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煙氣脫硝形勢
本網站記者日前參加了有環保產業協會主辦的“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交流會暨鍋爐爐窯脫硫除塵委員會常委擴大會”,從會議上記者了解到火電行業是我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控制的首要對象。截止至2007年底我國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13萬噸,占全國二氧化硫總排放的51%,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約為800萬噸,占全國氮氧化物總排放的36%。《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10%。根據火電廠未來增容的預測和燃煤增量的預計,“十二五”期間火電廠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將預計由2010年的1050萬噸增加到1200萬噸左右,其危害日益加重,特別是在對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斷加嚴加緊控制的形勢之下,將對氮氧化物的控制要求不斷上升。這將是推動我國火電廠脫硫脫硝行業快速發展的動力。“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制定火電廠氮氧化物控制技術政策,同時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標準還會更加嚴格,為加大對火電行業氮氧化物控制力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國內現階段在火電大氣污染物控制方面,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控制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氮氧化物的控制工作才剛剛起步。火電廠氮氧化物的控制技術分兩大類,一類是同通過燃燒技術的改進(包括采用先進的低NOX的燃燒器)降低NOX的排放量,另一類是在鍋爐上加裝煙氣脫硝裝置。目前我國在低NOX燃燒技術的研發和生產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燃煤發電鍋爐的低NOX燃燒技術,尤其是在燃用煙煤或褐煤的機組應用后,其排放的NOX濃度可滿足2003年頒布的《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規定的限制要求,并實現了自行設計、自行制造和自相安裝調試。目前應用的脫硝技術除了SCR和SNCR外,尚在研究的煙氣脫硝技術還有活性炭吸附法、液體吸收法和生物法等多種,但由于投資成本及運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在燃煤電廠中用的最多的是SCR,其次是SNCR,其他方法應用較少。我國火電廠煙氣脫硝裝置于20世紀90年代引進日本技術在福建后是電廠的600MW機組率先建成。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CR法煙氣脫硝工程于2006年1月20日在國華太倉發電有限公司600MW機組上成功運行。
目前我國催化劑工藝的制備技術、流場混合和優化技術等方面的經驗積累比較欠缺,是制約我國脫硝技術產業化發展的瓶頸。但是在會議上我們也獲悉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和山東山大能源環境等均已有自己較先進的大型流場實驗室和CDF數據分析系統,為我國脫硝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與清華大學聯合研制開發脫硝催化劑項目的晶銳瓷業剛剛研制出了TiO2脫硝催化劑成品,雖然抗振性等很多性能還尚待測試,但也為我國脫硝催化劑的自主國產化打開了突破口。
預計在“十一五”期間火電廠氮氧化物控制技術得到一定實踐并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脫硝公司將會增多,脫硝行業產業化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基于我國現在脫硝行業的現狀,在各方面均相對薄弱的情況下,脫硝企業應穩扎穩打,小步邁進,使我國脫硫脫硝行業步入健康發展的道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