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昆明主城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10.5萬噸
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1月11日在昆明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張祖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具挑戰、富有成效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緊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搶抓橋頭堡建設機遇,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與挑戰,開拓創新,奮力拼搏,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00億元,增長14%以上;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3∶46.6∶48.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17.69億元,增長2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00億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900元,實際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700元,實際增長10%。與此同時,城市建設取得突破,對外開放再創佳績,環境保護成果顯著,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這些成績的取得,標志著我們在現代新昆明建設道路上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一)著力提升產業實力,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朔B續三年干旱的影響,實現農業增加值133.8億元,增長6.1%。糧食總產量達110.2萬噸,烤煙收購總量170萬擔,鮮切花產量40.1億枝,蔬菜產量208萬噸,畜牧業產值85.4億元。石林臺灣農民創業園、斗南花卉產業園、尋甸國家級小麥油菜夏繁基地等園區發展勢頭良好。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520家。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3戶、省級21戶、市級63戶,年產值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30戶。
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690億元,增長17%。園區實際收儲土地3.75萬畝。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5個,竣工51個。中緬油氣管道暨煉化項目積極推進,昆煙技改、昆鋼草鋪、云天化“450”選礦等重大項目投產。云南白藥整體搬遷一期工程順利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73家。“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申報成功。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均已完成。
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值達1200億元,增長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0億元,增長19%。區域性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快速推進,金融產業中心園區啟動建設。呈貢華夏村鎮銀行正式開業,村鎮銀行實現零的突破。14個商貿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完成47個批發市場搬遷改造提升,建成310個社區生鮮超市。“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額突破10億元,建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170個、配送中心6個。文化產業園、傳媒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214.5億元,增長18.6%。石林旅游區、陽宗海風景區等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加快推進,旅游業實現總收入367.25億元,增長28.95%。昆交會、旅交會、農博會、廚師節等20多項重要國際會展成功舉辦。
(二)著力推進城鎮化,城鄉區域發展日趨協調
城鄉規劃布局進一步優化!独ッ鞒鞘薪诮ㄔO規劃(2011—2015)》等一批重大規劃編制完成,《昆明中心城區地下空間利用與人防工程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進,全市交通行業規劃、縣(市)區政府所在地、鄉鎮總體規劃實現全覆蓋。城鎮近期建設規劃全面完成。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建設新片區39個、新型集中居住區46個?h城總規模擴大42.34平方公里。保護壩區耕地,園區上山穩步推進。全市城鎮化率達65.4%。
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環湖公路實現閉合通車,一批城市骨干路網建成,盤龍江跨江橋梁開工建設,空港1號線、黃馬高速、西北繞城高速、南連接線、昆武高速、轎子山旅游專線積極推進,祿大公路、宜九公路完工試通車。長水國際機場即將投入使用,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試通車,1、2、3號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昆明鐵路樞紐擴能改造、滬昆客專、云桂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昆明南新客站站場工程、安寧至嵩明市域鐵路開工建設。實施新農村省級重點建設村項目140個。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70公里。新增城市公交線路33條,主城公交出行分擔率達40%。
累計開通城鄉公交線路563條,行政村公交覆蓋率達93%。清水海引水工程順利實施,預計今年3月底完工。新建、續建中型水庫2座、。ㄒ唬┬退垂こ10件,27件。ㄒ唬┬秃40件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順利推進,536件抗旱應急工程啟動實施。解決8.1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四創兩爭”再創佳績,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鄉道路交通環境整治深入推進。啟動智能交通運輸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進入全國出租車信息化服務試點城市行列。園林城市建設成果進一步擴大,新增城市綠地137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3.6%,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6.06%。
(三)著力促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各項改革穩步實施。積極打造具有實體產業盈利模式和現金流支撐的投融資主體,市屬投融資平臺項目融資到位資金達464.92億元。成立環境、橡膠、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農村產權等專業交易所,產權交易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深入推進公共預算管理改革,財政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部分市級行政審批權下放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倘甸產業園區和轎子山旅游開發區管委會,13個省級工業園區實行實體化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80萬畝,林地經營權流轉5.13萬畝。民辦教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等改革積極推進;舅幬镏贫雀母铩⒐⑨t院改革、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和民營醫院發展等取得突破性進展。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實際引進市外到位資金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00億元,增長15.75%。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增長28.84%。設立海外招商分局,成立香港、臺灣、東盟南亞三個招商分支機構。加大對大集團、大企業、大項目的招商力度,工業、新能源、環保、商貿、金融等領域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匯豐銀行設立駐昆分支機構。南車城市軌道裝備基地、國電清水海風電場等8個“央企入昆”項目開工建設。對外貿易穩步增長,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20億美元,增長20%。新增對外投資項目22個,完成項目投資總額8167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8項,合同金額2.17億美元。與省內15個州市簽訂了區域發展合作協議。積極參與川滇黔十地州市合作,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合作進一步加強。深化友城合作,與老撾萬象市、柬埔寨金邊市、斯里蘭卡波隆納魯沃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國際友城達15個,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5位。
