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P發布綠色經濟新報告 中國綠色產業支持度高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7日在北京發布了以“通往綠色經濟”為主題的新報告。報告顯示,政府和企業等各界正在采取措施,加快全球轉型,實現一個低碳的、資源節約的以及社會兼容的綠色未來。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Achim Steiner)出席并致辭。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Achim Steiner)發表主題演講。
在聯合國環境署的旗艦性報告《邁向綠色經濟:通往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各種途徑》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寄語道:“當世界翹首以盼2012年6月的里約+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之際,環境署的綠色經濟報告對經濟和環境之間不能兼顧的定論提出了挑戰。若政府擁有明智的公共政策,便能夠在保證人類生態足跡限制在地球承載能力之內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創造體面就業并推動社會進步。”
從中國到巴巴多斯,從巴西到南非,各國正在制定綠色經濟戰略和展開行動,來促進經濟更大增長及就業,加大環境保護,保障社會公平。
重要信息
該報告凝聚了全球數百名專家為期三年的研究心血,并在今天發布以前接受了三個月的公開評審。報告確認,若想實現從目前褐色的、污染和低效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我們需要的是在十大關鍵經濟部門投入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
• 那么報告估計,與目前經濟發展模式的發展預期相比,向綠色經濟轉型能夠使全球經濟增長速率與之相比即使不會更高,但也相差不多。
• 本研究說,但是這不考慮現有的、資源消耗型、高碳的“褐色經濟”所固有的不斷增加的風險、沖擊、和危機。
• 除了更快的增長速度外,全面實現綠色經濟轉型將實現人均收入與現有經濟模式更高;并且與“常規”情景相比,到2050年,生態足跡將減少大約50%。???????
• 綠色經濟報告承認,在短期內,一些部門,如漁業部門,若向可持續性過渡,那么出現失業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 然而,報告還指出,從可再生能源到可持續農業等部門隨著時間的推移所創造出的“新的體面就業”的數量將能夠彌補先前那些在“褐色經濟”中失去的就業機會。
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正開始采取行動,加快這一轉型。
比如,在本周舉行的中國國際環境和發展委員會上,中國政府的國際專家組將提出自己的綠色經濟研究報告。
中國于2009年超越西班牙,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2010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額達到490億美元。中國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在關鍵經濟部門(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潔技術和廢物管理)投入4680億美元,這是過去五年的投資額的兩倍多。
“在目前資源日益嚴峻的世界中,中國將綠色經濟看作是一項戰略選擇。我們已將其納入發展規劃中。”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司巡視員何炳光表示。
“我們對環境署在推動向全球綠色經濟轉型方面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世界各國都將從綠色經濟轉型中受益。”他補充說。
一些國家,如巴巴多斯、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韓國和南非等國家已經制定了本國的綠色經濟規劃,這些規劃中已反映出環境署報告的建議。
其他一些國家,如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埃及、肯尼亞、約旦、馬來西亞、墨西哥、尼泊爾、塞內加爾和烏克蘭等國家正在開始重點綠化主要的產業部門,如農業、可再生能源、旅游業和清潔技術等。
今天,東非各國在盧旺達正召開會議,共同探索法律和法規框架如何在國家和區域水平上幫助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來自布隆迪、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以及盧旺達的與會代表們將對案例和非盟領導的非洲地區活動進行討論。
在企業方面,環境署召集了代表著20萬億美元資產的全球285家主要投資商,呼吁政府動員各界應對氣候變化,包括在新興產業部門的投資,如可再生能源和綠色建筑等。代表著130多個國家成千上萬企業的國際商會也發出了類似的呼聲。
“向綠色經濟轉型的要素已經很明顯地在發展中國家出現,發達國家也一樣。目前,一些國家已經在很多方面已走得更遠更快,若能作為一個‘拉動因素’,并持續下去的話,將能夠帶動其他國家在未來幾個月或是幾年中參與進來。”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表示。
近期清潔投資的動力不但有利于新興的經濟體,也有利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根據彭博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增長了32個百分點,達到了創紀錄的2110億美元。非洲各國的增長率僅次于巴西、中國和印度三大新興經濟體,位列所有發展中地區榜首。
