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C重要節能減排方向期待更多政策支持
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的不斷擴大,能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帶來環境污染和全球氣候異常的問題更加突出。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ntegratedGasificationCombinedCycle,IGCC)發電技術作為新一代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把高效、清潔、廢物利用、多聯產和節水等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潔凈煤發電技術。
IGCC現在是怎樣的發展狀態?又面臨什么樣的發展困難與障礙?日前,《科學時報》記者特別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副院長、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主任肖云漢。
肖云漢曾任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副局長,長期從事先進能源動力技術研發和能源科技政策及戰略研究,是國家“十一五”期間“863”計劃“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示范工程”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國家“十五”清潔能源行動計劃秘書兼專家。
《科學時報》:和常規燃煤發電技術相比,IGCC技術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肖云漢:IGCC是集成煤氣化與燃氣輪機聯合循環的超清潔、高效發電技術。在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中,煤先通過氣化轉化為煤氣;然后通過凈化脫除硫等污染物,根據需要分離二氧化碳,最后煤氣通過燃氣輪機和蒸汽聯合循環轉換為電。因此,對IGCC而言,控制污染和排放與能量轉換是內在的集成,二氧化硫排放僅為常規燃煤電站的1/10,同時得到元素硫,有效解決我國硫磺資源的短缺,排煙中氮氧化物也能大大降低。
IGCC的供電效率比同等規模的常規燃煤電站高6~8個百分點,節水可達50%。
IGCC還可以聯產清潔替代燃料和大宗基礎化學品,突破單一行業內提高效率、改善經濟性、控制排放的局限,通過不同行業的有機融合和不同技術的協同,將煤單一利用模式發展成物質轉化與能量轉換集成的綜合利用模式。
IGCC和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CCS)集成在燃燒前捕集碳,然后將碳封存。由于煤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要遠遠高于煙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因而降低了捕集所帶來的效率降低和成本升高,是實現煤炭發電近零排放最現實、最經濟的途徑。
首座60兆瓦IGCC發電與同規模直接燃煤蒸汽輪機電站相比,供電標準煤耗降低104克/度,節煤25.06%,每發一度電,二氧化硫減排83.82%,氮氧化物減排63.28%,二氧化碳減排13.73%。
24萬噸/年煤制甲醇集成IGCC與煤制甲醇配常規自備蒸汽輪機電站相比,每年節煤11.5%,每年二氧化硫減排83.82%,氮氧化物減排45.08%,二氧化碳減排34.30%,大大提高了煤制甲醇在化工行業的競爭力。
《科學時報》:IGCC技術在中國發展的歷程如何?我國掌握的核心技術在世界上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肖云漢:我國IGCC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來由于多種原因一度中斷。上世紀90年代,IGCC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并在《中國21世紀議程》中向世界宣布——到2000年建成裝機容量為300~400兆瓦的IGCC示范電站(山東煙臺IGCC示范)。由于項目關鍵技術全部引進、工程造價較高等諸多原因,至今未能開工。
中國科學院致力于IGCC聯產技術研發,在國家“863”計劃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共同支持下完成的關鍵技術,支撐建成了我國首座60兆瓦級IGCC發電和24萬噸甲醇每年聯產系統示范工程,示范工程于2006年4月投入運行,這是世界第6座煤基IGCC電站,實現了我國IGCC和聯產系統工程示范零的突破,為IGCC和聯產系統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樹立了我國自主研發IGCC技術的信心。
在關鍵技術方面,2000噸每天的新型水煤漿氣化工業示范裝置順利投入生產,使我國水煤漿氣流床氣化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干煤粉氣化技術正在進行36噸每天到2000噸每天的中試放大;針對我國高灰、高灰熔點煤和IGCC對氣化技術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種新型氣化技術——粉煤加壓密相輸運床技術目前正處于中試階段,完成中試后為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適合IGCC特點的大型煤氣化技術邁出重要的一步。
我國重型燃氣輪機發展完全依賴國外關鍵技術。以“863”支持的R0110重型燃機輪機研制和IGCC合成氣燃氣輪機改造為開端,煤制氣重型燃氣輪機低污染燃燒技術將取得系列突破,并進行工程驗證、示范。
系統集成研究典型IGCC系統的優化匹配和運行控制,提出各示范項目優化集成的技術方案、支持其工程設計并落實在實際工程建設中。
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究成果,在我國首座60兆瓦級發電和24萬噸甲醇備年聯產系統的示范工程中得到應用與驗證,在國內第一次走完了IGCC和煤炭聯產系統從基礎理論研究、實驗室研發、工程方案設計到工程示范的全過程,實現了我國煤氣化聯產發電系統零的突破,早于美國實現了工業示范。
關鍵技術的研發成果和示范工程運行及前期工作,為IGCC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并提供了實際數據。
《科學時報》:IGCC技術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肖云漢:我國至今沒有支撐IGCC技術創新的系統級工程化研究設施,成為IGCC自主發展的瓶頸,嚴重制約了技術研發、工程應用和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難以形成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作為中國潔凈煤技術戰略方向的IGCC和聯產等大型項目的開發,其特點是研發周期長,投入高,風險大,達到一定商業規模才能有效益。
國有大型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企業還沒有成為創新投入、創新需求的主體。目前,國家從科技經費上支持科技開發的部分經費需求,多數企業不愿意或無力單獨承擔項目工業示范的風險,缺乏國家、企業的風險分擔機制。
我國對引進技術和裝備很寬容,對自主技術和裝備要求很高,企業負責人往往難以承擔其中的風險。我國沒有激勵政策的支持,激勵政策能夠形成一定市場環境,會對自主創新的技術研發和技術示范進行引導和推動。
《科學時報》:在目前的中國市場和政策條件下,IGCC和聯產如何得到成長和發展,在體制上有何障礙?國家制定了哪些相關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動IGCC技術的發展?
