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環境監測的注意點
摘 要:手術室環境監測包括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的手、無菌物品監測及化學消毒液監測、高壓鍋監測等。每月做好監測工作,對預防院內感染是一個重要環節。
關鍵詞:環境監測
1 空氣采樣監測
1.1 普通手術間空氣監測 要求30m 2 以上的手術間設置5個點,分別為東、西、南、北、中;30m 2 以下的手術間設置3個點,以對角線位置放置。放置高度為0.8~1.5m,距墻面1m。監測時注意點:(1)監測是在消毒后使用前、靜態環境下完成的,這樣取樣結果才能與規定值比較,否則將達不到消毒標準。(2)放置培養皿的部位要鋪無菌巾,平皿的蓋打開時要扣在平皿的邊沿上,操作時雙手或手指不可跨越無菌區(平皿),放置時由里到外,收回時則由外到里,注意平皿的底要向下蓋在平皿蓋上。(3)注明放置時間5min或15min,以便計算準確的菌落數/m 3 ,因為時間不同,細菌的沉降數量也不同,所以必須注明時間。
1.2 凈化層流手術間空氣監測 要求百級手術間放置培養皿共23個,其中手術區放置9個,有一個對照,均勻擺放;周邊區放置14個,一個對照,均勻擺放手術間四邊。萬級手術間放置培養皿9個,手術區4個,周邊區5個,分別都有一個對照,放置時間30min。
1.2.1 層流手術間空氣的潔凈度優于普通手術間 層流手術間不需要進行空氣消毒,是靠空氣循環過濾除菌的,所以空氣培養時必須層流開放30min后才能進行,也就是說,30min后達到空氣凈化要求,才可以手術。其他標準與普通手術間相同,但標準不同,百級、千級、萬級有不同標準,手術區與周邊區也不相同,同時需做回風口的消毒與檢測。
1.2.2 層流手術間的溫度與濕度要保持一定的標準 溫度保持在22℃~25℃,濕度保持在36%~40%,濕度太高,細菌易生長,對層流系統不利。
2 工作人員手的采樣
2.1 采樣要求 要求五指并攏,用5ml棉拭子鹽水試管取樣,一只手的五指往返兩次涂抹各一次,共30cm 2 。工作人員手細菌標準≤5cfu/cm 2 ,消毒后的手無細菌生長。
2.2 注意事項 手的消毒是檢測無菌操作的步驟之一,首先指甲不能過長,刷手要嚴格按時間要求進行,不能省略步驟;工作人員的手接觸病人前后也要清洗消毒;細菌培養后的結果及時與當事人反饋,不合格者要重新檢測,并檢查刷手過程。
3 無菌物品采樣
3.1 分類 包括高壓滅菌物品,一次性無菌物品及一些止血類的物品等。
3.2 注意事項
3.2.1 高壓滅菌物品 必須每包有3M膠帶及包內化學指示卡進行監測,取樣時一般為2cm 2 的器械或敷料,棉拭子涂抹。注意器械要同時檢測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是否存在,植入人體的植入物如股骨頭,同時做芽孢檢測并留檔。
3.2.2 一次性滅菌物品 使用前先做細菌培養,方法是取無菌物品原包裝送細菌室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時要檢查外包裝的滅菌標志及滅菌時間。
3.2.3 及時吸取醫生反饋意見 如病人術后有發燒情況或有感染情況,要立即查找原因。如懷疑止血材料―明膠海綿不合格,必須將全部的止血材料作細菌鑒定,找出不合格者,立即停用,換品種;如有的醫生懷疑引流管有問題,要馬上進行鑒定,并且要連續做兩次以上,確實沒有問題及時與醫生反饋意見,再找其他原因。
4 消毒液的監測使用
無菌針抽1ml消毒液送檢,使用中消毒液≤100cfu/ml為正常,但是手術室內使用的滅菌劑如2%戊二醛的標準必須無細菌生長,每周做測試紙監測,每月細菌培養,每周更換消毒液一次。其他含氯制劑應每日配置,每天檢測。
5 高壓滅菌鍋的監測
5.1 每鍋必須有工藝監測 記錄滅菌壓力、時間,留點溫度計,3M膠帶變色情況。
5.2 每月生物監測 耐熱脂肪桿菌芽孢放在標準包內,每包兩片。二層鍋為三點,分前下、后下、中上,滅菌后送檢。如果平時鍋內有濕包現象或其他異常時,要立即找有關人員檢修,以確保正常使用,大修后或新鍋使用前,要及時做生物監測。
6 內鏡的監測
分無菌內鏡如腹腔鏡、膽道鏡等,消毒內鏡如支氣管鏡、食管鏡等。滅菌內鏡要求滅菌徹底,每月監測;消毒內鏡每季度監測一次,消毒后干燥保存,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傊,取樣的目的是檢測消毒滅菌效果,但不注意無菌操作的每一個環節,將會影響結果的判斷,所以只有正確的掌握檢測方法,嚴格的無菌技術操作,才能了解監測的真正情況,并正確分析與采取對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