(四)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兩基”國檢整改任務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以上。學前適齡兒童入園(班)率達90.2%,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達99.5%和99%以上。優質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比例達68.1%。安寧、嵩明職教基地建設進展順利,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擴大到10.1萬人。投入1399萬元獎勵扶持民辦教育發展,民辦學校在校生達31.4萬人。建成91所農村標準化學校,81個D級危房校安工程新建項目加快推進,昆三中和中華小學呈貢新校區建成招生。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成效明顯,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6%,科技成果轉化率達39%。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家,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9%。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13家,“"云藥"特色產業集群”列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積極開展質量興市活動,設立市長質量獎,有效推動企業管理水平及產品質量提升。
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市兒童醫院南市區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北市區醫院等8個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居民總體健康狀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加強和完善食品藥品監管機制,啟動建設基層食品藥品監管網絡,深入開展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專項整治,食品藥品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保障。
文化建設全面推進。實施聶耳故居、華羅庚舊居、梁思成和林徽因舊居、東寺塔等21項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和修繕工程,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分別達15個、110個、15個。文化下鄉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繼續推進。1233個行政村實現數字電影全覆蓋。建成810個農家書屋、411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55個文體活動廣場。成功舉辦第四屆市運會、環滇自行車邀請賽和國際文化旅游節等大型旅游文體活動。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民生保障投入明顯增加。全市財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達47.2%。完成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1.1億元。加大對困難縣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市級財政撥付城市、農村低保補助金2.8億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167元,21萬城鄉困難群眾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職工最低月工資標準提高到950元。發放各項惠農補貼資金2.45億元,穩定解決4.92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物價調控措施取得實效。強化“菜籃子”工程建設,啟動40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建成3萬畝保障本市蔬菜供應的生產基地,增設糧油平價銷售點145個。各級財政投入標準化菜市場、鮮活農產品配送中心、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資金達7300萬元。積極推進“農超”對接,降低流通環節成本,加強價格調控和監管,保障了糧油菜和肉蛋禽等主要農副產品的供應。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4.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9.95億元,市級籌措資金134.17億元,開工建設11.29萬套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積112.3萬平方米。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460.36畝。改造城市棚戶區及國有工礦棚戶區5.98萬套。啟動121個城中村改造項目,16個項目的回遷房交付使用,4032戶村民回遷入住。解決4.43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發放租賃補貼2.46萬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58萬戶。
社會保障工作扎實推進。開發提供就業崗位19.38萬個,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培訓農村勞動力36.97萬人,轉移輸出37.6萬人。大學生創業園達34個。“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清零狀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覆蓋率分別達95.5%、95%、95%、97.2%、93.5%,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159.79萬人。新農保試點縣(市)區9個,參保人數135.56萬人。被征地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7.06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6.49%,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230元。
(六)著力加強生態建設,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深入推進市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著力開展全面截污、全面禁養、全面綠化、全面整治工作。滇池環湖截污工程閉合貫通,配套的8個污水處理廠建成6座,老城區市政排水管網及調蓄池建設工程動工,城中村污水收集處理工作進展順利。主城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10.5萬噸。洛龍河、撈魚河、護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湖濱生態“四退三還”由建設向管理轉變,搬遷安置45家企事業單位和3家省屬單位,退塘、退田4.5萬畝,退房144.3萬平方米,退人2.4萬人,建成2個搬遷居民安置點,完成投資16.7億元。實施滇池外海及主要入湖河口污染淤泥疏浚工程。建成49座城市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全面啟動雨水、污水和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滇池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陽宗海水質和牛欄江出境斷面達到Ⅲ類水標準。松華壩、云龍水庫等主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完成植樹造林37.16萬畝。主城新建垃圾中轉站3座,建成昆明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及尋甸縣、嵩明縣、西山區、東川區垃圾處理設施。完成377個村莊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入國家第一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行列。轎子山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七)著力創新社會管理,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大力加強社會建設,社會管理的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和法制化水平不斷提高。