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 低碳江西全國領先
從昌北機場進城的高速公路格外繁忙,沿途赫然醒目的戶外廣告左右著人們的視線——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11月17日—21日將在南昌召開。這次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環保部、住建部、國資委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性大會,規模之大、層次之高創江西歷史之最。屆時,來自國內外的業界賓客將云集南昌,探討后金融危機時代的選擇,論證實現“綠色復蘇”的路徑,交流先進的低碳科技,展示低碳與生態和諧發展的美好未來。
走進充滿濃厚“低碳”氛圍的南昌,這座享譽天下的英雄城賦予了新的內涵,紅谷灘新區的免費自行車租賃,公共設施上越來越多的LED燈管、公共車隊里的新能源汽車……每每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環保理念。從南昌到整個江西,人們正將節能減排揉進衣食住行之中,用點滴的日常細節迎接著綠色浪潮。
低碳江西在全國率先唱響。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被視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破題節點。準備在會上散發的“白皮書”將向世界宣告:江西,這個蓄勢后發的濱湖省份,已把“低碳與生態”的主旋律注入科學發展的舞步中。
低碳與生態:在紅色土地上綠色崛起
江西的“紅”久負盛名。革命搖籃井岡山,南昌起義第一槍……已成為流芳百世的紅色經典。境內盛產銅礦、稀土等礦藏也賦予了這片土地“紅”的質感。江西的“綠”,同樣是那里的王牌,“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潛力、最大的品牌。”現任江西省省長吳新雄用四宗“最”描繪了生態之于江西命脈般的重要。
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江西人民在紅與綠之間進行了艱難的探索與實踐。
“治湖必先治江,治江必先治山,治山必先治窮”。早在1983年,江西就提出了大流域治理的基本戰略,從那時起,一場長達26年的“山江湖”造綠工程一刻也沒有停歇。今天的江西,森林覆蓋面積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31.5%提高到60.05%,位居全國第二。遙感地圖上,昔日的紅土全然被綠色所覆蓋。
在生態跑道上,江西選擇了先行。如今,湖水能夠直接飲用,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保持高位,鄱陽湖每年入湖泥沙量從1億噸降至1800萬噸。 2008年,江西萬元GDP能耗0.928噸標準煤,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74噸標準煤,能源使用效率位于中部第一位,全國第八位。
在經濟跑道上,江西奮起直追。新世紀以來,全省工業產值三年翻了一番,國內生產總值四年翻了一番,財政收入四年翻了一番,人均收入六年翻了一番。今年前3季度,GDP同比增長11%,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然而喜中有憂,江西人深感自身“先天不足”。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尚勇坦陳:“作為內陸省份,這里沒有區位優勢、沒有政策優勢、沒有資源優勢。”三無之下,經濟總量偏小,產業層次不高,創新能力不強,開放領域不寬等諸多問題日益顯現。
生態要保護,經濟要發展。歷史和現實呼喚著江西人積極探索加快崛起、富民興贛的新途徑。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給了江西人以智慧。省委書記蘇榮響亮地提出,“要努力建設一流的空氣、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生態環境和一流的人居環境,在加快江西崛起進程中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這條路,就是低碳與生態經濟之路!
