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布局環保全產業鏈 意圖領跑環保產業
MBR(膜-生物反應器)市場規模近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但仍只占污水處理市場不足1%。相對未來五年超萬億規模的污水處理市場,MBR增長潛力巨大,作為其中龍頭的碧水源,其成長性更是值得期待。
自主生產膜材料,獲取壟斷利潤
到2010年底,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再生水平均利用率為8.5%,在將要出臺的“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大框架下,到2015年全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求達到20%以上,較2010年底提高超過10個百分點。而發達國家再生水利用比例達到70%以上,因此我國再生水投資空間廣闊,目前只是剛剛開始。
中國特殊國情造就膜技術市場。我國人均水資源量低,水體污染嚴重,同時面臨水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兩大問題。而MBR技術在處理污水中有出水水質高且穩定、占地面積小等優點,可將污水實現資源化再生利用,因此,在我國土地成本高、水資源緊缺、水污染嚴重的特殊背景下,膜技術對于解決缺水困境有重要幫助,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中也具有關鍵作用。
碧水源憑借MBR(膜生物反應器)深度處理技術,可將污水處理為高品質可再生利用水源。過去我國MBR技術用膜基本依賴進口,但經過幾年的發展,碧水源在該領域已取得較大的進展,是世界上同時擁有全套膜材料制造技術、膜組器設備制造技術和膜生物反應器水處理工藝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的少數公司之一。盡管MBR市場規模近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但仍只占污水處理市場不足1%,公司未來的成長性更是值得期待。
公司膜基地于2010年投產,目前已達到300萬平米產能。碧水源在無錫、益陽還將分別建造100萬平米膜基地,屆時膜產能將達到500萬平米。
聯姻地方政府和企業
異地擴張步伐低于預期。公司目前戰略清晰,采用和各地政府參股成立水務聯營、合營企業的商業模式進入地方市場,并以此為平臺,發展當地水務市場。
碧水源公司通過與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合資公司,鎖定當地市場,與地方政府實現雙贏。目前,該模式已在云南、江蘇成功應用,獲取了可觀訂單。公司近期又與內蒙古、武漢建立合資公司,拓展西北及華中地區市場,使得市場布局進一步完善。而已經完成布局的北京、江蘇、云南、內蒙古、武漢等地市場在“十二五”期間將為公司注入持續增長的動力。
公司還與武鋼成立合資公司,進軍冶金及華中市場。冶金市場廣闊,“十二五”期間,我國噸鋼產出耗水要大幅下降,冶金行業廢水資源化擁有較大市場。而且,為配合公司工業水處理相關業務,公司還將配套建設100萬平米反滲透膜生產線。
布局環保全產業鏈
碧水源除了進軍生活污水領域外(目前業務包括膜材料生產、膜組器生產、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市政工程建設),通過兼并及合作,目前正在積極進軍工業廢水處理、固廢領域、自來水凈化等領域,公司目前已經充分布局了環保產業鏈,未來將受益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
2011年公司在技術能力建設方面也獲得了重大突破,公司的低壓反滲透膜已經研發成功,可以應用于高鹽水凈化(應用于工業污水淡化)、生活污水凈化、海水淡化,實現進口替代。公司計劃建設100萬平方米的低壓反滲透膜,獲取工業高濃度鹽水凈化市場以及海水淡化市場。
主要預測如下:
2011-2013年營業收入增幅分別為:86%、58%、57%,主要來自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和膜制造業務。看好公司獨特的擴張模式,通過和地方政府參股成立合資公司來打破地方水務的區域壁壘,實現市場的快速進入;同時以此自然實現自產膜的下游需求市場。保守預計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未來兩年年均收入增速可達60%;膜生產業務剛剛起步,年均收入增速80%。
2011-2013年毛利率分別為:47%、50%、50%。公司目前積極開展膜制造、水務工程建設,業務初期毛利水平尚不穩定,預計膜產能充分釋放后,自產膜的低成本將逐步提升公司膜組器、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等業務的毛利水平,長期毛利水平處于攀升趨勢。
行業地位
國內擁有膜技術的廠商不少,但即使都是膜技術,其本質也有不同。現在普遍適用的有兩種膜,一種是做給自來水凈化的,這種膜比較簡單,國內至少有50家能做的。而最好的用于污水處理的膜全世界只有兩三家能做。
具體地說,用于污水處理的膜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產品是強度200牛頓,通量(每小時每平米處理的水)在25L以上,壽命5年以上,只有三菱、碧水源、GE和德國一家規模比較小的公司能做。
第二層次的產品是強度12牛頓,通量(每小時每平米處理的水)在18L以下,壽命2-3年,只有西門子、日本和新加坡各有一家公司能做;
第三層次的產品強度不超過4牛頓,通量(每小時每平米處理的水)不超過12L,壽命不超過2年,能生產這種膜的企業有很多。
因此在市場上能用于大規模工程的膜全世界只有三菱、碧水源和GE能生產。
高管訪談
記者采訪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文劍平。
記者:據了解,公司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污水資源化技術比傳統的污水處理技術成本高了不少,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怎么樣?