平安昆明深入推進,持續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網上逃犯專項督察清網行動和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滾動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率不斷提升。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和諧社區建設力度加大,社區服務、凝聚、管理和維穩四大功能明顯提升,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加強信訪工作,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擁軍優撫安置工作扎實推進,連續6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人口和計生工作扎實有效,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成效顯著,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國家安全、消防、人防、防震減災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工青婦、老齡、殘疾人、氣象、檔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八)著力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認真落實法治政府、責任政府、陽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設四項制度,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科學、民主和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依法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主動向人大報告和向政協通報重大事項,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954件,辦復率100%。深入開展“執行力提升年”活動,公示重要事項7846項,組織完成聽證事項334項,限時辦結率、首問首辦率和投訴回復率均保持在99%以上。主動接受人民群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堅持市政府領導接聽群眾來電和辦理結果公示制度,建成以“96128”與“12345”合并運行、互為補充的綜合政務電話服務平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和招投標市場的監管,行政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信息查詢和監察系統進一步完善。節約型機關建設不斷加強。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凝聚著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斗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和外地來昆建設者,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屬單位、各兄弟州市和駐昆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昆明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大,傳統產業占比高、新興產業發展不足、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快,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發展的質量效益還不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盡人意;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仍然突出,統籌城鄉區域發展難度較大,扶貧開發任務艱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相對滯后,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以及治安、交通等民生問題壓力較大;各種潛在的社會矛盾問題仍然較多;政府自身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還需加強,干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力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雖然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國內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仍很突出,但我們必須看到,昆明仍處于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期。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深入實施,“橋頭堡”建設全面推進,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昆明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只要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就一定能夠將現代新昆明建設的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把昆明建設成為最具魅力,最有幸福感、歸屬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宜居宜人新都市。
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第九次黨代會、省委九屆二次全會和市第十次黨代會、市委十屆二次全會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建設現代新昆明和區域性國際城市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擴大內需,著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的起點上,穩中求進、創新推動、跨越發展,為建設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努力奮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確保增長14%、力爭達到15%以上,突破30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實際增長12%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以上,完成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10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工資穩定增長機制,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強化工資支付保障,著力增加就業人員的工資性收入;完善創業服務體系,積極拓展創業領域,著力增加多渠道的經營性收入;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著力增加城鄉居民的轉移性收入;建立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林權流轉服務體系,著力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建立價格調節基金,完善政府價格調整補貼機制,減輕價格上漲對居民實際收入的影響。
抓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市級統籌安排專項資金6000萬元,各縣(市)區按照1∶1比例安排配套資金,加強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標準化菜市場和生鮮超市建設。以昆明被列為全國標準化菜市場試點城市為契機,新建標準化菜市場36個、生鮮超市51個,改造傳統農貿市場14個,切實解決農民“賣菜難”和市民“買菜貴”的問題。積極推進“農超”對接、南菜北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再建8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規;⒓s化、生態化的畜禽養殖基地。加強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始終把促進就業放在首位,以項目建設、民營經濟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以職業技能培訓、勞務輸出擴大就業規模。完善社會創業政策和環境,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深化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區建設。統籌做好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農民工、失地農民、城鎮居民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以上,新增農民轉移就業15萬人。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以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為目標,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統籌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有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加快建立市級統籌的城鄉居民一體化的醫療保險制度。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擴大工傷、生育、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和災害救助為重點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完善城鄉低收入群體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中村改造項目回遷房建設,新建保障性住房7.1萬套以上。