2003年,英國一份白皮書里首次提出“ 低碳經濟”的概念。隨著經濟增長和能源使用給人類帶來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2007年起,全球開始高度關注氣候變化和推動低碳經濟,“以低能耗、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成為國際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焦點。”
縱觀江西的地域特征及發展歷史,在優渥的自然條件儲備上,倚生態抓經濟,“低碳”成為大勢所趨。
近年的實踐也為低碳與生態之路作了可行性注腳。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戰略決策的應有之意。目前那里的開發建設已全面起步,推進生態建設工程,全面建設所有縣城的污水處理廠,實施植樹造林“一大四小工程”,推進鄱陽湖區新型工業建設,推進湖區生態農業和有機食品建設等環節正在逐步開展。作為我國四大淡水湖中唯一保持優良水質的湖泊,鄱陽湖地區正在成為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范區、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保障區、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帶動區和國際生態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
走低碳與生態之路,使曾經的工業弱勢變成了一張彩繪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白紙。“引進一個人才,帶進一個項目,形成一個產業。”隨著全局性規劃鋪陳開來,華電電力成功將低品質余熱發電產業化;晶能光電的LED芯片生產另辟蹊徑,打破了日本和美國對LED襯底的壟斷;特康科技研發出了世界頂尖的血細胞分析儀;賽維的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線業已試生產,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條……2009年前3季度,江西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29.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2.7%,占GDP比重為8.55%,實現了大踏步逆勢上揚的喜人局面。
以生態環境為最大優勢的江西,多年的積蓄、多年的努力、多年的執著,幻化成觸手可及的后發契機。
實施“六個一”:搶占低碳經濟制高點
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
溫家寶強調,要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創新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
搶占世界低碳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中國在行動,江西已經捷足先行。
“看準的事就做!”省委書記蘇榮的話擲地有聲。今年6月,江西省委省政府經過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決定著眼未來培育符合低碳與生態經濟要求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省啟動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
——主攻10個新產業,即光伏材料、半導體照明、航空制造、清潔汽車及動力電池、風能與核能、金屬新材料、非金屬新材料、生物和新醫藥、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文化創意。
——培育100個創新型企業。
——實施100項重大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項目。
——培育10個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
——建設10個國家級研發平臺。
——組建100個優勢科技創新團隊。
“六個一”工程中,主攻10個新產業是核心,其他五項是手段,全力為主攻目標服務,3—5年內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銅、鎢、鈾、鉭、稀土、金、銀,是江西的傳統產業,隨著金屬新材料的研發應用,“七朵金花”將會更加燦爛。百利精密刀具公司“銑刀”削鐵如泥,就是因為加入了稀土元素制成的硬質合金。他們的銑刀不但能提升加工效率,還能將生產中產生的廢品回收,制成碳化鎢柄部的接合式銑刀。 江西人做藥自古聞名,江中草珊瑚含片、烏雞白鳳丸、匯仁腎寶等品牌均出自江西。生物和新醫藥產業的興起,將會給江西藥業注入新的競爭活力。
全省上下一盤棋,“六個一”工程進展順利。截至目前,組織領導體系全面建立,各項任務分解到位;產業規劃、創新型企業規劃、研發平臺規劃、特色產業基地規劃、創新團隊規劃全部審定通過;包括科技投入政策、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政策,科技擔保公司、風險投資、高企認定、新產品認定、人才引進等17 項政策措施相繼出臺。
一個“項目向‘六個一’集中,資源向‘六個一’整合,資金向‘六個一’流動,政策向‘六個一’傾斜,服務向‘六個一’跟進”的發展態勢在江西初步形成。
領銜主導:兩個辦公室設在科技廳
10月24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舉辦的第二屆“浦江創新論壇”舉行。江西省科技廳廳長王海作為應邀嘉賓,從“創新發展理念,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創新發展思路,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創新發展舉措,大力強調五個突出”等方面,作了題為《科技創新助推江西綠色崛起》的演講。
江西的發展理念及舉措引起了與會代表極大興趣與關注,王海隨即成為現場的“明星”。
發展“低碳和生態經濟”,江西把科技創新擺在了突出位置,“六個一”工程說到底就是科技創新工程。在助推綠色崛起的進程中,省科技廳首當其沖。
在江西省科技廳的辦公機構里,有兩個由省政府直接設立的辦公室,這在全國恐怕獨一無二。