在埃及庫孟布地區,在太陽能熱利用項目和扎伊特灣22萬千瓦的陸上風力發電站的推動下,埃及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額從8億美元上升到13億美元。肯尼亞在風力發電、地熱發電、小型水力發電和生物燃料等技術的投資從2009年的零增加到2010年的13億美元。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能發電站之一,位于加利福尼亞莫哈維沙漠的太陽能-熱能發電站已經開始施工建設。西班牙和美國其他地區也在建設類似的發電站。
“幾周后即將舉行的德班氣候公約會議以及明年的里約+20大會是我們加快、加大實現綠色經濟的關鍵機遇。核心的合作行動包括推動發展中國家毀林和森林退化減少排放項目(REDD+)、從綠色采購到加大國家在可持續性方面的步伐,建立新的財富衡量指標,超越GDP 并將污染和退化的成本內部化,從而使地球自然資本的真正價值納入到一個成功的可持續經濟道路的計算中,”施泰納指出。
由聯合國支持的一系列綠色經濟的區域咨商已顯示了對報告愈來愈濃的興趣。在金融和貿易等問題亟待解決之際,我們認識到目前單純依賴GDP增長的經濟模式,導致了總資產配置不當和財富分配不公。
報告顯示,在農業、能源、建筑、水、林業、漁業、制造業、廢物、旅游業和交通業這十大關鍵產業部門中投入全球GDP的2%,將不僅能夠推動全球經濟駛向更加可持續的發展軌道,而且與“常規”的情景相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投資還能夠維持或者提高增長速度。
報告針對十大部門,列出了政策建議以及財政和有利條件。
比如,在交通部門,報告建議價格中應該考慮到由交通擁堵、交通事故、污染等造成的社會成本,在一些情況下,這些成本所占比重超過全國或者地區GDP的10%。北京2009年的一項調查估測,由機動車交通引起的社會成本相當于整個城市GDP的7.5-15%。
就全球而言,交通部門對于自然資源的影響十分廣泛,從汽車制造(使用金屬和塑料)、盜燃料的使用(包括機油、橡膠以及其他消耗品)。據估計,2007年到2030年期間,交通部門占全球初級石油消耗增長量的97%。
在這個階段中,中國機動車數量預計將比同期翻三番,政府正推動低碳節能的汽車及配套設施。在中國首輛電動汽車的誕生地——深圳,規劃中已制定將要建設大型電動汽車充電站以替代傳統公交車,并在五年的時間內投放超過7000輛電動大巴。
創造就業
《綠色經濟報告》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關鍵的經濟部門將催生“新的體面就業”。最近,國際勞工組織和中國社科院共同開展的研究報告——《中國低碳發展與綠色就業》證實了這一結論。
報告給出了一個清單,不但列出可能的贏家和失敗者,還給出了對特定凈收入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的大小。報告總結說,由于氣候減緩行動的開展,小型煤電站中大約有80萬名工人將失業,但到2020年,單風力發電這一個部門就能創造出250萬個就業機會。
目前,就市場容量而言,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風力渦輪制造國,中國位居第二,美國和另一家中國公司緊隨其后。德國位居第五。然而,德國最近表示將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由于德國決定到2022年逐步淘汰核能,因此該國計劃在2022年之前,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升至35%的目標,而不是之前設定的19%的目標。
在非洲,除了最近的經濟增加,各國對于創造綠色和體面的就業也表示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今年六月,來自11個非洲國家的代表與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開發署和環境署代表一起,共同學習再循環利用、可持續建筑和自然資源管理領域的案例。與會代表通過了行動計劃,在漁業、農業和林業等占非洲地區70%就業崗位的經濟部門創造綠色就業。
在巴西,國際勞工組織近期幫助建設了50萬個裝有太陽能加熱系統的新房屋,創造了3萬個新工作。在南非也有類似的項目,水資源生態系統修復計劃不但為失業人員創造了2.5萬個綠色就業機會,同時也修復了重要的淡水水源。
帶來社會公平
大約20億人生活在小型農場中。然而,盡管他們對糧食安全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絕大部分的農民仍營養不良并且生活在貧困之中。低價、不公平交易,交通不便等因素讓他們舉步維艱。綠色經濟報告指出,通過采用更加可持續的農業實踐,這些農民將能夠提高產量和收入。
就全球而言,從現在起到2050年,每年在綠色農業中投入1000-3000億美元將能夠改善土壤質量并提高主要農作物的產量。與目前“常規”情景相比,這一產量將能提高10%。因為很多的農業從業者為婦女,任何收益將最有可能與她們的家庭和社區分享。
廢物部門是另一個能夠加強社會公平的領域。節約成本、環境保護意識和資源的缺乏等往往能夠成為推動綠化經濟部門的努力。
然而,報告指出,廢物部門的綠化不但需要升級往往不合標準的垃圾處理和處置設施,還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為他們提供更加公平的補償,確保員工得到合理的醫療保護。分散大規模的、資本密集型的垃圾管理行為也能夠為社區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電子垃圾也值得我們關注,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目前的估計表明,每年產生2000-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并且電子垃圾交易變得愈加普遍,這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了威脅。
報告發現,在中國、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的手機和電腦銷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資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方面顯示了極大的潛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