(二)強化投資拉動,全面抓好項目建設
保持投資較快增長。全面落實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優化投資結構,保持合理的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優先保證在建續建工程,確保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及生態環境建設等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
啟動實施200項重點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完成投資692億元,其中:重點基礎設施項目90項,完成投資380億元;產業投資項目60項,完成投資312億元;重點前期工作項目50項。
破解項目資金瓶頸。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市縣兩級財政資金用于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投入不少于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20%。強化集中統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分解任務,強化考核,配套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資金、政策支持,爭取發行企業債券100億元以上。發揮市級投融資平臺作用,盤活存量資源,創新融資方式,拓展融資渠道,確保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市政、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強銀政合作,以大項目、好項目吸引金融資金。力爭市級投融資公司新增銀行貸款160億元以上,采取BT、BOT等方式融資100億元以上。
強化項目推進管理。建立完善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堅持領導干部對口聯系重大項目制度,著力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加強工程監理,保證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強化項目督查工作,按照“八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進行全方位、深層次跟蹤督查,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三)統籌城鄉發展,切實做好“三農”工作
加快發展高原都市型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布局,穩定糧食生產,鞏固烤煙支柱,壯大畜牧產業,提升蔬菜、花卉、林果等產業,農業增加值增長5%。全力實施“4210”工程,以9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個畜牧園區、1個林產業園區為龍頭,規劃建設一批農業科技示范區、現代農業先行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涉農項目集聚區和農業產業化展示區。規劃都市農莊(農場)100個,啟動建設20個。
加強城鄉水利建設。實施抗旱應急工程,在連續旱災情況下,確保城鄉供水安全。加快呈貢區、空港凈配水工程建設,配合推進牛欄江引水工程。新開工祿勸縣真金萬中型水庫和嵩明縣龍王廟、富民縣寶石洞等4件。ㄒ唬┬退垂こ。實施寶象河、雙化2件中型和30件。ǘ┬筒‰U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推進嵩明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和一批中小型灌區建設,完成“五小水利”工程5萬件。改造中低產田21.6萬畝。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以城鎮化為載體,全面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事業、政策措施一體化,全市城鎮化率達66%。落實“守住紅線、統籌城鄉、城鎮上山、農民進城”的要求,轉變建設用地方式,完成一批山地城鎮建設和工業項目規劃選址工作,引導城鎮、村莊、工業向適建山地發展。最大限度下放經濟領域、社會事務管理權限,賦予縣(市)區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分層次逐步放寬、放開戶籍限制,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調整完善村莊布點規劃,加快撤村并居和遷村并點工作,新建一批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完成省級重點村280個、市級重點村25個。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00公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達到80%。完善城鄉公交線網布局,行政村公共交通覆蓋率達到93.5%。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認真落實國家扶貧開發政策,提高扶貧標準,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啟動實施扶貧開發“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扶貧攻堅,完成整村推進400個以上自然村,鞏固提高6萬貧困人口的溫飽水平,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深入推進一、二、三板塊協調發展,打造以倘甸產業園區和轎子山旅游開發區為核心的扶貧攻堅新模式。繼續推進東川礦山采空區移民搬遷工作。
(四)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發展壯大實體經濟
優化調整工業結構。實施工業跨越發展計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以新能源、新材料、光電子、物聯網、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為重點,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全力支持石油煉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緬油氣管道及配套、中國南車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0項,竣工50項。創新和落實非公經濟扶持政策,破除體制障礙,扶持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發展,大幅提高非公經濟比重。
推動工業園區跨越發展。實施“百億元園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資120億元,收儲土地20平方公里,新建標準廠房120萬平方米,基礎設施配套到位的熟地區域達到建成區的30%以上。實施“千億元園區產業培育”工程,加快把高新區、安寧工業園、經開區、空港經濟區等培育成為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一流園區,全市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實施“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形成主導產業突出、同類行業集聚、配套企業完備的產業集群。實施“園區提檔升格”工程,力爭楊林工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爭取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加速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建設國家“兩化融合”試驗區,啟動5個縣(市)區、6個園區和2個基地的區域融合試點,實施30個“兩化融合”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新產品的設計水平和開發能力,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藝和生產流程。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行業性信息化共性技術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五)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繁榮都市經濟