一個是“江西省山江湖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于80年代初設立,領導小組組長始終由歷屆的省委書記親自擔任,第一副組長由省長擔任,辦公室主任則由科技廳一位副廳級領導擔任。這一常設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和協調山江湖的綜合治理工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江西的山江湖重泛綠波,秀美宜人,成為江西的最亮的品牌,曾被聯合國向世界推介。到過鄱陽湖、井岡山的人,都會對那里綠綠蔥蔥的生態環境贊不絕口,其中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功不可沒。現任組長、省委書記蘇榮一上任,即為山江湖綜合治理提出了新的目標,森林覆蓋率要由現在的60%上升到63%,與目前的全國第一位的福建比肩。目前辦公室正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向贛江兩岸、高新園區延伸,力爭早日實現既定目標,為江西生態再添新綠。
另一個是今年上半年籌備設立的“江西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細化目標,科學調度和完善全程績效考核的任務。組長由吳新雄省長掛帥,辦公室主任由科技廳廳長王海擔任。這一機構的設置標志著“六個一”工程的全面啟動,也把科技廳推向了前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省科技廳特意請來曾長期從事科技工作的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尚勇作《綠色浪潮》的報告,抽調精干力量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依據,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聯絡,很快形成了組織協調體系。
6月29日,“江西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2009年重點工作和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起草完畢,供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討論。
7月30日,《江西省首批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發布,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工信委等部門建立了自主創新產品認定和政府采購聯席會議制度。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完成了江西省首批自主創新產品認定工作, 265家企業的475種產品被認定為首批自主創新產品。
8月5日,江西省科技擔保公司成立,公司注冊資金7000萬元。
8月19日,科技部在新余市召開國家光伏技術研究中心可行性論證會,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論證。
10月12日,江西技術、人才、項目對接會召開,對接會共簽約項目100項,項目投資總額達105.64億元,簽約金額90.64億元,推進了江西省企業和創新機構與國內外優勢科技資源的全方位、多領域合作。
10月26日,《關于組織遴選全省百家創新型試點企業的通知》正式發文,培育100個創新型企業工作正式啟動。
……
從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至今4個月里,科技廳協調省政府各部門圓滿完成了多項工作,為“六個一”工程順利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余現象 :低碳江西的縮影
“南昌機場來的外國人,10個中有7個是到新余的。”當地的一句笑談,讓人對新余頓生濃厚的興趣。
新余,在江西面積最小,當初以鋼廠立市,但近幾年的名聲雀起并非僅僅因為鋼鐵產業,更因那里神奇突起的光伏。
市委書記汪德和上任之初,在新余要走什么路,重點發展什么樣的產業上費了一番腦筋。經過對市場需求和實際情形的一番調研分析之后,他選擇了新能源,而且要做上游。“雖然新余是因鋼設市,但與內地和沿海是沒法競爭的,交通運輸、資源環境都差得遠,單靠鋼鐵新余走不遠。而新能源一定能發展,我國新能源的使用率現在年增長40%以上就是很好的機遇。”汪德和胸有成竹。
說來也巧,4年前,賽維公司董事長彭小峰帶著美國的多晶硅片(LDK)生產技術撞上了門。深諳市場之道、曾經做過廠長的汪德和問了他3個問題:市場需求有多大?技術風險有多高?原材料從何而來?當獲得了詳實的分析和肯定的答復之后,他對彭小峰說:“你敢投3個億,我就敢投兩個億。”一年之后,在新余經濟技術開發區,亞洲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應運而生,產能迅速達到200兆瓦,被國際專業人士稱為“LDK速度奇跡”。賽維的太陽能發電示范站業已試運轉。政府原本兩個億的投入變成了三個億的回報。
類似賽維的還有華電電力公司。華電也是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他們苦苦十年磨一劍,研發成功了節能減排高技術產品——螺桿膨脹發電機,屬國內首創,世界獨一,引來美國人找上門來欲巨資買斷。“有核心技術的,我們政府一定全力支持!”汪德和又一次當即拍板,支持華電兩個億,在新余興建全球最大的螺桿膨脹發電機制造基地,不日將形成年產一萬臺的產業規模。
如此巨資的投入,對于一個不大的市級政府來說意味著風險的抉擇。
“我算了一下,僅江蘇就有30000多家企業,如果全部裝上螺桿膨脹發電設備,保守計算就有1000萬千瓦。”習慣性地,汪德和在拍板支持之前一定會對市場潛力做一個預估計算,“賣出5萬套就是1000個億,還有很多企業給它配套,1500個億以上不在話下。”
決策者的遠見與膽識,給了人們信心與希望。太陽能、風電、余熱發電,紛至沓來的新能源企業如期在新余聚集。2009年,新余市以最小的國土面積,引進了全省第一的資金量,其中40%以上為光伏產業。
低碳與生態之路,給新余帶來了新的生機。市科技局局長夏侯群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余,煙筒林立,濃煙四起,河流嚴重污染,當時的人們去河底撈煤灰燒。”如今的新余,已是水波蕩漾,綠樹掩映。
新余,在科學發展的實踐中脫穎,成為備受關注和研究的現象。新余范本,映照出低碳江西的美好明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