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面臨的環境壓力巨大
我國面臨的環境壓力巨大
我國面臨的環境壓力非常大,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人口增長與城市化加速。我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增長比例在下降,但是絕對數量卻在不斷增長,每年都有1000多萬人的增長量。至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高峰值,約15.4億人。約6億多農村人口進入城鎮,這是城市化的結果。過去30年城鎮人口已增加3.4億人,按照每年1%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城市人口增長率將達到63%~65%。城鎮人口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垃圾排放量將大幅增加。因為一位農民每天用水量為十幾到二十幾升,而城鎮居民每天的用水量為100升~150升。城鎮化將使廢水量、垃圾量顯著增加。
第二,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增強,污染產生和排放量也隨經濟增長而增加。改革開放30年,全國GDP增長70倍。特別是最近5年,人均GDP從1000美元快速升至3000美元。美國、德國人均GDP從1000美元發展到3000美元用了15年,而中國僅用了5年,預計2010年將超4000美元。
2007年~2020年是我國工業化加速期,就是快速發展時期,GDP預計年增長8.5%;2020年~2030年GDP預計年增長6.5%,基本上完成工業化;到2030年,人均GDP將達到1.05萬美元;2030年~2050年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進入雙穩期,GDP年增長約4.2%;2050年人均GDP將達2.7萬美元,將成為高收入國家,但仍比美國、日本低。
第三,能源需求增長強勁。我國能源人均消費比發達國家低很多,而且正處于重化工業大發展時期,能源需求增長快,預計從2009年~2050年一次能源需求將從30億噸標準煤翻一番,達60億噸標煤,屆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產生量仍可能增加。我們國家人口多,能源需求強勁,要改善民生,老百姓提高生活質量,需要汽車、空調、采暖,工業要發展,能源絕對需求也是要增加的。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燃料要占到15%,非化石燃料可替代6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二氧化碳達12億噸,同時減少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到2030年,化石燃料使用量將達到高峰值,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90億噸,減排壓力大,此后開始下降。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降至70億噸/年。
第四,汽車擁有量快速增長。這對能源消耗和大氣污染是雙重壓力。近10年汽車擁有量快速上升,2009年汽車銷售量增長46.2%,每百公里耗油量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們不僅是快速增長,而且能耗水平比別人高,這樣,汽車尾氣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會越來越突出。據預測,2020年家用轎車普及率為20%,2030年為30%,2050年為50%。這樣的發展對中國的油氣資源和環境壓力是巨大的。
第五,滿足發展的資源缺口大,進口污染輸出環境還將繼續擴大。國家發展快、人口增加快、城鎮化快、資源缺口大,而且進口污染、輸出環境還將繼續擴大。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廠,比如我們從澳大利亞引進鐵礦石進行加工制造,將廢氣廢水廢渣高污染都留在國內,然后將鋼鐵再出口,高污染高排放就會繼續擴大,所以我們限制“兩高一資”產品的發展和出口。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人均資源小國。滿足發展的資源缺口很大,煤炭我國是世界第一,占世界資源的11%,但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0%,因此人均占有量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了。中國資源占世界比例是:可耕地占7%,淡水資源占6%,木材占2.5%,煤炭占11%,石油占2%,天然氣占0.8%。所以我們的一些資源對外依存度也很大。2003年我國礦產對外的依存度是:鐵礦石47.3%,錳礦石65%,鉻礦石99.9%,銅68%,鋁36.8%,鎳49%,鉀鹽84%,磷礦8%,石油40%。實際上石油的進口現在超過了總需求的50%。
我們要發展,資源就要依靠進口。中國是世界工廠,目前以制造等重化工業發展為重點,2030年前國產石油保持2.0億噸,天然氣3000億立方米,需進口5000億立方米天然氣,進口石油超過總量的50%,鋼鐵2009年產量達7.0萬億噸,出口部分鋼材,進口大量礦石,消耗大量煤、焦炭,污染留在國內。能源消費趨勢從總體上來講是增長的,2009年煤炭+油氣等化石燃料占到90.1%,2020年將降到67.8%,到2050年將降到53.2%,因此要大力開發清潔能源。
第六,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續增長。2001年~2008年,廢水排放量從400億噸增加到600億噸,而現在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長速度比工業污水排放量快。現在生活污水占了廢水排放的一半以上。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工業排污占了80%,生活排污占了20%。目前的比例說明城鎮化人口多了,人民生活水平高了,F在增加了3億多的城鎮人口,城鎮化率提高,進城人員的需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比農村人口大很多,再有5億人口進城(現在在城市打工,戶口尚在農村的1.8億人未計在內),住房和污染壓力非常大。
第七,農業面源污染比重大,缺乏有效防治措施,F在播種指數非常高,是高強度農業,存在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問題,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上20%的人口,使用世界30%的氮肥,有效利用率僅30%~40%,大部分隨地表徑流和大氣揮發流失,進而污染環境。畜禽養殖臨近城郊及河岸,畜禽糞便及固廢污染水體。水產養殖特別是投餌和網箱養魚,大量餌料及魚糞沉底造成河湖污染。水土流失不僅使土壤流入江河湖庫,還帶來總氮、總磷污染。根據本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農生產生活等污染中,面源污染對湖泊及河流水質貢獻大,化學需氧量占43.6%,總氮占57.2%,總磷占67.4%。
