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價改革催生水生意 產業時代投資變局
“未來10年,水價將和油價持平。”最近在美國舉行的“世界未來學會”上,來自全世界的專家預測說,由于水資源不足,甚至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爆發水資源爭奪戰。
“水是21世紀的石油。”8月21日的英國《經濟學人》,也引用陶氏化學公司總裁利偉誠的話作了如是判斷。
事實上,作為人類必需品的水,遠比石油重要得多,當然其問題也更為嚴重。聯合國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有14億人生活在缺乏潔凈飲用水的地區,每年有700萬人因缺水或飲用不衛生的水而致病死亡。
2008年早些時候在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也把目光投向了水。該論壇警告說,“對水來說,時間無多了。”
對中國來說,這個命題則更為緊迫。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狂飆突進,中國臨近城市的地區約有90%的河流遭到嚴重污染,其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還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一個最新數據是,在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多座城市嚴重缺水。
專家們警告:“20年后中國將找不到可飲用的水資源。”
水價改革的財富空間
然而,“水資源既然如此寶貴,為何,它又如此的便宜”?8月4日的《巴倫周刊》,以社論的形式發出了上述質疑,并呼吁用市場化手段來拯救水資源:“水資源的交易應該要反映出自由市場的價格。”《巴倫周刊》系美國道瓊斯旗下報紙,在美國機構投資者中頗具影響力。
不僅美國需要市場化,在水資源日益匱乏且其價格明顯低廉的中國,更需如此。事實上中國官方也一直在為此努力。
8月29日,《循環經濟促進法》獲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制定了一系列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激勵全社會各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其中,“對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電、氣等資源型產品實行累進加價收費制度”,因爭議較大,該法對此不再做出規定,而是相應規定,“國家實行有利于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的價格政策,引導單位和個人節約和合理使用水、電、氣等資源型產品”。
消息甫出,即被當成“將要普遍提高水價”的信號迅速傳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黃建初次日也解釋說:“這樣規定更有利于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從實際出發探索和實行各種有利于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的具體價格政策。”
之前的8月13日,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的講話則更為直接:2008年中國將加速資源產品價格調整,其中也包括水價即將提高。胡四一講話當天及次日,水務板塊聞風而動,走勢明顯強于大盤。
然而,由于多頭管水以及水的地域性、公共性和壟斷性,使水的價格被嚴重低估且被揮霍,并使水價成為當前中國最為復雜的價格。
在農村,目前仍普遍沿用“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4~0.5,而發達國家已達0.7~0.8。工業用水的效益也非常低下,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浪費現象也很嚴重。
如此缺水,卻又如此揮霍——這一違背價值規律的現象之所以一直存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水價太低。
長期以來,黃河下游的引黃水費標準是每立方米3.6厘,可謂“千噸黃河水頂不上一瓶礦泉水”。在城市,由于政府實行補貼,自來水的價格甚至不及成本。
這種因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造成的低水價,實際上鼓勵了水資源的高消費,根本不能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成為制約中國水價改革的主因。而要破解中國水危機,關鍵一步就是要邁過水價改革這道門檻。
目前,中國的水價僅僅包含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處理成本,沒有涵蓋水資源的價格、水管理的價格以及污水處理的成本,這與國際流行的全過程成本不符。拿全國水價最高的北京來說,其水價也僅是世界銀行給發展中國家定出的一個承受水價的最高限定的1/3。
顯然,水價還有巨大的上漲空間。8月21日,國元證券水行業分析師周海鷗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說,水價肯定要上漲,且“這是一個長期政策取向”。
水務市場化改革專家、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也持相同的看法。8月26日,曹在其金融街的辦公室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說,水價上漲是個趨勢,對水來說,價格改革很重要,且其價格結構也應當發生變化,這個變化要在水價里反映治污的成本。
這也正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所系,根據“十一五”規劃,在“十一五”期間,中國要深化水價改革,建立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水價體系,其中就包括合理提高水資源費與水價水平。
西南證券研究員宋少波發給《投資者報》的一份研究報告據此分析,由于需求旺盛,而供給又不足,水價改革中蘊藏著很多財富機會,水務行業遠景非常光明。
2萬億水生意
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世界近1/3的人口將生活在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缺水人口將達到28~33億,而更多的人將缺乏相關衛生設施。
危機即商機,這一缺水人口的龐大數據,其實講述的是一個同樣巨額的投資故事。德勤預計,未來20年,全球水資源行業的投資缺口也許會超過1萬億美元。
對中國而言,隨著水務市場放開程度的日益加大,其水資源市場也將逐漸發展成一個更具潛在利潤的巨大市場。最近幾年,中國水務市場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今后,中國整個水務市場年增長率將保持在15%左右。
據“十一五”規劃,中國計劃在城市地區將花費約8500億元用于水項目建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透露,僅污水處理市場,預計要超過5000億元,如果再加上供水、中水回用、排水以及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總數將不會少于2萬億元。