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建設東風廣場片區、老螺螄灣片區等中央商務區。全面完成主城批發市場搬遷改造提升任務。支持住宿餐飲、家政服務等行業發展,鼓勵發展連鎖經營、電話直銷、網購等新興商貿業態,建立便利化、多樣化的居民生活服務網絡。繼續做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工作。堅持惠民利民,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圍繞建設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城市,加快呈貢鐵路集裝箱物流基地等5大物流基地、昆明南亞國際陸港等10個物流園區、晉城工業品商貿物流中心等14個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空港經濟區和國際陸港建設。大力推進昆明金融產業中心園區建設,促進金融業集聚發展。加快發展以信息技術外包、物流外包、金融服務外包為主的服務外包產業。積極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促進旅游與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優化提升傳統景區景點,高水平推進環滇池旅游圈、石林旅游區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規劃打造“南亞風情一條街”。加大國際品牌酒店的引進和建設力度,抓緊轎子山旅游專線沿線規劃和綜合開發及景區提升改造。積極開展春城特色旅游品牌營銷,開拓提升旅游市場。著力辦好GMS經濟走廊活動周、第五屆全球外包大會、第八屆中國國際物流節、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第三屆中國東盟行業合作會議等,全力打造會展和商務合作平臺。
(六)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打造品質春城
不斷完善城市規劃和布局。按照現代新昆明和區域性國際城市標準,繼續完善以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和鄉鎮、村莊規劃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規劃體系。優化城市設計方案,全面改造、包裝和提升老城區,充分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質風貌。加快推進縣城空間形態、功能布局的更新。加快編制城鄉文化設施與場所專項規劃。編制完善昆陽—?谖鞒且巹,優化晉城南城片區規劃。
強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地鐵1、2號線通車運營,加快地鐵3號線建設,做好地鐵4、5號線和6號線二期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長水國際機場配套建設,配合做好機場轉場運營。抓好昆明鐵路樞紐及東南環線、昆玉鐵路、云桂鐵路、滬昆客專和市域鐵路等項目建設。實施“4321”路網建設計劃,推進城市骨干路網建設,加快構建主城規劃區40米以上道路及呈貢區四期路網,開工建設昆武高速入城段地面層、云大西路南延線和官渡65號、18號等市政道路。加快推進南連接線、黃土坡至馬金鋪、轎子山旅游專線等項目建設。建設一批液化天然氣儲配站和汽車加氣站。抓好“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實現固定電話號碼升位。
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開展城鄉市容市貌提升年活動,推進城市街道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深化“四創兩爭”工作,全面開展道路交通、環境衛生、市場秩序、違法建設、城市架空線、戶外廣告綜合整治。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完善并拓展數字城管系統功能,規范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實施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科學管理交通,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緩解交通擁堵。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實施高污染車輛限行管理措施。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積極推進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廣泛動員和開展立體綠化、屋頂綠化,擴大綠化空間,增加綠化總量,提高綠化質量。
(七)突出重點領域改革,強力推進對外開放
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全面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和建立規范有序的林權流轉機制。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完善國有金融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自然資源資產監管體制。規范和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體制。加大投融資改革發展力度,做大做強聯合產權交易所,加強對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監管。積極支持企業上市。繼續深化財政預算管理和國庫管理改革,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創新財政資金扶持企業發展方式。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嚴格管理新增債務。在行政機關和開發區(園區)導入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做好公立醫院改革、醫師多點執業國家級試點工作。繼續推進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環保收費改革,進一步理順價格體系。
提升招商引資水平。堅持外引內培并重,確保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市外到位資金增長15%以上。突出產業招商,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龍頭,著力引進一批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大項目。堅持本土企業與外來企業一視同仁,內培一批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本地優勢企業。突出重點區域,實行專業招商,對內主攻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對外主攻東南亞、南亞,筑巢引鳳為知名華商來昆投資發展、“民企入昆”、“央企入昆”創造一流投資環境。落實“四個一”推進機制,完善招商引資目標管理及考核辦法,狠抓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促進落地開工、投產達標。
擴大對外經貿合作。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44億美元,增長20%以上。加強農產品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區建設,支持生物資源、裝備制造、光電子等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擴大出口規模,扶持優勢農產品出口。鼓勵企業增加先進適用技術、關鍵設備及零部件、短缺能源和原材料的進口。支持高新區、經開區、嵩明縣開展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向國家申報設立昆明綜合保稅區,推動設立昆明地區海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建立生產基地和營銷總部,實現境外投資持續增長。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工程承包建設,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外援項目和分包工程。深化滇中區域合作,協助規劃構建以高速公路和城際軌道為支撐的區域交通體系,爭取在交通運輸等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積極推進滇中四州市通訊同網。加強與省內沿邊八州市的邊貿合作,積極參與昆明至河內、皎漂、曼谷、密支那經濟走廊建設,共同建設國際大通道。加強與泛珠三角區域、成渝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及川滇黔十地州市間的合作,主動承接產業轉移。
(八)持續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營造宜居環境
