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強化UASB污水處理技術效率的研究
UASB污水處理技術,即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技術,近年來在有機污水處理,特別是高、中濃度有機污水處理領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該技術是1974年荷蘭學者G. Lettinga等人開發成功的,經世界各國環保專家的完善,已發展成為相當成熟的水處理技術。特別在歐洲和日本等國,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上千座污水處理設施中得到應用〔1〕。
我國在這項技術的理論研究和產業化應用上,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建成了多處UASB污水處理設施。雖然也達到了一定的處理效果,但由于在工程上過分地強調了硬件,忽視了軟件的作用。在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如COD負荷率僅能達到3~5 kg/m3.d,遠遠低于國外的10~20 kg/(m3.d),而且設備運行穩定性也差。
1強化方法
從影響UASB運行的不利因素來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化,才能確保其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
1.1嚴格控制進水水質
許多人認為,既然UASB技術能適應于多數的有機污水,且能保持較高的處理負荷,對進水水質想當然的放松了限制,認為UASB能適應各種惡劣水質環境。因此往往對原水不加任何調整,直接泵入UASB反應器中。殊不知,UASB處理過程實質上是利用了生物的生理過程,其正常運行條件必須滿足生物的生存條件。UASB的顆粒污泥菌種無論在承受高的COD負荷沖擊,還是在忍受其它阻害物抑制方面,較其它菌種具有相當強的能力。但承受能力仍有一定的限制。
一般認為,UASB進水水質宜控制CODCr≤10000 mg/L,BOD5/CODCr≥0.3,SS≤1000 mg/L,pH值中性左右,溫度35 ℃,其它阻害物濃度也以不妨礙微生物生理活動為原則。
1.2采取預酸化處理
UASB技術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生理活動,將有機物基質分解為沼氣(主要成分是CH4和CO2)放出,從而使水體凈化。因此在工藝設計上,必須充分考慮到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等高分子有機物的生物降解過程,為其創造適宜的條件,才能有效地去除這些有機污染物。
從圖1可見,有機物要經生化處理轉化成沼氣放出,必須先經歷水解,酸化過程,轉化為低級脂肪酸后才能進行。而UASB中所用的顆粒污泥,其主要菌種是產沼菌,對高分子有機物的水解酸化過程則效果不大。為解決這個矛盾,國外普遍采用UASB反應器前進行預酸化處理,并且根據不同有機物水解酸化所需時間不同設定水力停留時間。國內對這一點重視不夠,是造成UASB性能不佳的另一主要原因。
圖1 高分子有機物的產沼發酵分解機理
1.3優化進水和三相分離系統
設計出符合流體力學和生物反應的合理的進水布水系統,也是改善UASB處理效率的有效途徑。布水系統采用雙向進水的純水力攪拌方式,流向90 s切換一次,可提供柔和的水力攪拌效果,促進污泥和污水之間的良好接觸,使污泥上附著的氣泡有效分離,有利于“水力篩分”,提高反應器的負荷,加速污泥顆粒化的形成。有兩層折流板的氣液固三相分離系統,在折流板處可形成循環滾動流,加強了顆粒污泥的生成〔2〕。從圖2可看出三相分離器設在反應器的頂部,廢水由反應器底部布水器進水,完成均勻布水和水力攪拌過程,再向上流過顆粒污泥床區與大量的厭氧菌分解成沼氣,廢水在升流的過程中夾帶著沼氣和厭氧菌固體物。沼氣在氣室被分離去掉,并通過導管不斷被排出,可作為生物能被收集利用。廢水和厭氧菌固體物在沉淀區進行固液分離,處理過的凈化水由反應器頂部排走,廢水完成了處理的全過程。沉淀區的大部分污泥可返回污泥床區,使反應區內可保持足夠的生物量。由此可見,整個UASB反應器是集生物反應與沉淀于一體,并且不設機械攪拌,不裝填料,構造較為簡單,運行管理方便。
