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投資向節能減排領域傾斜
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明確表示,要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鎮基礎設施、“三農”、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欠發達地區等領域。
日前,中國年度最高層次的經濟決策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對于已經公布的2013年的經濟工作計劃,業內普遍認為與以往保持了較高一致性,要促進國內消費,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城鎮化進程等。會議明確提出,將消費擺在了基礎性的地位,而讓投資起關鍵性的作用,并且強調要增加并引導好民間投資,在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又不會造成重復建設的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
發改委的表態,更明確指出了2013年中央投資的結構和方向。
對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關投資的表述,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中央對于投資在經濟增長中地位的考慮不同于往年,透露出積極的改革信號。2013年的中央投資安排更多的是強調要尊重經濟和市場的規律。
他認為,2013年的投資安排,無論在規模還是在結構上,將打破舊有的思路,會考慮與資源相配及不同地區、不同產業發展的需要。
從已經出臺的部分投資安排來看,2013年投資仍會“唱大戲”。
目前,根據國家發改委運輸所完成的《2012-2013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報告》統計,2013年,已批準的項目將進入規模建設階段,城軌投資規模有望達到2800億元-2900億元。
根據國內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編制和報批的進展,預計在2013年,將獲得批準新一輪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的城市為:西安市、天津市、重慶市、成都市、杭州市、寧波市、昆明市、青島市、無錫市和東莞等10個以上城市;預計在2013年,徐州市、溫州市作為新增城市將會獲得批準。屆時,我國獲得國家批準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將達到37個,城市建設繼續高居世界第一。
而對于中央投資的結構,趙錫軍表示,從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看,中央投資安排將繼續側重基礎設施,包括鐵路、公路;民生,包括醫療衛生、公共設施以及環保建設等方面。
招商證券報告也分析,從近期政治局會議的定調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明確信號來看,穩增長仍是明年宏觀調控的重心,政府投資仍維持重點基建工程,同時推進農田水利、環保、農業物質技術裝備、綠色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投資。
4萬億節能減排投資為“美麗中國”建設輸送正能量
編者按:在閉幕不久的多哈氣候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為完成“十二五”規劃時期的節能減排指標,政府部門將投入2萬多億元,全社會共計將投入超4萬億元。這一領域如此大手筆的投入計劃可謂前所未有,那么,節能減排的現狀如何?未來發展的突破點在哪里?會有哪些財稅配套設施出臺?本報今日推出專題,請業內專家作出分析。
節能減排不遺余力 多種手段力推綠色經濟
碳交易、標準化以及發展新能源將成為未來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或方式。
近期,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18次締約方大會已經結束。雖然《京都議定書》這一法律框架得以保全,但是第二承諾期的減排雄心不足、環境漏洞突出,導致減排效力大打折扣;發展中國家關切的氣候資金等重要問題也并未得到妥善解決;各國間互信受損,未來的氣候談判前景將更加嚴峻。
但中國正在利用各種手段努力實現節能減排。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事實上,更早發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十八大報告均做出了明確表述。其中,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十八大報告還強調,“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利用碳交易助推節能減排
剛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18次締約方大會及《京都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大會(COP18/CMP8)通過了對《京都議定書》的修正案,達成了對其第二承諾期的相應安排;在長期合作行動軌道上,達成了對資金、技術等重點問題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大會同時對2015年的新全球氣候協議制定了工作計劃。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碩認為,發達國家在多哈的整體表現相當糟糕。曾經被看作是氣候領袖的歐盟,這次面對成員國內部在提高減排目標和“熱空氣”問題上的分歧,態度軟弱,沒能守住《京都議定書》的環境底線。而美國以及逃離《京都議定書》的加拿大、不加入第二承諾期的日本、新西蘭等國,不但拒絕接受提高減排力度和透明度方面的要求,同時還阻撓氣候資金、綠色技術轉讓等談判的進展,一如既往地游離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陣營之外。
“在這次大會上,中國積極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協力,促成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且努力爭取氣候資金支持的延續。”李碩同時指出:“在國際氣候秩序新舊交替的時代,未來幾年更需要中國展現大國的風范和領導力,為推動全球近期減排雄心的提高、為促成下一個十年的全球氣候行動協議注入更大的推動力。”
在此次會議之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公開表示,目前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階段主要以現貨交易為主,條件具備以后,將考慮期貨交易。“十二五”規劃要求積極建設國內碳市場,各地也在制定交易的管理辦法,確定交易范圍,開展登記注冊系統和交易平臺的建設。
據記者了解,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就曾宣布,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另外,中國有可能強制性要求電力、鋼鐵、水泥和平板玻璃、化工、有色金屬、航空等6行業提供碳排放數據,力爭“十三五”進一步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逐步建立全國性的碳市場。
有業內人士建議,除了利用各類手段帶動節能減排,還應會同財政部門,加大節能減排標準化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標準研發中心建設,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安排上將其列為重點領域和優先主題,下大力氣解決節能減排的技術制約問題。
企業節能減排應推行標準化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國節能減排需要政府、企業以及民間共同努力,尤其是上市公司要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目前上市公司治理已經從公司規范運作擴大到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等方面,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已經成為企業的價值取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早在2008年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就發布了《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暨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并開創性地首次提出了“每股社會貢獻值”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每股社會貢獻值=(每股收益+稅收+員工工資+借款利息+對外捐贈-環境成本(扣減排污費后的凈額))/公司總股本,使得上市公司踐行社會責任的尺度得以量化,從社會責任價值投資的角度,通過一定的機制彰顯社會責任的價值,提高上市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引導投資者發現社會責任表現良好的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在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企業已經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作為每年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內容之一。如陜鼓動力在社會責任報告中介紹了公司治理生產廢水、廢氣、噪聲污染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列示了三廢產生、處置及排放數據,不僅內容詳實而且說服力較強。
