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固碳能力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月15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透露,成都每年的碳排放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固碳能力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他認為,“低碳成都”與“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應該從產業結構、能源利用率和機動車三大制約因素上入手。孟偉是在當天舉行的“低碳成都”與“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學術報告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孟偉透露,一項尚未結束的課題研究顯示:成都每年碳排放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成都的固碳能力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稱,成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業、交通和固體廢棄物處理三大方面,從整個成都區域的空間分布上看,則呈現出東南部的固碳能力高于西北部。固碳能力與當地的植被等因素有關。
孟偉認為,在“低碳成都”和“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中,成都還面臨著三大制約因素:一是產業結構偏重,能源密集型企業很多,第三產業的占比不足。目前,成都的鋼材、水泥等五大行業占整個碳排放的一半以上。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目前,成都不僅能源消耗量增長迅速,而且能源對外依存度達到80%左右,風險很高。三是成都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低碳城市建設面臨的難題,同時也是城市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
“首先要破解上述三大制約因素。”孟偉認為,成都要建設“低碳成都”和“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就要積極構建低碳工業體系、低碳交通體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及引導綠色消費。
前不久,孟偉院士參加一位朋友的婚禮,簽到時對方要求寫明來參加婚禮的交通方式。原來新婚夫婦想計算自己婚禮所產生的碳排放,他們還承諾通過植樹來補償自己婚禮所產生的碳排放。“最后計算出要植150棵樹。”孟偉說,像這樣的綠色婚禮就是很好的綠色消費觀念,這種觀念要逐漸普及。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鑒明也指出,低碳經濟包括了低碳生產、低碳產業、低碳產品、低碳生活等多個方面。他建議,在工業生產方面,要進行生態園區的打造,要求工業園區的入園必須提高環保綠色門檻和“綠色招商”,而不是企業原封不動地向園區集聚。要防止園區成為更大的納污區,必須對園區進行結構調整,走循環經濟的道路。
環保部科技司司長趙英民認為,成都提出的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目標,與正在推進的生態城市建設一脈相承。低碳城市就是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清潔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他說,現在我國許多城市都啟動了低碳城市建設,這是今后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