圖2 UASB反應器
1.4利用高效厭氧發酵菌團——顆粒污泥
顆粒污泥是UASB技術的一大特色,其直徑約2~3mm,顏色因水質的不同而呈現黑色和灰色,密度比絮體污泥大,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其有很高的去除有機物活性,使反應器內可維持很高的生物量,因此保證了UASB反應器可在高負荷下穩定運行。顆粒污泥是由多種絕對厭氧菌種形成菌團,其中的索氏甲烷菌(Methanothrix)是一種絲狀菌,很容易吸附;另一種八疊甲烷球菌(Methanoscamia)則具有形成的顆粒污泥緊密、密度大和沉降性能好等特點,它們在顆粒污泥的形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3〕。但這兩種菌在普通厭氧過程中較難出現,這也是顆粒污泥難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為其創造適宜增殖的外部條件,顆粒污泥也是比較容易形成的,不過其增殖周期較長,F在工程上普遍采用接種處理的辦法,從菌種基地取來種泥,直接投入UASB反應器中,大大縮短了設備調試時間,一個月或幾個月之內即可完成試運行。而傳統的做法則需要半年或更長的時間。
1.5反應器內部設置循環流
UASB反應的預酸化階段,糖類、蛋白質、脂肪等高分子有機物液化為低分子有機物,再酸化為大量低級脂肪酸,導致水的pH值下降。為確保后續的UASB反應器正常運行,需加堿中和后才能進入下級處理。而同時,污水經顆粒污泥菌種產沼發酵處理后,產生了相當可觀的NaOH,致使處理水呈堿性。因此設置反應器內部循環流,使部分處理水回流,可充分利用余堿,降低堿的投加量,節省運行費用。該措施在酸化槽和UASB反應器之間形成了內部微循環,同時達到了促進預酸化反應和強化反應器內水力攪拌效果的作用。
1.6與好氧處理相結合
與其它厭氧處理工藝一樣,UASB技術最適宜于處理高、中濃度的有機廢水,但一般不能去除廢水中的氮和磷,也不能確保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排放標準。這是因厭氧生化反應的本質決定的,尤其在出水不經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而直接排放的廠區,宜采用厭氧—好氧串聯處理工藝,即用UASB反應器去除廢水中大部分含碳有機物作為預處理,而用好氧處理設備去除殘余的含碳有機物和氮磷等物質,這是最佳的廢水處理工藝選擇。一般的,UASB工段可去除90%以上的COD、BOD成分,并且可使一些生物難降解物質轉換為易降解成分;而好氧處理工段則能以其良好的出水效果確保處理水質達標排放。采用該工藝組合,可大大降低設備占地面積,節省基建投資,降低運行成本。因而經濟和環境效益顯著。
2實例
目前,采取以上強化措施的高效UASB技術已在國內取得了成功的應用。在馬鈴薯加工廢水的處理過程中,采用了UASB+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對所排污水(含泥沙、馬鈴薯皮、淀粉等成分)進行處理,原水及處理水質如表1所示。
由于廢水水質中SS、pH、溫度是需要控制的項目,經沉砂格柵和預酸化器完成調整;UASB反應器結構上,下部設置了特殊的水力攪拌器,上部也優化了三相分離器,并且在UASB反應器和預酸化器之間設置了10%的內部循環流;采用國外進口優良顆粒污泥菌種,經國內馴化繁殖,一次性地投入UASB反應器中;最后UASB處理水經曝氣處理后外排。
表1 馬鈴薯廢水處理數據
由表1可見,COD負荷率達到10 kg/(m3.d),COD去除率高達98%以上。處理水質穩定地達到國家環保局規定的廢水排放標準。
3結論
通過以上改進研究,UASB技術的承受COD負荷能力強、COD去除率高、節能產能、剩余污泥生成量少、占地面積小、易于管理等優勢得以充分地發揮出來,成為最適合于啤酒、釀造、食品、淀粉、乳制品、農水產、屠宰、果醬、飲料、造紙、化工、制藥等行業的水處理技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