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發達國家要先為減排作犧牲
專訪印度環境部部長拉梅什
“發達國家要先為減排作犧牲”
“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圣經。”8月25日,印度環境部長賈伊拉姆-拉梅什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拉梅什認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走在了印度的前面,因此他把此次訪華定義為學習之旅。
此次拉梅什率團訪華的主要目的是同相關中國環境研究機構會面,但是8月24日同中國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的談話引人矚目。
“我們一共談了4個小時,這是我第一次同解振華會面。”拉梅什對記者說。
據拉梅什透露,他26日還要會見兩個研究機構,討論關于蘭州沙漠治理的項目。“目前中國每年的森林覆蓋率增加量是印度的5倍多,我們想知道中國是如何增加其森林覆蓋率的。”
除此之外,中印還將簽署一項合作協議用以交換喜馬拉雅地區冰川萎縮的實際數據。
拉梅什的兩大顧慮
“這一系列行程背后,印度也許最想摸清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能否同其站在同一戰線。”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雁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拉梅什在同解振華的談話當中提到了兩個關鍵問題:第一,中美雙方在2009年7月,簽署了雙邊清潔能源合作協議,這將對其他國家產生何種影響。其次,中國發改委下屬的能源研究所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智囊機構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最快有可能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高峰,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有可能設定具體減排目標。
李雁表示:印度是想通過中美清潔能源合作來觀察,美國擁有的清潔能源技術能否真正輻射到發展中國家,令發展中國家受益。她認為,在同美國的技術合作問題上,中印兩國并不是競爭的關系,而是兩國如何聯合起來給美國施加更多的壓力。
“我認為給美國施加壓力的空間依然存在,美國要成為氣候變化的領袖,目前做出的工作還遠遠不夠。”李雁說。
關于拉梅什關注的碳排放峰值問題,盡管解振華表示,這只是研究機構的報告,并不代表中國政府已經就減排達成了具體的目標,但李雁認為這份報告的預測是比較大膽的,也會對未來印度的政策制定形成壓力。
減排問題的印度立場
兩個疑慮被打消之后,增進共識似乎是拉梅什更加關心的話題。
中印兩國同為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特別是在年底哥本哈根會議有著共同的堅定的共識:推動發達國家盡可能多的履行自己的責任,同時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印度政府極力主張,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遵循“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不能由發展中國家承擔后果,發達國家應該率先采取措施,并且應當大幅度減排。
印度還認為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是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加速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應對氣候變化,不能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為代價。
同時,可以預見的是印度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依然會堅持人均CO2(二氧化碳)排放為標準。印度認為,計算各國可允許的CO2排放量,工業化國家必須逐漸降低排放,而發展中國家則可以繼續提高其排放水平,直到兩個排放水平接近時,發展中國家才需要開始減排。
在2008年6月30日,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于頒布了“氣候變化國家行動計劃”。盡管此前印度在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上立場一直比較強硬,辛格的這一舉動卻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雖然外界認為中印兩國在應對氣候問題上立場趨于一致,但實際上中印兩國在各自的應對方案上還是存有差異。
中印兩國在發展階段上還存在著較大的不同,中國已經度過了基礎設施建設的起點階段。
印度人口龐大,隨著制造業的大規模發展、城市化建設、基礎設施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印度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量空間要遠大于其他國家。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印度將在2015年左右成為第三大排放國。
對于年底哥本哈根會議上各國將要討論的減排目標,拉梅什對本報記者表示,印度要依據各國在當時做出的承諾而定。他舉例表示:“在印度,近1億人沒有用上電。要妥協或者犧牲,也應當犧牲發達國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