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火電污染之爭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應該說水電總體上講還是一種比較清潔的能源,排放的污染物比較少,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比較清潔的。但是從生態影響上講,它也有它自己的一些問題。
“水電污染超過火電”引發爭論
“水電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火電造成的污染更嚴重。”2010年12月22日,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在“中國水污染控制戰略與政策創新研討會”上發出了這樣的斷言。作為環保官員如此直接地質疑水電項目,這是相當罕見的。
凌江的這一言論并非空穴來風,環保部近期在處理某一水域因水電開發而造成的水污染問題時發現,修建水壩后,河流的水流減緩,水體的富營養化使得水白菜瘋長,水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凌江進一步闡述認為,水電開發還帶來了原住民被迫遷移、地質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等問題,其損失可謂觸目驚心。
凌江的言論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環保官員對水電污染問題的定性,立刻受到水利專家的激烈反駁。中國水利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就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環保官員應該懂得科學常識和起碼的邏輯》的文章,認為“發出這樣言論的環保官員沒有任何新意,不過是重復了一些偽環保人士污蔑水電的謊言”。
水電是否破壞環境爭論已經延續多年
事實上,對于水電建設是否破壞環境的爭論已經延續多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對怒江流域水電開發的爭議。從2003年開始的決定建造,到現在的正在建造中,當地官員和大型電力企業始終都贊成建設怒江水電項目,并肯定它的建成將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一些環保人士卻認為,這個項目的上馬將永久地毀掉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比如生物多樣性、自然和人文景觀等。
一直以來,我國的決策層對待水電開發的態度相當謹慎。早在2008年國家提出4萬億振興計劃時,首批投資中電力行業核準的投資額逾千億元,未有一分資金用于水電的開發。
自從2007年環保部成立以來,對大型水電項目的環境評價也異常嚴格,在2010年6月之前,沒有一項水電項目獲批上馬。
到了2010年下半年,以金沙江龍開口和魯地拉為代表的水壩工程的環評報告陸續通過環保部審批開工,圍繞水電該不該建設的風向開始“轉向”,因為這兩項工程曾在2009年6月被環保部強力叫停。當時環保部給出的理由是這兩項工程在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的情況下,擅自進行大江截流,對金沙江中游生態的影響較大。
到了2010年年底,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上水電站通過環保部門的審批,同時,同樣因“未批先建”暫停多年的金安橋水電站也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核準。水電工程紛紛由違規“變身”為合法。
水電開發后帶來的污染影響也不可小視
那么,水電項目到底有沒有污染?和火電相比,哪個污染更大些呢?“水電污染和火電污染其實沒有可比性。”多年來一直從事水電工程環境保護科研工作的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中心副主任廖文根這樣對《北京科技報》表示。
廖文根說,如果從對大氣的污染角度看,與火電不同,水電是不會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可以說是非常綠色的能源。但是,如果從對流域生態系統的影響來看,水電開發后帶來的污染影響也不可小視。水電開發中“自身”的弱點,也是環保人士攻擊水電項目的主要“靶子”。
中國水電科學院2010年完成的“提高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政策框架研究”項目報告中揭示,大壩與水庫的建設極大地改變了原有河流的水流流態、水溫、水質和地形等水文、水動力條件,破壞了水生生物生長、產卵、繁殖所必需的生存環境,降低了水生生物的多樣性。
報告指出大壩與水庫的興建對洄游性魚類是個致命的打擊,它阻隔了魚兒的洄游通道,斷了魚兒的生路。曾有千百萬條中華鱘逆流而上產卵時,不幸撞死在葛洲壩上;青海湖入湖河流上的一座攔河水壩將成千上萬條逆流產卵的湟魚憋死在壩下。同時,修筑的水壩還阻斷了水壩上下游魚類基因的交流,這對多種魚類的繁殖都很不利。而水壩下泄的水流對下游河床和河岸的強烈沖刷,也對下游堤防和岸邊的建筑物產生不利影響。
面對水電項目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廖文根認為,其實,任何人類的活動,比如城市化進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都不可避免地對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影響。
減排承諾
讓我國不得不選擇積極發展水電
“對于水電開發問題的爭論,首先應該站在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考慮這一問題,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需要多少能源?這些能源需求可能通過哪些途徑來解決?水電工程作為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應當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要明晰和權衡水電建設的利弊。”廖文根說。
其實,國家在水電建設上已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了。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對于水電也明確使用了“積極發展”一詞。
另外,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上,中國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其中,9%要靠水電,遠高于核能的4%,在我國可用的4億千瓦水力資源中,有3.8億千瓦必須得到開發。
“除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需求,減排的承諾也讓我國不得不選擇積極發展水電項目。”廖文根說,這就需要我們最大限度地發揮水電工程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同時,最大可能地減少對生態的影響。
但是,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毛顯強告訴《北京科技報》,水電對環境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考察?茖W家最新研究表明,水庫淹沒植物后會產生甲烷氣體,科學家懷疑這也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原因。
毛顯強說,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應該說水電總體上講還是一種比較清潔的能源,排放的污染物比較少,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比較清潔的。但是從生態影響上講,它也有它自己的一些問題,例如,水壩把水流截斷了,改變了河流自然的狀態,截斷了湖原先的路徑,這對生態性能構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土地淹沒造成了土地類型的變化,還可能會有一些次生地質災害的產生,它的這種生態的影響也是實際存在的。
風電會出現打死飛鳥的情況、搞太陽能會有多晶硅的廢棄物的污染、核電站有安全問題的困擾,毛顯強表示,在核能、太陽能、風能自身還存在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還不能為我國減排和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足夠的電力時,發展水電無疑是 “無奈之舉”。
有資料表明,美國水能資源開發比重已經超過了70%,歐洲的冰島、挪威這些國家,水能資源利用比例達到90%以上。中國水能資源的開發比重還不到30%。
將水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到“可以容忍”
廖文根認為,如果誰能拿出一個比發展水電更好的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案,我也認為沒有必要發展水電,但是,至少在目前看來還沒有。而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保護生態而不去考慮發展。
“我們應該做的是,在水電項目開工之前,做好開發規劃、設計、運行等環節的環境評估,切實采取措施將水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到‘可以容忍’的程度。”廖文根強調。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摸索,針對水電工程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善的環境評價體系。目前,我國每一個大型水電站都要經過異常嚴格的環境審批程序,這在國際上也是走在前列的。”廖文根最后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