強化水環境綜合治理。以實施滇池治理“十二五”規劃為抓手,堅定不移地推進環湖截污、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入湖河道整治、生態清淤、外流域調水及節水“六大工程”建設。完成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開展環湖截污與片區排水管網完善工程。建成第九、第十污水處理廠,實現試運行。鞏固提升36條出入滇池河道綜合整治成果;就瓿傻岢赝夂:䴙I生態建設,建成10個退人退房居民安置點,協調推進水體保護界樁外延100米范圍內企事業單位的搬遷安置工作。把發展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與強化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結合起來,編制完善滇池湖濱生態、文化、旅游建設發展規劃。強化工程性污染治理和流域綜合管理,大力整治陽宗海和牛欄江、普渡河、南盤江流域水環境。加強松華壩、云龍水庫、清水海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管理和保護,為人民群眾提供長久、安全、衛生、優質的生產生活用水。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力推進環保模范城市和國家生態城市創建工作,加快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步伐,森林覆蓋率達到47.06%。啟動天保工程二期,退耕還林20萬畝。加快推進“五采區”、石漠化、難造林地的生態修復治理和生態隔離帶建設。嚴格保護重點水源涵養區、風景名勝區和城市生態綠地系統,構建城市生態屏障。推進農田道路、河道溝渠、村莊庭院綠化。啟動宜良、晉寧、石林國家生態縣申報工作,完成20個國家級和省級生態鄉鎮申報工作,全面開展300個行政村(涉農社區)的市級生態村創建工作。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調整種植業結構,完善組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加強畜禽養殖業的環境管理。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積極推進空氣質量PM2.5監測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快重金屬污染治理。對重點違法企業、限期治理項目、掛牌督辦案件進行跟蹤檢查和督查,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著力在落實重點減排項目、強化運行監管、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提高企業穩定達標排放率,抓好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重點行業節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和工藝,實施30個節能減排示范工程。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深入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強化工業節水、農業節水和生活節水措施,實行嚴格的節水“三同時”審查管理,配套建設節水設施。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施50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推進東川天生橋靜脈產業園、高新區水科技園建設。
(九)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推動文化發展繁榮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好科技館新館、亞廣影視傳媒中心等省級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加快文廟恢復性修建和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建設,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大力推進“兩館一站一室”、廣播電視“戶戶通”、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整合項目和資源,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加大“2111工程”實施力度。完成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保護、修繕一批不可移動文物、歷史文化街區和建筑。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和捐助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市場監管,促進文化健康發展。
不斷增強文化產業實力。優化文化產業布局,加快建設文化產業園、民族文化總部研發基地和民族文化藝術基地。推進文化產業與旅游會展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互動融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等重點文化產業。推動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龍頭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扶持一批新興文化產業項目和農村地區文化產業項目。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推進民族民間工藝品制作、民族節慶、民族歌舞和民族特色飲食等文化產業發展。開展紀念聶耳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著力提升阿詩瑪等民族文化品牌和古滇王國、鄭和文化等歷史文化品牌影響力。
打造文化人才高地。鼓勵扶持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優化專業結構,與文化企事業單位共建文化人才培養基地。加快引進高層次文化人才。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吸引東南亞、南亞藝術團隊和藝術人才來昆發展。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服務基層。積極培養體育競技人才。鼓勵民族(傳統)文化技藝傳人收徒授業。
(十)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共進
繼續優先發展教育。統籌安排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工作,切實加強校車安全監管。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百分之百實施資助。爭創省一級示范幼兒園總數達110所以上。優先發展職業教育,推動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同步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和民辦教育。重視高等教育,扶持昆明學院加快發展。加快推進師大附小、附中和云大附中呈貢校區建設。啟動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推進覆蓋全市中小學的網絡信息平臺和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1.75%,科技成果轉化率達39.6%。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扶持15個以上高新技術項目、10家高新技術企業、2個高新技術企業聯盟,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組織實施重大科技計劃項目10項。培養10戶市級創新團隊,支持10戶企業建設創新平臺。百萬人年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80件,全市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新增5家以上。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成市第一人民醫院北市區醫院、市兒童醫院南市區醫院、市延安醫院心血管病醫院并投入運營,完成市中醫醫院呈貢遷建、市第三人民醫院烈性傳染病診療中心等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啟動3個縣級醫院改擴建、6所中心鄉鎮衛生院、117個村衛生室、10個遠郊縣區急救中心和13個縣級衛生監督機構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市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使用比例達到10%。切實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提高監管水平和能力,整頓和規范食品藥品生產流通秩序,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和用藥安全。
維護社會安定和諧。完善基層為民服務體系,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確保矛盾在源頭得到控制與解決。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繼續深入推進禁毒防艾人民戰爭。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抓好市民文明素質工程。加快構建信用體系,打造誠信昆明。堅定不移維護民族團結,切實做好宗教工作。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加大優生促進工程實施力度,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重視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關心和重視殘疾人、婦女兒童和老齡事業發展。搞好外事和港澳臺僑工作。加強國防動員,抓好“雙擁”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做好國家安全、人防、氣象、防震、檔案、保密、市志等工作。
各位代表!
