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藍天不藍 PM2.5數據何時公開
近日,環保部兩次就《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就是將近期社會公眾普遍關心的PM2.5等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望著霧霾彌漫的天空,人們不禁會問:灰霾天氣和PM2.5有哪些關聯?南京對PM2.5的監測和防治工作進展如何?PM2.5數據何時會公開?
“藍天”為何不藍?
PM2.5“作怪”,現行空氣質量標準滯后
近年來,市民總會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但環保監測數據卻顯示,空氣質量達到優良標準。不少市民對這些數據心存疑慮。為何環保部門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和老百姓的直觀感受相差明顯?
對此,南京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解釋,目前,江蘇省監測空氣質量判斷污染物的主要指標只有3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3項指標只要滿足二級標準,那么就是優良天。其中,可吸入顆粒物又稱為PM10,指直徑等于或小于10微米。而南京市環境監測站通過對2007-2009年大氣污染物的研究發現,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粒子(PM2.5)的含量占到PM10的三分之二,且能更廣泛地傳輸,它們才是灰霾的真正成因。 遺憾的是針對PM2.5的監測,目前并沒有被列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
專家介紹,PM2.5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是目前學術界公認的大氣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和空氣質量的影響最大。據介紹,歐美城市早就對PM2.5這種顆粒物進行完善的監測。對比之下,江蘇省評價空氣質量的指標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粗放水平”,明顯滯后了。
PM2.5有何危害?
嚴重灰霾污染成為肺癌致病頭號元兇
2000年以后,南京的很多專家已經對南京市內的PM2.5中元素含量進行了嚴密的監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藏”在南京大氣中的超細顆粒物,污染相當嚴重。在測定的超細顆粒物中,經過熒光分析,在它們身上一共“捕捉”了17種化學元素,其中S(硫)、Pb(鉛)、Zn(鋅)3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最高,尤其是S元素最為明顯。 因為它直徑小,所以容易催化形成“硫酸霧”,霧后有害元素更容易吸附在細顆粒上,造成再次吸入污染,而人卻毫無察覺。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1江蘇“藍天工程國際論壇”上,廣州氣象專家吳兌表示,他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空氣中的PM2.5吸入人體后,經過人體的循環系統,最終會進入血液,乃至肺泡。“灰霾可能將取代吸煙,成為肺癌致病頭號元兇”,吳兌所在的科研團隊做了一個估算,把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的氣溶膠消光曲線圖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線圖同時標出,判斷氣溶膠濃度增加之后7~8年,肺癌死亡率就會上升。
PM2.5都來自哪里?
機動車尾氣、工業排放、揚塵和秸稈焚燒
南京的霾粒子都來自哪里?朱彬教授介紹,以PM2.5為代表的超細顆粒物,主要來自工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氣中經過系列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硫酸鹽、硝酸和硝酸鹽的氣溶膠。南京房屋和道路建設工地點多面廣,工地揚塵也是灰霾的主要成因之一。此外,南京機動車數量快速增加,機動車尾氣也是灰霾的貢獻者。
根據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監測,南京市的污染已由煤煙型向煤煙、交通混合型轉變,汽車尾氣的污染已成南京空氣的“頭號殺手”,汽車尾氣在主干道污染數十倍于次干道,早晚高峰形成污染“雙峰”,隧道成為“納污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每年南京春秋兩季的多個灰霾天,背后都有周邊地區焚燒秸稈在惹禍。“秸稈焚燒往往導致空氣污染指數急劇上升,短時空氣達到重污染。”
“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專家表示,PM2.5不僅僅能像PM10一樣進入呼吸系統,而且還可以進入PM10所不能進入的心血管系統,直接溶入肺泡和血液,對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導致人體內部的氧化應激反應,使肢體產生炎癥。
PM2.5多高超標?
每立方米25以上就屬超標了
在灰蒙蒙的天氣條件下,飄浮在南京上空的超細顆粒物有多少呢?11月14日,“南京氣象”的官方微博發了一條氣象預報,首次列上“PM2.5細微顆粒物濃度”。這是PM2.5首次在南京氣象預報中露臉。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現行的《空氣質量準則》規定,PM2.5日均濃度的準則值(即安全值)為25,過渡期分75、50、37.5三個階段;年均濃度在10以下為安全,過渡階段設35、25、15三個目標值。
以14日“南京氣象”微博中的數據而論,以PM10標準,南京市為輕度污染,但市民的感受遠不止此,“PM2.5細微顆粒物濃度大都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上”的表述顯然更接近市民感受。
“歐洲國家PM2.5一般不會超過20微克/立方米,而美國舊金山這樣的沿海城市,PM2.5每立方米的數值則能常年穩定在十幾微克。”朱彬教授坦言,PM2.5的濃度數據更能科學反映空氣的污染程度。
南京有能力監測PM2.5嗎?
有能力也有設備,但數據不能隨便公開
南京是否具有“超細灰塵”的監測能力呢?南京環保局有關人士表示,南京有能力也有設備監測“超細灰塵”,南京還興建了超級監測站,對空氣質量的監測參數達到了100項,但數據不能隨便公開,因為目前還在科研階段,相關的標準并沒有出臺。比如超細灰塵中含有多種化學元素,哪些元素用來作為指標發布?測定的方法,以及儀器設備的規范指標又是哪些?這些都沒有最終確定下來。
江蘇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江蘇各地均已經具備了PM2.5的檢測能力,并且已經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江蘇13個省轄市全部具備檢測PM2.5的能力。
數據公開難在哪?
專家稱,核心障礙不是技術而是政績
11月的一次國際氣象會議上,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承認:按國標,目前全國70%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如果增加PM2.5監測指數,則全國70%城市不達標。目前,國家環保部已經開始征求意見,擬將PM2.5納入監測中。預計將于2016年首次在我國施行PM2.5國家限值標準。
“中國推薦采用WHO第一過渡時期目標值,也就是"超細灰塵"的濃度在75微克/立方米。”氣象專家吳兌說,按世衛組織公布的三個過渡時期目標值階段,通常每跨越一個階段,都得付出至少3-5年艱苦治理。
“現在推進PM2.5的核心障礙不是監測技術和標準問題,而是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觀。”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環境專家表示,PM2.5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很多城市的天氣優良率會下降,有的大降,有的小降。而一旦監測結果公開,則可能使城市管理者面臨不小的公眾質疑,甚至可能影響投資環境。據介紹,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排放等造成的細粒子實際很難去除,治理將涉及到很多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與轉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