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消費"已成當下時尚而環(huán)保的新趨勢
開汽車、坐飛機,既消耗能源,又會因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加劇全球變暖。你會計算自己每天排放了多少碳嗎?你會為自己的“碳足跡”買單嗎?盡管“碳消費”聽起來有些前衛(wèi),但卻并非嘩眾取寵,事實上,如今“碳消費”已經成為當下時尚而環(huán)保的新趨勢。
“買碳”成本并非高高在上
央視主持人芮成鋼曾在央視國際網站上的個人博客中這樣寫道:“2007年8月8日,我買了一個特殊的小禮物送給2008北京奧運。這個禮物就是:從2007年8月8號到2008年8月8號這一年里,我開車所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被處理或消化所需的費用。換句話說,我通過購買二氧化碳排放的額度,抵消了這一年里我開車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所產生的影響。”
中國綠色碳基金在廣東“買碳”的第一人葉海東對此也感觸頗深。“我擁有自己的汽車和自己的公司,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意識到,在享受快樂生活的同時,我也和其他人一樣,或多或少地排放了二氧化碳,這對全球氣候、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不利影響。”葉海東說,“我覺得有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善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當我得知可以通過自己的‘碳消費’消除‘碳足跡’時,我非常高興,我很快出資一萬元給了中國綠色碳基金,用于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我要用我的行動參與碳補償。”
記者了解到,“碳消費”在我國并非人盡皆知,能夠主動購買“個人碳排量”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他們大多具有較強的環(huán)保意識,且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推動“購買碳排量”的組織之一。WWF中國首席代表歐達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國際平均水平,一般排放一噸碳要支付5 到20美元不等的價錢,對于沒有收入的人來講,可能由于經濟因素制約不可能抹去自己的“碳足跡”,因此購買碳排量對于這類人群并不現(xiàn)實。
“但是對于有一定經濟收入的人群,為‘碳足跡’買單并不困難。”WWF的一位負責人給記者算了筆賬,北京奧運會期間每個運動員平均往返乘坐飛機的碳排放是4噸左右,如果按照150元一噸的價格計算,平均每個運動員僅僅需要支付600元人民幣,因此“買碳”成本并非高高在上。
“關鍵是環(huán)保觀念的樹立。”歐達夢說,對于缺乏環(huán)保意識的人群,即使收入不菲,類似于“買碳”這樣的支出也會讓其覺得不值得;而對于積極購買碳排量的人,他們具有強烈的生態(tài)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愿意按照健康的方式生活。
到哪兒去“買碳”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排放了多少碳?又該通過什么途徑購買呢?
通常的方式是,借助互聯(lián)網登錄http: //www.climatefriendly.com等官方網站,在網頁的導引下,可以很快找到計算個人碳排放量的“碳計算器”,里面包含汽車、行李、航班、工作場所等四項人類碳排放的基本活動,通過選擇相應的出行方式,以及進行必要的里程和方式選擇,網站就會自動計算出一次出行的碳排放量。而通過注冊用戶和信用卡支付,人們就可以通過購買方式對個人行為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補償。換句話說,輕點鼠標即可為環(huán)保盡一份力。
記者了解到,雖然個人直接參與“買碳”的情況目前還不是很多,但一些單位和組織已經集體參與到了這項活動中。比如,北京四中初一、初二兩個年級的同學們不久前就在“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活動中捐款7376.01元。這筆捐款成為中國綠化基金會接受的第一筆由中學生捐助的碳匯造林基金。此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此前也啟動了“推進綠色奧運,參與碳補償”的活動。這個活動共購買碳匯車貼177個,向中國綠色碳基金捐款17.7萬元,專門用于北京市八達嶺個人購買碳匯造林項目。
國家林業(yè)局植樹造林司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從2007年國家林業(yè)局、中國綠化基金會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發(fā)起建立中國綠色碳基金以來,已有300多人以個人名義捐資造林增匯,范圍覆蓋10余個省(區(qū)、市)。截至6月12日,個人出資購買碳排量共計35萬余元,人均1000元左右,最多一人出資兩萬元。
“碳匯”何去何從
人們“買碳”所捐助的基金又被稱為“碳匯”,這筆資金又將何去何從呢?記者了解到,國內的碳匯一般用來植樹造林。
國家林業(yè)局造林司副司長、碳匯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怒云告訴記者,國家林業(yè)局有關部門會將資金使用、造林地點、收益群體、碳匯計量等信息公布在中國碳匯網上。參與“消除碳足跡”活動的個人可得到由中國綠化基金會出具的收據、購買憑證和碳補償標識。標識后面的編號和購買憑證的編號相統(tǒng)一,出資人根據編號可在網上查詢到購買碳匯的信息,如出資人姓名,具體造林地點等。此外,如果是城市、行業(yè)參加碳匯購買的第一人,還可以得到一張證書。
李怒云說,在北京地區(qū)籌集到的個人捐資通常會集中用于北京八達嶺地區(qū)的植樹造林,同時也在考慮將這筆資金用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多倫等比較貧困地區(qū)的植樹造林。此外,今后還將寫上收益人的名字,讓出資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僅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所貢獻,而且能夠幫助貧困地區(qū)的人們。
而在國外,環(huán)保組織一般依據一些標準將這筆資金用于一系列環(huán)保節(jié)能項目。毆達夢就向記者介紹了WWF推廣的“黃金標準”。“清潔排放機制的‘黃金標準’是一個受到國際認可的非營利性基金組織,關注全球碳匯市場的項目,并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它將確保在《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不僅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能促進全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毆達夢說,“‘黃金標準’項目產生了高質量的碳信用額,被包括WWF在內的44個非政府機構認可并采用。目前‘黃金標準’減排項目已涉及馬達加斯加風力發(fā)電工程、哥斯達黎加太陽能發(fā)電工程,以及其他節(jié)能項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