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PE技術的起源
20世紀70年代中期,Akzo Noble公司的藥物部為滿足藥物控制釋放介質的需要而開發了一種多孔聚合物顆粒;1991年在荷蘭澳科尼(Orkney)水質實驗中心用于水處理,希望通過多孔聚合物顆粒來吸附溶解和分散在水中的油脂。隨后,Akzo Nobel公司試圖通過將萃取劑穩定在聚合物孔隙內來脫除水中的溶解烴。1992年初,Akzo Nobel公司就去除工業廢水中的烴類組分問題進行了調研,并借助自身在大孔隙聚合物材料研究開發方面的技術優勢,推出了MPPE專利技術。
與此同時,荷蘭Elf Petroland公司天然氣加工廠每天加工處理3.5×106 m3的海洋天然氣,采用乙二醇脫水裝置進行分離,產生的廢水中含有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烴類化合物的含量高達 2 000 mg/L。1994年6月,在該廠安裝了第一套工業化試驗裝置,容器直徑0.8 m、高2 m,設計萃取時間 8 h;污水處理流量為2~4 m3/h,芳烴化合物質量濃度一般1~3 g/L,高峰時可達10 g/L。試驗結果表明,與烴類化合物質量濃度的規定排放標準(10 mg/L)相比,芳烴類化合物下降到0.1~1.0 mg/L,可以直接排放到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后續處理。1995年6月, Elf Petroland公司正式接收了這套設備;在1996年 11月進行自動化運行操作試驗之后,正式將其應用于Harlingen污水處理中心處理全部廢水中的烴類化合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