肖云漢:煤炭資源的高效、環境友好利用,不僅要重視生產,而且要重視利用。讓IGCC和聯產系統跨越行業界限,實現資源整體利用最優。
由于煤炭能源利用系統,特別是IGCC和聯產系統,投資巨大,生命周期長,升級換代不易,因而確保近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相容變得尤為重要。由于國家沒有統一、權威的能源協調管理部門,多部門涉及能源工作,時常缺乏配合和銜接,因此可能影響局部、行業、部門的利益和壟斷,影響各自對IGCC和聯產的認知和客觀判斷,更難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煤炭利用價值觀改變的挑戰。
清潔煤能源技術研發投資大、周期長、系統性工程化強,但市場大而穩定。我國戰略上需要堅持自主創新,建立研發、中試、裝備、工程示范、工程應用、學習提升一體化創新價值鏈,創出符合我國自身需求的潔凈煤利用道路。
目前我國新一代關鍵核心技術依靠進口,難以建立經濟上可承受的清潔煤能源系統,也難以形成下一輪技術升級的基礎,且我國尚缺乏創新價值鏈的體制保障,缺乏長期堅持創新的環境。
我國政府制定了一些發展IGCC和聯產的宏觀政策。諸如,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將“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液化及多聯產”列為優先發展主題,“重點研究開發重型燃氣輪機、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等高效發電技術與裝備,大力開發煤液化以及煤氣化、煤化工等轉化技術,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系統技術”。
在2007年6月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指出,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在能源開發和轉換重點領域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先進適用技術開發和推廣力度。其中煤的清潔高效技術開發和利用方面,需要重點研究開發方向之一就是IGCC。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8年10月29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在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部分指出,中國還將進一步推進煤炭清潔利用,發展大型聯合循環機組和多聯產等高效、潔凈發電技術,研究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
然而,對于超潔凈、高效煤電技術,例如“863”計劃支持的IGCC和聯產示范工程,沒有明確的優惠政策,只是在煤電建設政策中提到:優先安排采用國產化設備的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
《科學時報》:IGCC技術產業化發展的前景如何?政府應該如何制定一定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才能培育產業?
肖云漢:IGCC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國家“十一五”期間“863”計劃支持的3個IGCC(1320兆瓦)和2個聯產示范工程的總投入將達到200億元。另外,擬建設的IGCC電廠容量達到2500兆瓦,總投資達到近200億元。根據已經完成的中國發展IGCC聯產的路線圖的研究表明,到2020年中國IGCC的裝機將達到20~100吉瓦。IGCC投資成本按8000元/千瓦計算,屆時將擁有約1300億至7700億元的市場值。
國際能源署(IEA)《能源技術展望2008》報告指出,要使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復到2005年水平,到2030年全球IGCC裝機容量需達1億千瓦,到2050年需達5.5億千瓦,屆時可實現二氧化碳年減排6.6億噸,而到2050年,化石燃料電廠采用CCS技術的比例將達16%,每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29億噸,IGCC+CCS是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化石燃料發電的重要技術選擇。
建議政府對新建IGCC聯產項目在審批、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國家政策支持。
一是建議政府制定持續和穩定的政策支持建設系統級的IGCC、聯產和CCS工程化科技基礎設施,加速關鍵技術和裝備的自主研發;政策保障自主研發關鍵技術在示范工程中得以應用;支持建設國家級IGCC聯產示范工業園及項目,培育新興清潔煤能源產業。
二是給予IGCC和聯產示范項目必需的煤炭資源保障。
三是對IGCC示范工程立項進行快速審批。
四是對IGCC和聯產示范項目注入一定比例的項目資本金。
五是將IGCC和聯產示范項目納入國家基本建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專項資金范圍,按照文件規定,對項目建設給予5~10年貼息扶持。同時,為確保項目建設資金需要,請求國家給予國債資金、國債地方轉貸資金、技術創新資金等專項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利用政策性銀行為企業發行債券、取得低息項目貸款、技援貸款等優惠貸款,為項目的資金籌措提供便利和幫助。
六是稅收優惠政策:減免所得稅和增值稅;對大型設備采購可抵稅。
最后,市場準入和產品價格政策。如果按普通燃煤電站上網電價計算,而不考慮IGCC和聯產項目的環保效益,將直接影響該項目的經濟效益。建議制定上網電價的優惠政策,同時提高機組設備運行小時,在上網時間方面制定對IGCC電站的優惠政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