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流域生態急劇退化 綜合治理刻不容緩
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山區氣候出現變暖增濕的趨勢,流域生態與環境急劇退化,實施塔里木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刻不容緩。這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沈永平告訴記者的。
沈永平介紹說,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是環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開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與庫車河、克里雅河和車爾臣河等九大水系144條河流的總稱,流域總面積102*104km2,占我國國土總面積的9.41%。塔里木河干流全長1321km,自身不產流,依靠源流補給維系其生態環境。由于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等影響,20世紀40年代以前車爾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相繼與干流失去地表水聯系,40年代以后喀什噶爾河、開都河—孔雀河、渭干河也逐漸脫離干流。目前與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聯系的只有和田河、葉爾羌河和阿克蘇河三條源流,孔雀河通過揚水站從博斯騰湖抽水經庫塔干渠向塔里木河下游灌區輸水,形成目前“四源一干”的格局。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山區氣候出現變暖增濕的趨勢,由于源流區人類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影響,使得補給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不斷減少,水文條件改變,造成干流上中游段耗水嚴重,導致其生態與環境急劇退化。歷史上羅布泊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尾閭,最大水域面積曾達5350km2。1952年在塔里木河的拉依河口修筑塔里木河大壩,迫使兩河分流,塔里木河流入臺特瑪湖,孔雀河流入羅布泊。隨著孔雀河灌區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和用水量劇增,導致進入下游的水量減少,1962年羅布泊水域面積減少到660km2,1970年阿克蘇普以下至羅布泊斷流,1972年美國地球衛星照片上反映出羅布泊完全干涸。羅布泊是我國干旱區著名的湖泊,亦是新疆最大的湖泊,現已完全干涸,其根本原因是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惡化的結果。
分析塔里木河生態與環境急劇退化的原因,沈永平說,主要是受氣候變暖影響,河源冰川融水增加,塔里木河四條源流天然來水近50年來呈增加趨勢,從20世紀50年代每年平均216.0*108m3增加到近幾年的每年的260.3*108m3,每年增加44.30*108m3。但由于人類活動和粗放型農業,四條源流凈入塔里木河干流水量由20世紀50年代平均每年的60.0*108m3減少到近幾年的44.6*108m3,50年來平均每年減少了15.4*108m3。另一方面,由于塔里木河上、中、下游耗水比例失調,改變區域水資源分配,導致下游生態環境繼續退化。源流與干流水量的再分配是造成下游生態環境惡化的主因。在塔里木河干流,上游區間耗水量從20世紀50年代平均每年的13.45*108m3增加到33.55*108m3,從2001年起上游已成為干流最大耗水區。通過實施向塔里木河下游“綠色走廊”應急輸水工程的人為干預,才使下游生態環境有所恢復。此外,塔里木河實施綜合治理以來,盡管自2001年起進入下游水量較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有明顯增加,但因2001年以來干流上游段耗水量增加,在5年間增加了20.10*108m3,平均每年增加4.02*108m3。上游段如此巨大的耗水會對塔里木河水資源綜合利用、流域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沈永平說,實施塔里木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既迫切又及時。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的關鍵是確保生態用水。2000年以來,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緊急啟動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方案,并多次從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輸水,對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的改善,植被的恢復和綠色走廊的保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由于生態災難積重難返,塔里木河下游并沒有出現預期的“碧波蕩漾,枯木逢春”的景象。因此,當前應該采取“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的工程措施,可起到調控流域水資源分配,改善河流沿岸荒漠林,保障輸送一定水量恢復下游生態的控制作用;但還必需采取以整個流域為單元的水土保持的一系列根本措施,進行生態建設,使流域上下游協調發展,才能有效遏制住生態環境退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