全力加快現代新昆明和區域性國際城市建設,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責任重大。我們要全面加強責任政府建設,進一步增強政府對宏觀經濟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前瞻性,積極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公共服務、改善保障民生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轉變,加快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們要全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我們要全面加強效能政府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活動,以“四群”教育為抓手,大興調查研究、求真務實之風,大興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之風,說實話、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切實解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和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問題。我們要全面加強陽光政府建設,擴大政府信息公開范圍,健全政府新聞發布制度,探索建立網上審批、網上公共服務、網上公共資源交易和網上監督系統,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我們要全面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強化對重要領域、關鍵崗位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維護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
昆明已經邁上新的歷史征程,發展任務更加繁重,發展前景更加美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銳意進取,勇于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努力奮斗,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附件:
名詞解釋
1.四創兩爭 指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爭取“聯合國人居城市獎”和“國家生態城市”。
2.兩基 即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3.零就業家庭 指城鎮非農業戶口,家庭成員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并進行失業登記,但無人從事有報酬工作或無任何經營性、投資性收入的家庭。
4.標準化菜市場 根據商務部《標準化菜市場設置與管理規范》要求,標準化菜市場是以固定商位(包括攤位、店鋪、營業房等)和相應設施銷售各類農產品的經營場所,主要銷售果蔬、肉禽蛋及其制品、水產品、乳制品、豆制品、調味品、熟食鹵品、腌臘制品、水果、糧油及其制品等。
5.四退三還 “四退”指退塘、退田、退房、退人;“三還”指還湖、還林、還濕地。
6.“96128”政務信息查詢 96128是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查詢專線號碼,是省政府實施陽光政府四項制度的重要內容。公眾通過撥打96128查詢電話,可以直接查詢當地政府及其部門的政務信息。昆明市于2009年6月25日正式開通。
7.實體經濟 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行業,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行業。
8.化學需氧量 指水中有機物和還原性物質被化學氧化劑氧化所消耗的氧化劑量,折算成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數,用mg/L表示。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主要反映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瘜W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9.BT、BOT BT:即“建設—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非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融資模式;BOT:即“建設—運營—移交”,是以政府和投資方之間達成協議為前提,由政府允許投資方在一定時期內籌集資金建設某一基礎設施并管理和經營該設施,當特許期限結束時,投資方按約定將該設施移交政府部門經營和管理。
10.八個百分之百 在政府性投資(含BT、BOT、TOT等方式)建設工程項目中,全面推行和落實百分之百公開招投標、百分之百不轉包、百分之百工程監理到位、百分之百不留重大質量隱患、百分之百不出重大安全事故、百分之百行政監察到位、百分之百工程預算審計到位、百分之百不出腐敗案件。
11.“4210”工程 指從2009年開始,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把昆明初步打造成帶動全省、輻射西南、聯結全國、面向東南亞和南亞的農產品信息物流中心、農產品精深加工中心、農業博覽會展中心、農業科技研發推廣中心“4個中心”;構建起城鄉一體化發展平臺、力促“三農”發展的體制機制平臺“2個平臺”。圍繞以上目標,實施農業信息物流、農業園區、城鄉一體化推進、農業生態、農業產業招商、農民素質提升、農業投融資系統、農村社會化服務、農業科技研發轉化、“三農”干部思想解放等“10大工程”。
12.“五小”水利工程 指小水池、小水窖、小壩塘、小水渠、小泵站等小型水利建設工程。
13.農村扶貧開發“三年行動計劃” 市委市政府決定,用三年時間(2012—2014年),按照“三個轉變”(轉變思想、轉變思維、轉變思路)要求,集中“三股力量”(人力、物力、財力),整合“三類資源”(專項資源、行業資源、社會資源),在市域貧困地區開展的新一輪扶貧攻堅行動。這是市委、市政府順時應勢提出的旨在加快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確保我市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
14.一、二、三板塊 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把全市十四個縣(市)區劃分為“三大板塊”,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共同發展。第一板塊為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安寧、呈貢;第二板塊為晉寧、宜良、石林、嵩明、富民;第三板塊為東川、祿勸、尋甸。
