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知識:濕地效益的類型(五)滯留沉積物
某些濕地特別是沼澤地(Swamps&marshes)和泛洪平原(floodplains)的自然屬性(如植被、大小、水深等)有助于減緩水流的速度,有利于沉積物的沉降和排除。這種沉降和有毒物質及養分的排除密切相關,因為這些物質常常附著在沉積物顆粒上。
例:由于位于呼拉河流域(Hulavally)和紙莎草沼澤(Papyrusswamps)將水排入色列的金納特湖(LakeKinaeret),所以這個沼澤過濾能力的喪失導致了該湖沉積物三角洲的形成,使湖水渾濁度增加,從而降低了水質。(來源:Dugan,P(Ed),1990)
濕地有滯留沉積物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是有限的。中國的洪澤湖接受黃河潰決泛濫水影響,挾帶的大量泥沙淤積在湖泊中,造成湖盆變淺、容量減少、湖水向四周侵淹,淹沒了周圍良田和村鎮。然而,洪水帶來的沉積物也增加了湖濱地帶土壤的營養物質。(來源:張更生,洪澤湖濕地資源的評價與保護,1995。)
如果濕地集水區因土壤侵蝕而致使沉積物大量增加,那么過量的沉降對接收沉積物的濕地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這不僅產生湖泊和水庫水源問題,而且還將導致濕地吸納沉積物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因此,必須牢牢記住一個要點:濕地吸收潛在有害物質如沉積物、營養物及有毒物質的能力并非無窮無盡的,不能僅僅依靠濕地來緩解過量的沉積物、營養物和有毒物,最好是確保集水區的土地利用方式盡可能少地向濕地排放這些物質。
中國三江平原的撓力河發源于完達山區,近些年來因森林砍伐,土壤侵蝕加重,河流泥沙量增大,河水攜帶的泥沙沉積在兩岸的河幔灘沼澤中,使撓力河下游河水含沙量變小,水環境質量有所提高?。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有8億T沉積物在黃河河口沉積。1984年10月河口沙咀前伸28km。黃河入海泥沙平均每年可造陸40~50km2,海岸線推進1~2km。使該區農業和工業生產受益?。(來源:馬學慧,中國的沼澤,1991;李榮生,黃河流域資源環境與開發治理,1994。)
濕地排除沉積物也許(1)有益于社區及其下游地區保持良好的水質,防止具有防洪和運輸作用的水道變淺;(2)通過恢復養分和土壤質量,使這些濕地內的農業受益。
例:土壤侵蝕及其隨后沉降在水道和水體中,是當今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不僅寶貴表土的喪失導致產量下降或農用地的完全損失,而且水體的淤塞還會產生許多不利影響。水體流失增加,經濟損失也隨之增大。土壤侵蝕是一種自然過程,但它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而大幅度加速。陡坡皆伐作業的危害特別大,研究結果表明,陡坡采伐跡地上的土壤侵蝕要比未采伐的有林地大240倍(Hodgson&Dickson,1988)。同樣,菲律賓Makiling山農用區的土壤侵蝕量估計為每年每公頃200噸左右,而該地區森林的土壤侵蝕量每年每公頃僅為2-8噸,真是令人驚愕。(來源:Hodgson,G.&Dikson,J.A;Ramirez,D.M.1988)
中國黑龍江省友誼縣造紙廠,利用該廠排放的含堿污水灌溉蘆葦,使蘆葦產量達到9.75T/hm2(楊永興,1993)。
城市性湖泊,由于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加上過度養殖,已使湖水水質污染和富營養化日趨嚴重。以太湖為例1980年總磷入湖量為240萬t,1987年增至964萬t;1990年和1994年太湖北部水域兩次發生藍藻“水華”暴發,局部水體藍藻細胞數字達13.2億個/L,湖水腥臭難聞,造成無錫市飲用水困難,百余家工廠被迫停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