連續出水。
② 紫外消毒渠
設紫外消毒渠1座,連續進水,水量為2 5001TI /h,共配置6個模塊108支320 W 紫外燈,且配套設置導流板、跨水渠箱、空壓機、中控柜及無動力自動堰門等。
3 實際運行狀況分析
該工程運行后發現,CASS反應池不能實現24 h連續出水,沒有達到設計預期效果,實際每格的潷水時間約為1 h,且潷水器的流量并不均衡。經過多次調整潷水器的控制方式,CASS池在潷水期間的水量一般為3 500—4 500 in /h,平均流量>3 600 1TI /h,少數時段峰值流量>4 500 1TI /h,且每1.5 h有一次停水過程。
由于該工程紫外消毒系統以24 h連續流的方式進行設備配置,故實際運行過程中的流量波動使紫外消毒系統損壞,運行不穩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峰值流量時殺菌效果不達標
瞬時最大流量為1.25 in。/s(4 500 I11 /h),已經達到設計流量0.69 1TI /s(2 500 1TI /h)的1.8倍,因而出現了燈管數量不足,紫外劑量不夠,進而殺菌效果不達標的問題。
② 燈管頻繁啟動,嚴重影響使用壽命
紫外消毒系統的紫外燈管完全浸沒于水中,利用流動的水體自然冷卻,以避免燈管干燒損壞。因此設計時,設備供應商考慮了燈管的干燒保護,即當水位低于設定水位30 S后,第一排燈管自動熄滅并報警;低水位信號持續5 min后,所有燈管自動熄滅并報警。該工程實際運行過程中,每1.5 h燈管自動關閉一次,來水后重新啟動,頻繁啟動導致燈頭發黑、燈管發紅、紫外光強衰減很快,即單支燈的輸出光強迅速衰減,影響系統總體劑量。
③ 水位控制裝置動作頻繁
按照連續流方式設計的自動堰門,在流量變化頻繁時動作頻繁,設備磨損較大。為了避免小的波浪及虛假信號的影響,水位控制裝置設置了一定的反應延時,但該工程潷水開始和即將結束時水量變化太大,水位控制裝置來不及反應,導致消毒模塊處的水位過高或過低。
④ 套管結垢加重
當水位低于設定水位時,會導致燈管于燒,于燒時燈管、套管表面溫度較高,套管上附著的水分迅速蒸發,而水中的鈣、鎂離子極易在套管表面形成碳酸鹽垢,進而影響套管紫外光的透過率。
4 改造方案
為解決該工程紫外消毒系統在運行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現提出以下兩種可行的改造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方案一:對消毒系統進水水量進行調節,維持現有紫外消毒系統不變。即在CASS反應池與紫外消毒渠之間增加調節池,由提升泵均勻向消毒系統供水,保證紫外燈管在24 h內連續運行。
此方案需新建調節池1座,有效容積為5 0001TI ,停留時間為2.0 h;增加污水提升泵2臺(1用1備),單臺流量為2 500 in。/h,揚程為80 kPa,功率為55 kW 。
方案二:對紫外消毒系統進行改造。新建1座紫外消毒渠,原有渠道作為檢修超越渠道使用。新建紫外消毒系統按照最大流量(4 500 In。/h)進行設計,增加3個紫外消毒模塊,燈管數量由原108支增加到162支,同時將水位控制裝置由無動力自動控制堰門改為固定溢流堰,保證在零流量時燈管全部淹沒在水中,不會頻繁啟動,保持24 h連續點亮;同時保證在最大流量時堰上水深不會超出燈管有效殺菌范圍。
5 結論
對上述兩個方案從技術可行性、工程實施、工程投資、運行能耗及運行費用等方面進行綜合比較,可以看出方案一投資高、占地面積大,由于沒有足夠的預留用地,此方案較難實現;方案二優勢較明顯,雖按最大流量設計會造成一定的浪費,但該方案投資低、運行成本低、占地面積小、改造方便、運行管理簡單,最終被采納。水廠經改造后于2008年正式運行,實踐證明改造后的紫外消毒系統運行正常,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