第八,經濟發展方式粗放。1980年~2006年我國能耗強度顯著下降,降幅達68%,但仍比日本高6倍,比美國高2.5倍,可見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能源的消費彈性系數等于能源消費增長率除以同期經濟增長率,在發達國家能源消費的彈性系數〈0.5,我國1980年~2002年保持在0.4~0.8之間,但2003年~2005年〉1,能源消費增長比經濟增長快,這說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多。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排入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建議采用三條環保路線
針對我國當前環境面臨的巨大壓力,筆者建議采取3條環保工作路線。按重要性的不同,重點強調第一條路線。
第一條路線是:從源頭控制和削減污染,這是環保成敗的關鍵。
不從源頭減少污染,只從末端進行治理,這邊治理,那邊排放,治理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排放的速度。我們常遇到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那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源頭控制,預防為主,預防在先,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這是環保成敗的關鍵。幾個具體表現就是:
一、環保部門直接參與到國家發展宏觀綜合決策,有發言權才能將意見在決定前帶入,這樣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環境保護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能直接參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從源頭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消耗型企業的發展和生存,如禁止興建、控制增長、關停淘汰、遏制進出口等。
二、實行區域發展規劃戰略環評和改擴建項目環評。從產業結構、規模和布局上防止污染,真正做到預防為主,預防在先。
三、創建工業生態園區,推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世界上沒有廢物,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廢之有害、用之為寶。舉個例子,1個千萬噸級鋼鐵聯合企業,全部利用其高爐可燃氣,其燃值相當于12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能源。有這樣一個實例,山西太原鋼廠有一個勞動模范,把鋼渣進行綜合利用。首先進行篩選,一噸廢渣里面可以篩出10公斤~20公斤鋼鐵,賣廢鋼鐵可以創造價值,然后再把剩下的廢渣做成水泥,把原來堆放廢渣的地騰出來,作為房地產開發,效益十分明顯。在河北也有這樣的產業,鋼鐵廠旁邊就有一個水泥廠,全部利用其冶煉廢渣作資源,可解決年產300萬噸水泥廠的主要原料,這就成了循環經濟。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造紙污染一直都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建火電廠與紙漿造紙聯合企業可有效消除污染,火電廠可解決紙漿造紙廠的供電,廢水余熱還可滿足紙漿、造紙的需要,煙氣余熱可用于廠區空調制冷或采暖。利用廢紙回收作紙漿,已占造紙總量的50%,其噸造紙耗水量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制漿造紙減少80%,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四、加大并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力度。1997年~1998年淮河流域關停小造紙、小化工、小印染、小水泥等污染嚴重的鄉鎮企業1萬多家,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40%。2007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淘汰小火電2157萬千瓦、小煤窯1.12萬處、煉鋼產能3747萬噸、煉鐵產能4659萬噸、水泥產能8700萬噸。
2008年、2009年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化學需氧量減排9.66%,二氧化硫減排13.14%,單位GDP能耗下降11.4%。但是2010年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第一季上升3.2%,國務院采取緊急措施,關閉高能耗的落后產能,最近工信部下達18個行業淘汰目標任務:煉鐵3000萬噸、煉鋼825萬噸、水泥9155萬噸、電解鋁33.9萬噸、鐵合金144萬噸、鉛冶煉24.3萬噸、造紙432萬噸、焦炭2127萬噸、皮革1200萬標張、印染31.3億米及化纖55.8萬噸等。
五、改造提升現有產業的工藝水平,關小扶大扶強。不同規模火電廠耗煤比較,裝機容量小于10萬千瓦的火電廠,發一度電要消耗410克標準煤,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的,平均煤耗為330克,超臨界機組,平均煤耗為280克。先進機組可節煤30%,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如果把落后的產能淘汰,采用先進的技術代替,可以獲得很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規模,節能減排潛力大。以三峽地區大中小企業單位GDP耗水與排污強度為例,如果大企業的耗水量、廢水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為1,那么小企業耗水、排污強度比大企業高出1~6倍。
六、積極發展清潔再生能源。一是積極有序開發水能資源。國際水能資源開發水平為:美國82%,法國80%,加拿大65%。中國水能儲量6.96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5.42億千瓦,2009年已開發1.97億千瓦,至2020年要開發到3.0億千瓦,約可替代4億噸標準煤,2030年要發展到4.0億千瓦。水能資源是清潔能源,要科學規劃,有序開發,積極防治可能的不利生態環境影響。
