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治污從對立走向合作 汾江河重現清澈
閱讀提示
佛山高速發展了30年,在經濟總量年均增速超過17%的同時,環境承載力也已到了極限。
怎樣以最快的速度為環境減負?
“輿論治污”、“不開發區”建設、“環境融資”……
2008年以來采取的一項項非常措施,讓佛山的母親河汾江河重現清澈。
正文:
8月,廣州、佛山、肇慶的游泳愛好者齊聚珠江廣州段,參加每年一次的橫渡活動。來自佛山的隊員感覺很自豪,連續3年的汾江河整治成果在現場得到檢驗,佛山不再像往年一樣需要截污、沖污,汾江河不再是下游城市廣州的頭疼問題。
汾江河,用清澈的河水孕育了佛山古鎮。改革開放30多年,當地經濟總量年均增速超過17%,工業的高速發展突破了原有的環境容量,劣Ⅴ類的水質讓人掩鼻。
佛山歷屆政府都在治理汾江河,但怎樣以最快的速度改變面貌?2008年開始,佛山綜合整治實施95個項目,關遷汾江河沿岸企業111家。3年來,汾江河治理成效初顯。
需要鐵腕,更需要智慧
“百姓的呼聲,讓政府增添了與企業博弈的籌碼”
今年初,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考察汾江河治理后說:“現在水清了,水里也有魚了。在環保問題上,最講究的也是水里有沒有魚,水里頭有魚了,也就可信了。”
汾江河的水質監測結果也印證了周生賢的直觀感受: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4項重要指標分別改善124%、11%、40%和20%,水質從劣Ⅴ類基本達到地表水Ⅴ類水標準。
作為全省乃至全國著名的制造業城市,近30年來佛山市汾江河沿岸的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企業以紡織、漂染、皮革、化工、電鍍、玻璃、五金、陶瓷等污染大戶為主,毫無例外地將排污口設在汾江河沿岸,源源不斷地排放出未經處理的污水。
2008年初,佛山市成立汾江河(佛山水道)綜合整治指揮部,由市委書記陳云賢擔任總指揮,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當時是佛山市副市長,擔任執行總指揮。
鄧偉根坦言:“關遷汾江河沿岸企業必然會對經濟發展產生陣痛,這對地方政府是嚴峻的挑戰。”
治污需要鐵腕也需要智慧。28個盤踞在汾江河上游半個世紀之久的煤場半年內關閉,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
煤場總占地約90多畝,堆放量約1.2萬多噸,每當下雨,碎煤沖入河中,一直是汾江河邊的一個重污染黑點。2008年到2009年,汾江河從分時段封航到實施24小時封航清淤。這等于砍掉了沿岸沙場、煤場的“腿”。與此同時,煤場所在地羅村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存在半個世紀之久的28間煤場半年全部自行搬遷完畢。政府乘勢引導流域村鎮在環境改造中帶動產業升級轉型。
利用“輿論治污”,也是佛山的高明之舉。6月的一天,一大批來自民間的環境監督員受邀和副市長一起乘船暢游汾江。這些只以網名與汾江整治辦打交道的“挑刺者”,3年來無數次向汾江辦提出各種刁難問題,卻一直被奉為上賓。佛山通過媒體、廣告、論壇等載體, 聘請100名整治觀察員和評論員參與整治工作,發動市民參與保護母親河等活動,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氛圍。
有了百姓的呼聲,政府增添了與企業博弈的籌碼,盡管在要求關遷的企業中,有些是政府的納稅大戶。鄧偉根很坦然,“老百姓要求我干的,我怕什么!”