15.“百億元園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十二五”期間,繼續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園區累計投入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資金600億元以上,構建更為完善的交通、給排水、供電、信息、環保設施網絡,加快形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園區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16.“千億元園區產業培育”工程 “十二五”期間,持續擴大園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組織實施一批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大項目,全市園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3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35%,提升園區產業發展水平,帶動全市產業新一輪發展,加快形成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
17.“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致力選擇和培育園區主導產業,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培育1個產值過600億元、2個過400億元、3個過200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園區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初步在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開發、化工等領域形成特色明顯、成長性好、帶動性強、市場占有率高的產業集群。
18.“兩化”融合 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信息化成為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常規手段。信息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不再相互獨立進行,不再是單方的帶動和促進關系,而是兩者在技術、產品、管理等各個層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
19.萬村千鄉市場工程 指2005年開始實施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工程。國家通過安排財政資金,以補助或貼息的方式,引導城市連鎖店和超市等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發展“農家店”,逐步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
20.家電下鄉 指順應農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運用財政、貿易政策,引導和組織工商聯手,開發、生產適合農村消費特點、性能可靠、質量保證、物美價廉的家電產品,并提供流通和售后服務;對農民購買納入補貼范圍的家電產品給予一定比例(13%)的財政補貼,是激活農民購買能力、擴大農村消費、促進內需和外需協調發展的一項新舉措。
21.服務外包 指企業將價值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礎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信息服務、應用管理和商業流程等業務,發包給企業外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以降低成本、優化產業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22.GMS 指大湄公河次區域,即湄公河(我國境內段稱瀾滄江)流域的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泰國和我國云南省。
23.綜合保稅區 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由海關參照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執行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政策,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
24.國際陸港 指在內陸地區中心城市的鐵路、水路、公路交匯處,依照有關國際運輸法規、條約和慣例設立的對外開放國際商港,是沿海港口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的支線港口和現代物流操作平臺,為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國際港口服務。
25.“4321”路網建設計劃 即按照2012年40%、2013年30%、2014年20%、2015年10%的投資比例,投入資金537億元以上,計劃建設總長567公里的城市道路315條。
26.三網融合 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大網絡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通過技術改造,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三合并不意味著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
27.滇池治理六大工程 圍繞滇池治理,實施環湖截污和交通、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入湖河道整治、生態清淤、外流域引水及節水六大工程。
28.“四個一”工作機制 對引進、簽約的重大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支隊伍、一抓到底 ”,確保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29.PM2.5 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這種顆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30.靜脈產業園 靜脈產業是垃圾回收和再資源化利用的產業,靜脈產業園是指建立以靜脈產業為主導的生態工業園,通過靜脈產業盡可能地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實現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31.兩館一站一室 兩館指“一縣兩館”(文化館、圖書館)、一站指“一鄉一站”(綜合文化站)、一室指“一村一室”(多功能文化活動室)。
32.2111工程 指縣(市)區體育設施達標工程,2場:一塊田徑場、一塊燈光籃球場;1房:訓練房;一池:游泳池;1中心:健身中心。
33.“四有”工作 文物保護單位有保護范圍,有標志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
34.“四群”教育 以加快建立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為突破口,深入開展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教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