二是積極發展核電。我國現有及在建的核電站有23座,裝機容量達到2540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要達到7000萬~8000萬千瓦,折合標準煤1.63億~1.86億噸,2030年將達兩億千瓦,2050年達4億千瓦以上,屆時核電可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所以積極大力發展核電勢在必行。
三是發展風能。我國現有裝機2412萬千瓦,預計至2020年達到1億~1.5億千瓦,折合標準煤0.62億~0.93億噸。
四是發展生物質能。我國現有生物質能年折合為3億噸標準煤,應大力發展生物柴油、酒精、生物質煤氣、沼氣。預計至2020年折合能源可達到1億~1.45億噸標準煤。
五是開發太陽能。我國太陽能儲量1.47×108億kWh/a,相當于2.4萬億噸煤,是我國年耗煤的1000倍,但是太陽能的開發難度很大,還不能作為主力能源。太陽能開發面臨著能源轉化效率低和成本高,以及儲能和上網電壓穩定性等問題。
七、既要抓重點污染行業又要抓生活污染減排。重點行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造紙及制品占42%,食品飲料加工占19%,化工占9%,紡織占5%,化纖占3%。大氣污染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火電占43.6%,生活14.7%,冶金占8.4%,水泥和建材占7%,化工占4.6%。所以我們抓重點污染行業很重要,但是也不能輕視生活污染減排。
八、大力倡導并制定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約各種資源的獎勵政策,節約資源就相當于從源頭節能減排。節水是因為我國的水資源缺乏,節地也很重要,現在大量土地都用于房地產開發、修公路,這些都占了很多好地。節能、節地、環保與居住舒適度的關系密切,因此,房地產企業必須精心規劃,在總體設計、單體建筑和戶型功能布局上,充分考慮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通過有序的規劃布局、人性化的細節設計、因地制宜地運用高新技術和精心施工,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實現建筑節能。同時要提高煤炭行業的采收率,美國的煤炭采收率為70%,中國為30%,一些民營小煤窯采收率只有15%,對資源浪費和破壞很大。
九、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繁重。到2015年化學需氧量的減排量要達到530萬噸,目前我們是1300萬噸,到2015年加上新增量400萬噸就是1700萬噸,要實現530萬噸的減排量,不僅新增量400萬噸得減掉,原有的1300萬噸還要減少10%。在“十二五”計劃里面,氨氮的減排也將作為主要目標,目前是55萬噸,到2015年要增加15萬噸就是70萬噸,要達到20.5萬噸的減排量,也是除了新增的還要減掉10%。二氧化硫目前為2200萬噸,到2015年要增加240萬噸就是2440萬噸,要實現460萬噸的減排目標,除去新增的還要將原有的減掉10%,任務艱巨。氮氧化物的減排要維持現狀。目前是2000萬噸,到2015年新增370萬噸,要把新增的全部減排掉才能維持現狀。氮氧化物減排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電廠脫硫脫硝的技術和裝備很多都不過關,還有汽車尾氣排放問題,要讓汽車尾氣減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就要將油品質量提高,要讓馬路狀況良好,
要把發動機質量提高,這樣車跑起來油耗才小,污染才少,但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說氮氧化物減排面臨著一系列問題要解決。
十、制訂有利于環保的金融經濟政策,推動技術進步。加快節能降耗減排產業發展,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限制“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消耗型)企業發展。
依靠金融信貸支持戰略轉型的企業,對上市公司(企業)要進行環境保護審核,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改造傳統工藝,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制訂出口退稅和收稅政策,鼓勵高新技術產品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品出口,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促使資源環境得到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條路線是:在發展產業和改善民眾生活過程中,必須上工程措施,強化末端治理。
源頭污染控制不是否定末端治理,源頭控污減污是第一位的,第二位要強化末端治理,生產生活中不可能做到零污染、零排放,所以要上工程措施控制,這就是強化末端治理。
一是提高治理水質污染工程設施的覆蓋度和實際運行效率,污水治理要切實解決管網、污泥處理、收費、監管到位等配套問題。
二是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汽車尾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措施要進一步強化。
三是盡快啟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如畜禽糞便、農業廢物還田,實行碳、氮、磷、鉀循環利用,以提高土地的有機質和肥力。禁止網箱和投餌養魚,減輕水質污染和湖庫的富營養化。在化肥工業方面應研究緩釋化肥,防止流失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第三條路線是:對已經受到嚴重污染的水體、大氣、土地,采取區域、流域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要制止邊治理邊污染的情況發生。
對過去認識不到或由于技術和資金的原因,而未能做到預防在先,已經受到嚴重污染的水體(如三河三湖)、大氣(如二氧化硫酸雨控制區)、污染的土地和廢棄的土地,現在只能采取區域、流域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要使其恢復到污染以前的狀況,耗費的資金巨大和時間漫長,不要企圖在短時間內就能見效,特別要制止邊治理邊污染的情況發生,一定要首先控制住污染源頭。
這3條路線的保障條件是:法律法規、經濟金融政策、行政管理與監督、工程措施與科技支持、人才支撐(管理、科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