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性有機物污染對水產品安全性影響通過驗收
3月7日,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再生性有機物污染微囊藻毒素對水產品安全性的影響”驗收會在水生所召開。項目負責人謝平研究員對項目進行了總結報告,就我國目前圍繞藍藻產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的污染問題,對我國幾個重點湖泊中的水產品食用安全性開展了系統研究并取得了如下進展:1)在國內率先開展了MC在水生經濟動物(魚、蝦、螺、蚌)體內各種器官中累積與分布規律的研究,積累了一批寶貴的數據;2)首次發現蝦的生殖系統是除肝胰腺外,MC累積的第二個重要器官,指出從成體傳遞到后代的MC可能顯著影響這些動物的繁殖行為乃至種群動態;3)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用LC/MS同時測定水生動物樣品中MC-LR和MC-LR-GSH的方法;4)通過營養學方法研究MC對不同食性魚類的營養生理學效應。
該項目于2004年12月啟動,2007年結束。截至目前,總共發表研究論文32篇,其中,SCI論文30篇,JCR排名30%以內的論文共22篇;出版專著1部;申報制定關于水產品中的微囊藻毒素的檢測方法的國家標準1項。此外,該項目的研究結果,為新華社內參“專家呼吁藍藻水華引發的毒素污染問題亟待加強研究”提供了關于太湖和巢湖微囊藻毒素污染對水產品食用安全性影響的數據。
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研究員任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圓滿完成了項目任務書要求的各項任務和指標,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再生性有機污染物的防治及其對水產品安全評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一致同意通過驗收,總體評價為優。并就該項目的后續研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