真實的故事可能要比這組數據更具想象力。作為當前熱點的城市生活節水市場,以北京為例,整個北京大約有60萬個水龍頭和20萬個抽水馬桶漏水,從目前建材市場的節水潔具來看,最貴的4000多元,最便宜的也要200元左右,因此,僅僅是更換這些水龍頭和馬桶就有上億元空間。
未來幾年,中國將迎來一波城市化的大發展,推行節能環保的舉措也將更為嚴格,而這也正是中國水務行業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這也將是中國水務市場投資的高峰階段。
此種背景下,一個邏輯依稀可見,在政府的推動和巨額投資的帶動下,未來的中國水務市場,必將獲得飛躍式的發展。世界銀行的官員甚至樂觀地預測,在未來5年內,“水將像石油一樣在全世界運轉。”
全球資本中國水務狂歡
國際著名投資大師羅杰斯也看到了這點。半年前,羅杰斯在中國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看好中國的水資源行業。我幾次環游世界,曾經去過的有些城市現在已經消失了,因為失去了水資源。中國也亟待解決水資源的問題,而這其中就蘊含了寶貴的投資機會。”
比羅杰斯先行一步的,是眾多野心勃勃的國際水務巨頭。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務公司法國威立雅、蘇伊士里昂水務集團、泰晤士水務公司,無一例外都把中國作為其全球市場的重要部分,它們依靠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競爭中占有優勢,并以特許經營、BOT模式、TOT模式、控股、合作等投資方式,打入中國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個城市的水務市場。
早在1997年,法國威立雅就將其國際發展戰略的重點轉移到了中國,主攻大中城市的飲用水供應和污水凈化處理市場。到現在為止,威立雅已在中國參與了約20個水務項目。2002年,該公司曾以超過競標報價兩倍的價格,取得了上海浦東水廠50%股權和50年經營權。
同威立雅一樣野心勃勃的,還有名列世界水務第一強的法國蘇伊士集團。該集團通過旗下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法水務”)和得利滿公司在中國“攻城掠地”,先后參與100多個水廠的建設,直接經營的水廠有13個,投資額達2.1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繼與青島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青島中法海潤供水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中法水務又與重慶水務集團共同投資組建重慶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其股份占到60%,突破了我國對外資進入水務組建合資公司不得超過50%的限制。
來自英國的泰晤士水務公司,早在1995年,他們就以BOT方式投資7300萬美元進軍中國,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水務市場“吃螃蟹”的外資水務企業。
與此同時,其他和水有關的跨國巨頭也紛紛“淘水”中國,比如西門子、陶氏化學、GE、ITT等國際著名企業,就經;钴S在中國的水務市場上。其中的ITT是全球最大的流體技術設備和系統的供應商之一,其產品已廣泛應用于中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重點污水處理工程項目。
在“洋水務”銜枚疾進之際,本土水務公司也不甘示弱。以天津創業環保、北京首創股份為代表的國內水務翹楚,憑借強大的政府背景和融資能力,迅速在水務領域跑馬圈地。
2000年,創業環保通過與大股東資產置換包攬了天津污水處理項目,之后繼續收購杭州、揚州、阜陽等10多個城市水務項目,成為全國性的水務公司。
次年3月,首創股份投下水務第一單——出資10億元收購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其后又調整原有籌資計劃,將資金投入到水務運作,成為北京、深圳水務市場的老大,并在馬鞍山、青島、徐州等10多個城市投資水務項目。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要由全世界來參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這樣表示。如此巨大的市場和投資,確實并非政府所能包辦。對于中國的水務市場來說,不管是技術,還是資金,抑或先進的管理經驗,都需要積極鼓勵外資企業和社會資本的進入。
“盡管目前的回報談不上暴利,但收益還比較穩定。”針對眾多資本逐鹿水務的現象,曹遠征從財務的角度分析說,“而且水務的現金流非常的充沛,便于做財務的安排,從這個角度講,有很多企業愿意進入這個過程。”
水產業時代的投資變局
長期研究中國水業政策和水務投資的傅濤,系清華大學環境系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他從水業發展歷程的角度將城市水業分成了四個時代:1995年之前為設備時代,1995~2000年為技術引導時代,2000~2005年為資本拉動時代,2005年之后為產業時代。
在資本拉動時代,由于各級政府普遍缺錢,此一時期的幾乎所有市場項目都以資本為核心,政府在對待市場主體時,首先看的是企業有沒有資金實力,資金成為企業獲得市場的前提。
據傅濤介紹,這時出現了三類企業主體,一類是純粹的財務公司,他們通過固定回報等間接借貸的財務投資模式獲得市場收益,之后,隨著政策的調整,部分企業退出了中國市場,如香港國泰;第二類是以運營服務或工程服務為專長的專業公司,如中法水務和威立雅;第三類公司如首創股份,憑借資本和本土背景迅速進入水業主流市場,很快就發展成為最有影響的代表性公司之一。
在當前的產業時代,城市水業存在設備制造業、工程建設業和環境服務業三種業態,而環境服務業比例是水業產業成熟與否的標志。傅濤提供的一個數據顯示,在目前,中國環境服務業的比例僅為10%~20%,發達國家則在60%以上。
事實上,在公眾的印象中,水還不是一個真正的產業。“這是趨勢。”9月2日,傅濤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通過逐漸引入市場機制,城市水業正在由原來的政府主導型市政公用事業,向產業化方向轉變,而過去那種財務投資、資本投資的方式,也將逐漸轉向產業投資和服務投資上來。
此種背景下,過去那種完全以資本環節優劣決定市場勝負的情況將不復存在,市場主體必須系統關注技術、運營、資本、設備配套等各個環節。像法國威立雅、中法水務等國際巨頭,由于在水務產業以及服務方面占據領先優勢,可能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隨著產業化的發展,傅濤堅信城市水業還將走向產業聯盟。其實這在目前已初露端倪,中國水務行業正在發生的投資、并購、重組等,或許正是這一趨勢的生動注腳。
除此以外,最近有專家還預測,隨著產業化的運作,未來將會涌現出水資源金融產業,比如水銀行、水股票、水期貨、水交所、水基金等。其中,水資源使用權和交易權可能將在中國全面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水權交易將類似碳排放交易,隨著相關制度的完善,還可能吸引大量金融資本進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