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濕地:部分水域水質偏差
生態文明建設國際論壇即將在聊城召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濕地建設,再次進入人們視野。聊城有四個濕地公園納入了《山東省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2011-2015年)》,“濕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聊城有多少濕地?聊城濕地面臨什么現狀?本期水城調查,為你揭開聊城濕地的神秘面紗。
生態文明建設國際論壇10日開幕
10月7日上午,市委副書記王忠林主持召開中國(聊城)生態文明建設國際論壇籌備工作第二次調度會,論壇將于10月10日開幕,為期兩天。此次論壇將總結推廣在工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促進環境保護與優化,即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互促共贏的“聊城模式”。
王忠林在講話中指出,此次論壇吸引了相關領域的眾多領導、專家、學者,內容緊扣胡錦濤總書記“7·23”重要講話精神和聊城實際,將解剖聊城現象,以帶動同類地區協調發展,是宣傳和推介聊城的重要機遇。王忠林強調,會議期間要切實做好各項工作。要齊心協力辦好論壇,力爭取得最好效果,達到宣傳推介聊城、使生態理念植根于人民群眾腦海、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目的。
據了解,聊城市于2008年在全國全省較早地召開了建設生態文明市動員部署大會,推動“生態是借貸而不是繼承”、“GDP增長不等于財富積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等生態理念深入人心,發展生態經濟、優化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構建生態社會等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特別是聊城在工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生態環境得到切實保護,獲得了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稱號,成為環保部成立后按新標準驗收通過的全國第一個地級市。
到2015年新建5處濕地公園
聊城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規劃期間,林業部門將重點對濕地保護區和濕地公園進行建設。到2015年,全市新建濕地公園5處,新建濕地自然保護區1處,使全市90%以上重點濕地得到良好保護。
在該規劃期內,新建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即東昌湖濕地自然保護區(5400公頃);新建濕地公園5個,即冠縣馬頰河濕地公園(181.3公頃),徒駭河濕地公園(115公頃),茌平縣沽漯河濕地公園(131.2公頃),金堤河濕地公園(1041.6公頃),莘縣仙鶴湖濕地公園(392公頃)。
據了解,為加強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建設、修復與保護,促進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省有關部門匯編了《山東省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2011—2015年),聊城東昌湖濕地公園、冠縣馬頰河濕地公園、莘縣徒駭河濕地公園、茌平縣古漯河濕地公園納入規劃。
濕地面積>>聊城濕地目前約有150平方公里
“聊城有濕地嗎?”在隨機采訪的五名受訪者中,他們基本都一臉茫然,完全沒有濕地的概念。實際上,聊城不僅有濕地,面積還相當可觀,一位水文地質專家估算的是150平方公里左右。
聊城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陳永金和王振健對這一數字基本認可,并認為隨著近幾年聊城人工濕地建設的開展,濕地面積、數量上都有所增長。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聊城市各縣(市、區)在主要河流跨界斷面前規劃建設了22個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開發區小湄河人工濕地、莘縣古云鎮人工濕地等9處人工濕地,每天凈化水量約30萬噸。
經過近幾年的推動和努力,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極大改善,2011年所有河流均達到省環保廳要求的“有水就有魚”的水質目標,這與聊城市人工濕地推進工作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濕地類型>>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和人工濕地,聊城全都有
“聊城濕地不但面積可觀,而且種類眾多。按照《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分類標準,聊城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等3類。”陳永金說,其中河流濕地1型;湖泊濕地類包括淡水湖1型;人工濕地包括庫塘1型和干渠、運河1型。
濕地離不開水源,內陸濕地一般都分布在湖泊及河流周邊。聊城濕地也不例外,主要沿黃河水系、海河水系分布。
陳永金說,聊城市的黃河水系主要有黃河和金堤河。海河水系主要有徒駭河、馬頰河、衛河、趙王河、趙牛河。“至于湖泊濕地,大家所熟知的東昌湖就是湖泊濕地。”
除河流濕地和湖泊濕地外,人們應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在促進廢水中污染物質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建造成人工濕地,它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
陳永金介紹,聊城人工濕地主要分布為:東昌府區的的譚莊水庫、中華電廠水庫,跨越東阿、陽谷、東昌府三縣區的引黃沉沙池,途經陽谷縣、東昌府區、臨清市的京杭運河,以及分布全市八個縣市區的引黃、引金、引漳干渠。
面臨的問題>>河流人工渠化,部分河段水質偏差
聊城素有“江北水城”的美譽,近幾年更是做足了“水”文章,許多河流被人工渠化,岸堤和河底用石塊砌了起來。這樣做看起來既美化了濕地,又為市民和游客的游覽提供了便利,但卻降低了濕地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的生態功能,讓濕地的生態效益大打折扣。
“以運河城區段為例,為開發運河旅游,近幾年對運河城區段進行了分期改造,岸邊用石頭砌起,并安裝了石質圍欄。這樣雖美化了運河沿岸風景,但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卻不利于發揮運河的生態效益。”陳永金說。
“除河流人工渠化之外,部分河段水質偏差也是聊城濕地面臨的問題之一。”王振健說,現在部分河段水質偏差主要是由上游來水差和自身污水排放所致,從而影響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
如何保護濕地>>專家建議“御污于外,治污于內”
水草豐茂,魚鳥的棲息地……這幾乎是每個濕地都應有的美景。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保護,再加上市民環保意識薄弱,濕地正面臨嚴峻的污染問題。
王振健指出,濕地水源受到污染主要是企業生產廢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所致。為此,聊城應當堅持“御污于外,治污于內”的思路,全面構建“治、用、保”水污染防治體系,建立大的區域聯動機制,共同保護治理跨區域河流濕地水源污染問題,從而確保外來河水的水質。
“對于自身污水,應當建立節污工程,將污水治理達標后再排放。同時應該加強宣傳,提高市民的生態環保意識。”王振健說,現在聊城正在實施“大水城戰略”,貫通三河一湖,水系與鄉村結合,形成大水城概念。這對聊城濕地來說是個好消息。“在這一建設過程中,市民生態環保意識的提高,對于‘大水城’建設至關重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