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實現環境和產業雙贏
“海平面上升可能使一些國家在未來30年內消失,氣候變化還可能使全球糧食減產。” 7月21日聯合國安理會的公開辯論,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節能減排的警醒。
千里之外,一場轉型升級熱潮正席卷南粵。自從年初廣東省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吹響了“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號角,廣東建設低碳試點省的腳步更加堅定,低碳已成為促成產業轉型與保護人類生存環境雙贏,契合經濟增長和世界發展潮流的可持續發展新風。
我們忘不了兩年前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激勵著中國,也激勵著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廣東邁開探索綠色發展、探索低碳發展的步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廣東來說迫在眉睫,能源資源的消耗、氣候、環境的壓力無不提醒著廣東低碳發展的現實意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如此論述“低碳與轉型”的關系:“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理清思路,率先探索,務實推進,實現低碳發展,培育經濟新增長點,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較大的提升。”
承前啟后,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廣東,如今再次擔起低碳發展先行先試的重任。早在去年8月,國家就正式啟動包括廣東在內的首批“國家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邁出了廣東低碳發展的堅實一步。而省委、省政府積極推出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并在2011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扎實推進國家低碳省試點建設的要求。
一年之后,廣東單位GDP能耗從2005年的0.794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0年的0.667噸標準煤/萬元,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5%。與此相對,廣東經濟增長高達12.2%。
這充分說明,低碳發展與經濟建設可以并行不悖,相輔相成。正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徐華清所說,低碳既是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又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必要途徑、雙贏之策。
如今的廣東更為堅定地奔走在低碳發展的道路上,奔走在作為中國改革試驗田的道路上,奔走在綠色發展的未來。
你難以忘記,2011年7月25日,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運行融資租賃合同在深簽署,深圳市承諾大運會期間投放2011輛新能源汽車。這次簽約中所有電動出租車和200的輛電動大巴均產自純電動車率先量產深圳本土企業比亞迪。
而這只是廣東以低碳產業作引導,重點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型升級的縮影之一。在這背后,節能家電、綠色食品、低碳陶瓷……一批批優勢傳統產業走向了低碳轉型之路。變革的洪流是那么的不可遏助,綠色之風已起于青萍之末,并且形成不可遏阻的席卷一切的超級風暴。
而我們,作為媒體,作為中國最令人尊敬的報業集團,自然不會在歷史的進程中袖手旁觀。無論是舉辦論壇還是搭建研究院,都是我們深入綠色低碳發展的觸角,引導產業、扶助企業,為綠色低碳的發展營造道路。正如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南方日報社社長楊興鋒所表述的:“擔當、創新、包容、卓越”是南方報業的血脈;“媒體公民所應盡的社會責任”是南方報業的風骨;“綠色低碳”是南方報業的方向。
弄潮兒正向潮頭立。南方報業正引領著綠色之風吹向大江南北,播下綠色的種子和希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