文劍平: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這個技術確實比較貴,就像以前的手機,和大磚頭一樣還要幾萬塊錢,現在只要幾百塊錢。因為研發投入很高,而產量規模不大,所以起步時的高成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膜不是用黃金做的,一噸多少錢,成本都能算出來的,規模化以后成本下降是必然趨勢。
實際上現在膜技術的成本已經在不斷地下降。以前我們都是從日本進口,所以成本比較高。目前來看,膜技術的價格比傳統污水處理技術還要貴10%。
另外,傳統技術成本的70%是土建,主要成本在鋼材、土地和水泥上,這三方面的成本是扶搖直上的;而我們的技術正好相反,20%是土建,80%是設備,成本是在不斷降低的。一個上升一個下降,交叉點遲早會到來,只是看我們的發展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花費的成本差不多,而膜技術處理的效果更好,市場當然會選擇膜技術。
記者:對污水處理行業未來的發展怎么看?公司每年能有多大的成長?
文劍平:這個行業前景很好,潛力很大。現在全國每天有2億噸的處理量,其中有7000多萬噸的技術是需要用膜技術進行改造的,這還沒有算上每年的新增量。
今年北京市的標準已經變了。明年國家新的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開始實施,幾個重點流域包括滇池、環太湖、松花江流域、海河流域、三峽庫區等都要實行,占國內一半的水體。在這個新的標準下,原來的老技術就完全不行了,市場非它(膜技術)莫屬。
至于公司的前景,這個市場發展支撐公司十年的高增長沒有問題,對這一點我們把握很大。
目前用膜技術處理污水的市場價格大約2000元/噸,傳統技術的價格在1800元/噸左右,比我們略低,但其占地是我們的兩倍,而且處理完的水質跟我們是沒法比的。可以說,就算給再多的錢也不可能達到我們的質量。
記者:公司創業板上市,有了一定的資金,您在科研投入上是怎么分配的?
文劍平:我們在研發的投入占到收入的6%,每年都會提一筆研發資金。現在公司有三大研發部門,包括材料、設備、工藝三個領域。
工藝是跟清華合作的研發中心,利用清華的平臺,我們出資金、出題目,讓他們來進行技術開發,成果屬于碧水源。另外一個是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主要研究如何延長膜的壽命。
技術雖然要保護,但不能一味地去保護,主動發展、提高技術才是最好的保護,才能增強競爭力。
記者手記
污水處理行業新進入企業需要當地政府的允許和支持,而當地政府更偏向于支持本地的污水處理企業(通常為當地政府旗下的水務投資平臺),形成一定的區域性壁壘。目前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分散經營,主要滿足當地的污水處理需求,企業規模普遍很小,行業整體集中度較低。
碧水源能夠以退為進,公司讓出地方污水處理項目控股權,通過“退一步”和地方政府以參股的模式,成立合營或聯營企業,做地方政府的水處理技術支持伙伴、設備提供商,以此“進一步”獲得MBR膜處理整體解決方案的工程市場、碧水源自產膜的后續穩定更換市場以及污水處理運營市場。這個運營模式很受地方歡迎,在與地方的合作中應該能迅速打開市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