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綠色煤電”從新區起航
綠色和低碳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潮流。而低碳經濟的核心在于通過能源和減排技術的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制度創新及人類消費觀念的根本轉變,從而有效控制碳排放,抑制氣候變暖,促進和保持全球生態平衡。
2009年7月,我國首座自主開發、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的華能天津IGCC(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站示范工程在臨港工業區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代表世界清潔煤技術前沿水平的“綠色煤電”計劃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對進一步推動我國潔凈煤發電技術發展、促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和電源結構優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日前,記者走進正在建設中的“綠色煤電”工程現場。天津IGCC示范電站工程現在建設的是我國第一臺25萬千瓦等級整體煤氣化循環(IGCC)發電機組。工程在全體參建人員的努力下已經全面步入了“快車道”。截至目前,氣化及磨煤裝置框架已經施工到73米層,空分廠房已經封閉,大型設備開始吊裝……電氣綜合樓結構施工到頂,海水冷卻塔施工到頂。全廠功能區劃已基本成形。預計12月底,將基本完成建筑和設備安裝工作,開始設備調試;到明年5月底,完成分系統調試進行整套試運,年底開始投產發電。“工程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最清潔、最高效的燃煤電廠,徹底打破干煤粉氣化技術被國外壟斷的局面。”華能(天津)煤氣化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巍告訴記者。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約占70%的比重,對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而在目前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電力工業仍將以煤炭發電為主,煤炭發電占我國全部裝機容量的74%左右,煤炭資源的有限和對環境的影響將制約煤電的可持續發展。有鑒于此,華能集團于2004年率先提出了“綠色煤電”計劃,就是以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和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為基礎,對二氧化碳進行分離、利用或封存的新型煤炭發電技術。2005年12月,在政府支持下,華能聯合國內多家發電、煤炭、投資骨干企業共同發起、投資組建成立了綠色煤電有限公司,實施“綠色煤電”計劃。2009年5月,國家發改委核準華能集團在濱海新區建設了我國首座IGCC示范電站。
IGCC發電技術是目前在國際上被驗證能夠工業化的、最潔凈的高效煤炭發電技術。與普通30萬千瓦燃煤電站相比,IGCC電廠年耗煤量減少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8萬噸。此外,IGCC電廠脫硫效率可達99%,而氮氧化物排放量只有常規電站的15%至20%。除了正常發電以外,該系統還能實現多聯產和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氣化爐出來的煤氣,除了用于供給燃氣輪機發電外,還可以用于化工產品(如合成胺、甲醇、二甲醚等)的生產,進行甲烷化后,還可以為天然氣市政管網供氣,廣泛用于工業和民用。氣化爐排除的灰渣可“變廢為寶”成為良好的建筑材料,被脫出的單質硫也可以被回收(回收率接近99.8%,硫化物的排放濃度小于1.4毫克/立方米,僅為常規燃煤電廠控制要求的近1/100),這些都利于整個系統綜合利用效率的提高。
華能(天津)煤氣化發電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綠色煤電’計劃的第一階段,IGCC示范電站的成功,將為工程后續階段的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打牢基礎。”根據規劃,IGCC工程還將同步建設“綠色煤電技術”實驗室,研發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技術、氫能發電技術,最終目標是建成污染物近零排放的發電示范項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