趕走污染,不趕走企業
“環保部門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由對立變成了合作”
佛山市治污的過程,也是淘汰落后產能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佛山以污染治理為轉變發展方式的突破口,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倒逼企業進行整改,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產生。
汾江河整治過程中,各級政府出臺鼓勵政策推動村組織改造企業關停的廠房,大大提高了村組織關遷企業的積極性。
禪城區規定關遷后的空置物業若成功改造并引進先進企業,5年內可獲每月2元/平方米的租金補貼。村委會主任區潤燦說,大量企業關閉之初,村里每年損失租金400萬元。但后來將騰出來的土地建設了大規模的工業園,引入一批環保的針織、制衣、電子企業,工業園區每年為村里帶來了上千萬元的收入。
“汾江河流域中產業必須要繼續調整,如果不從企業結構上著手,不上一批有GDP、無COD(化學需氧量)的企業,汾江河治理成果必然反彈。” 鄧偉根說,但反過來當沿岸企業升級、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后,汾江河必然是一條財富之河。
剛剛編制完成的《佛山市汾江河流域產業轉型升級研究報告》,重點提出了產業準入環保要求:除了排放總量要達到汾江河流域環保要求,已存在的產業最終要實現污水循環利用,每年至少減排10%—20%;新引進產業工業廢水和主要污染物能夠完全集中化或自我化循環處理,最終實現基本沒有工業污染排放。
佛山市領導介紹,在“只趕走污染,不趕走企業”的思路下,佛山對污染企業采取了整體關遷、關閉廢水生產環節和改造升級實現廢水零排放三種措施,這也使得本應關遷但通過減排達標而保留的企業達到13家。
升級改造讓不少企業嘗到了甜頭。華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汾江河沿岸、有44年歷史的企業,原來對環保工作極不支持,一見環保部門就黑臉。后來,佛山市環保局將這家印染企業列入了污染“黑名單”并向全社會公開。董事長何國柱說:“被公開后輿論壓力很大,我們意識到,如果再不治理污染,污染就要把企業趕走。”3年的努力,華昊公司實施了三級水循環利用,實現廢水零排放,全部循環使用。原來企業的年排水量達60多萬噸,每年光水費就需要三四百萬元,現在每年只需要50萬元就夠了。“環保部門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由博弈變成了合作。”佛山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永泰深有感觸地說。
現在在佛山,“不開發區”建設成了“開發區”興起多年來的一件新鮮事。佛山把確定為不開發的區域實施嚴格保護,促進生態良性循環。
是主導,但不包辦
“在已完成的投資中,政府財政投入只占49%”
截至目前,汾江河的治理已經啟動95項重點工程,總投資54.6億元,其中,投資超千萬元的項目有45項,投資超億元的項目有16項。但佛山并沒有為汾江河治理背上沉重的財政包袱。
在汾江河整治中,佛山運用了國內唯一疏浚河底的先進技術,項目投資近1.8億元,用的是世界銀行貸款。據汾江河綜治辦的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向世界銀行貸款,佛山就成功引入治污資金5.5億元,并對這部分資金實行統貸統還。
污水處理廠和截污管網的建設,政府以基礎設施特許權(BOT)等方式,吸引社會投資約16.6億元。
據初步統計,在汾江河綜合整治已經完成的投資中,政府財政投入只占49%。
母親河變清,佛山人高興的同時也有擔憂:3年重拳治污,會不會一個階段過去,又松懈下來呢?佛山汾江河綜治辦負責人說,他們正將重拳治污中獲取的經驗和手段,納入各相關部門日常工作,形成長遠的目標機制。
“僅就汾江河治汾江河是很難達到目標的。任何一條遭到深度污染的河流,要得到徹底的改善,確實需要長期的努力,在此過程中,需要一直不懈地狠抓減排和生態恢復這兩條主線。”楊永泰說,珠三角水網交叉密布,污水管網要健全,河涌的治污成果要保持,汾江河治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創新的“涌長責任制”應運而生。鄧偉根自己擔任汾江河“河長”,禪城、南海兩區副區長擔任“段長”,7個鎮街行政負責人擔任“涌長”,“各人自掃門前雪!”接受社會監督,一旦發現有違規排污等破壞內河涌的現象,追究“河長”、“段長”和“涌長”責任。
截至目前,主要內河涌整治共完成11.5公里,占整治總量的30%,預計2013年可基本完成內河涌整治工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