作為相關企業主管部門,一些主觀部門也做出了節能減排部署。如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提出,2015年我國單位電信業務總量綜合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0%。業內人士指出,建立標準化體系是推動企業節能減排的基礎。建立以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為主要內容的節能減排標準體系。發揮企業的市場經濟主體作用,使廣大企業借助技術標準的推廣,提高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市場競爭能力。根據企業能耗和污染物規模,確定監控管理和科技服務主體,引進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協助企業完成生產技術改造,加快節能減排標準化技術研發與推廣。
加快新能源應用落地
有專家認為,除了在節能減排的同時,還需要發展新能源,加快新能源應用。氣候談判進展緩慢的同時,全球變暖的腳步持續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刻不容緩。中國需要從現在開始為對接新的全球氣候治理機制做政策上的準備。最重要的是加快由過度依賴煤炭向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革命的步伐。這對確保國內能源安全、治理環境污染、保護自然資源也非常關鍵。
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發展新能源,改善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來實現節能減排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發展新能源,能夠改善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降低我國對煤炭、石油的依賴,實現能源可持續生產,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新能源設備生產的能源使用效率,促進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對節能減排的促進主要體現在,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和效率,通過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最終實現節能減排。
值得注意的是,繼今年10月26日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之后,財政部再給光伏產業撥付了70億元資金。此前,財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11月9日聯合下發通知,決定啟動年內第二批金太陽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支持以光伏發電為主的微電網技術集成及應用示范,并將根據投資情況給予財政補助。鼓勵在學校、醫院、社區、公共建筑、市政等領域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各地應選擇申報適于投資補助的項目,同時試行度電補貼支持方式。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全球范圍內低碳技術和新能源技術正在興起,發達國家大幅增加投入,支持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減少能源的煤炭依賴,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增加新能源與可再生清潔能源利用比重,對于我國節能減排和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 財稅政策大有可為
專家表示,應通過稅收政策,刺激節能環保產品的市場需求,擴大企業的盈利空間,從而鼓勵企業加強節能減排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為完成“十二五”規劃時期的節能減排指標,政府部門將投入2萬多億元人民幣,全社會共計將投入超4萬億元,規模前所未有。他表示,我國政府應加強鼓勵性經濟政策的制定。
專家表示,節能減排是貫穿整個“十二五”期間的熱點,節能減排目標完成和政策頻繁出臺都將持續刺激熱點發酵。以鍋爐(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建筑節能,合同能源管理為重點的節能減排重點領域將獲得資金重點支持。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3380億元專項資金,帶動上萬億元社會資金投入,大大加快了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1至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9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同比增長1.3%,增速繼續放緩,全國節能減排形勢正在逐步改善。由此可見,“十二五”中國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
今年,國務院印發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要求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十二五”期間,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嚴格落實淘汰落后產能,計劃投資23660億元用于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規劃》特別明確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十項重點工程,包括節能改造、節能產品惠民、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十個方面。
“《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印發在整個十二五期間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意味著一直處于探路摸索時期的節能環保產業進入真正的實施階段。”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根據計劃,“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投資需求2.366萬億。其中,節能重點工程、減排重點工程和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投資分別為9820億元、8160億元和5680億元。
2012年5月,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全國財政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表示,要把推進節能減排作為積極財政政策重要內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加大節能環保領域投資力度。
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內外部經濟形勢走弱的背景下,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將是穩增長的重要引擎。特別是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下,節能減排將成為轉方式的重要推動力,在這方面,財政政策將大有可為。
通讀《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可以發現,在“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一項中,提出了落實國家支持節能減排的稅收優惠政策,改革資源稅,加快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調整進出口稅收政策,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
在如何運用財稅政策方面發達國家的經驗也給我國未來的發展帶來啟示。東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教授周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僅政府要有財政投入,也要通過稅收激勵政策,刺激清潔能源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另外,節能減排不應只針對企業,還應通過稅收政策,刺激節能環保產品的市場需求,擴大企業的盈利空間,從而鼓勵企業加強節能減排。
稅收專家表示,以往我國在制定財稅政策時是以鼓勵為主,通過減免稅收鼓勵發展,通過征收限制消費。而在限制低能效類產品和產業發展發面,還需進一步利用政策組合的效果支持節能減排產業的發展。
對于未來如何促進節能環保業的長足發展,以及如何規劃對于這4萬億元的“碳蛋糕”,解振華強調,碳市場交易與政府責任是分不開的。政府未來應加強鼓勵性經濟政策的制定,如從價格、稅收、財政支持及一些配套經濟政策方面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增加交易的市場潛力和活力。另外,政府還會提高對交易市場的監管力度,以期促進“碳蛋糕”的順利分配。
專家建議,可采取包括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和財政貼息等財稅激勵機制,引導企業使用先進技術,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同時,鑒于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中,相當大部分的技術還相對落后,其產生的排放和污染比較大,可采取懲罰機制,提高產能落后企業的稅收負擔,降低其盈利空間,通過倒逼機制加強其節能減排效果或者使其自動退出市場。
在市場普遍關注的改革和完善資源稅方面,財稅專家建議充分考慮產品價值與資源稀缺程度,抑制不合理需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