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及毛皮加工排放標準加嚴,行業在壓力面前亟待尋求突破
今年7月1日起,現有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將執行新發布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0486—2013)。面對新標準對于一系列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加嚴,制革和毛皮加工企業要想穩定達標應該如何做?新標準給企業帶來減排壓力的同時,是否能讓污染企業“向死而生”? 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如何突圍,催生新的動力?
環保已是行業生命線
環保標準全面趨嚴,規模化、集中化是趨勢,未來的1年多時間是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期
今年7月1日起,現有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將執行新發布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從2014年7月1 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終止,這是新標準對現有企業設置的過渡期。”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陳占光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環保已經成為行業的生命線,而留給部分老企業的時間已經不多,若不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新建企業的環保標準將面臨淘汰。從外因來看,環保達標已成行業生命線,非生即死。
據了解,同意大利、德國、美國、印度、巴西等制革先進國家的污水排放標準相比,我國新標準中的COD(化學需氧量)指標更加嚴格,BOD(生化需氧量)、懸浮物、動植物油、硫化物和總鉻等指標均等同于或嚴于其他國家的標準要求。
對于氨氮指標,美國、土耳其和印度沒有要求,我國新標準規定氨氮的排放濃度為25mg/L,低于德國的要求。對此,陳占光解釋說:“這主要是考慮到制革廢水氨氮濃度高的特點以及目前氨氮處理技術的不穩定性。比如德國就在其標準中明確規定10mg/L的氨氮排放濃度是在12℃及以上的水溫時有效。”
同時,陳占光預測,如果我國的制革企業氨氮排放限值都達到25mg/L,那么制革和皮毛加工企業的氨氮排放總量將比2010年減少近70%。
“企業要想做到穩定達標排放,必須從清潔生產技術和污水處理技術方面進行全面提升。其中COD、氨氮、總氮和氯離子等都要重點考慮。”陳占光強調,從理論上講,現有技術都可以幫助制革和毛皮加工企業污染物排放達到標準限值。但如果從實際運行看,則主要存在成本的問題,不論是從投資成本還是運行成本來說都是對企業很大的挑戰。
按照環境保護部對新標準的說明,標準加嚴后,45%左右的中等企業(產量在5萬張標張牛皮以上)需要升級改造,部分升級改造存在困難的企業將面臨淘汰壓力;45%左右的小型企業(產量在5萬張標張牛皮以下)則將面臨淘汰。
“從穩定達標排放的角度看,規模化是必要的,因為小型的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如果單獨處理廢水,會因為生產不正常、污水量不穩定等因素影響污水處理效果;此外,污水處理的投資成本和處理成本都會較高。”陳占光指出,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的集中化也是趨勢,通過企業集中可以達到與規模化污水處理同樣的效果。
同時,陳占光也表示,未來的1年多時間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肯定增加,對企業肯定會有壓力。但從產業未來發展看,如果通過標準的實施將不規范的企業淘汰掉,則對行業的規范發展是很有利的。
環保競爭力能否轉化為品牌價值?
加嚴皮革化學品檢測成趨勢,生態皮革要發揮從消費端引導的作用
3月20日,上海市質監局首次發布皮革類產品質量安全性能風險監測結果。在采集的皮革服裝、皮鞋產品各50批次樣品中,多批次被檢測出六價鉻、游離甲醛等有害物質超標,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據了解,皮革類產品從原材料加工到制成成品需經多道工序,而導致最終產品有害物質殘留超標的最主要環節來自前端即制革及毛皮加工,因為將生皮加工為成品革需進行一系列化學處理,這恰恰也是整個皮革行業污染物排放最為集中的環節。
“這不僅嚴重破壞品牌的形象,同時給整個行業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國外為了避免因某些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在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皮革產品時,附加了嚴格的限量規定。但我國目前針對在國內銷售皮革制品的化學含量檢測還較寬松。不過,他也表示,未來不排除對相應檢測會趨緊從嚴。
受累于2013年的全球市場低迷,全國制革行業產量明顯下降,加之今年3月起新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實施,我國皮革行業上下游欲整合優勢資源尋求市場突圍。
在中國皮革協會近日為真皮標志推行20周年舉辦的專門會議上,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表示,希望借助真皮標志和生態皮革建立合作聯盟,加強符合安全環保標準的原材料與制品企業上下游之間的合作。
生態皮革即各項生態指標符合生態標準要求的皮革產品,它突出了對皮革中可能存在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特殊化學物質(六價鉻、禁用偶氮染料、五氯苯酚、甲醛)的限量規定,以及對制革企業的污染治理管理。
生態皮革的理念雖早在2003年就被提出,然而一直陷于鮮為人知的尷尬境地。
“目前在終端市場銷售的產品也沒有任何生態皮革的標識。”海寧市凱陽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建陽坦言,由于缺乏在市場的先行引導,包括普通消費者甚至下游品牌商都不清楚什么是生態皮革,更無從了解到生態皮革的內涵。
他建議,加強品牌認同,完善終端產品標記,讓消費者看到普通皮革和生態皮革最本質的區分,使生態皮革產品成為消費者更加認可的一類細分產品。
興業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副總裁孫輝永對此也表示認同。在他看來,如何讓環保達標成為制革企業的競爭力是當前亟待研究的命題。“生態皮革自然可以提升下游品牌企業的產品品質,但如果不能在終端市場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就無法激勵更多下游企業選用生態皮革。”
珠海市華貿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志祥告訴記者,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對皮革產品的環保要求已追溯到最前端。他舉例說:“LWG(皮革聯合工作組)有將近500位成員,包括阿迪達斯等世界知名品牌,以及很多皮革或者原材料供應商。LWG將供應商分為金牌、銀牌、銅牌,企業只有不斷改進,才能達到各等級的標準。”
白志祥介紹,LWG會要求皮革產業要符合當地的環境標準,除了將廢棄物處理以外,還應有較高的水資源回收利用水平。比如我國臺灣地區的制革行業水回收率從2006年的10%已經提高到現在的80%,同時還要求通過設備改造來實現節能降耗。
“對于禁用化學物質的問題,臺灣企業已經開展了七八年的工作。歐盟起初頒布了約30種限量物質,到現在已經達到100多種。”白志祥認為,只有從源頭抓起,才能使制品企業避免檢測出禁用的化學物質。
從2013年開始,在中國皮革協會的推動下,真皮標志與生態皮革合作聯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家企事業單位加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