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脫硫乘勝追擊 脫硝方興未艾
隨著《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的頒布和實施,火電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環保設施改造,脫硫脫硝仍是重點之一。
據中電聯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火電煙氣脫硫機組合同容量6.84億千瓦,累計投運容量5.18億千瓦,全國火電廠已投運煙氣脫硫機組容量占全國燃煤機組容量的75.73%。
經過多年發展,脫硫行業已相對成熟,多家公司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目前工程建設能力可滿足國內火電廠脫硫設施建設需要,脫硫設備、材料的國產化率達到95%以上,脫硫設施造價及運行成本大幅度降低。
截至2011年年底,火電行業煙氣脫硝合同容量2.51億千瓦,累計投運容量0.97億千瓦,國產催化劑生產能力約15萬立方米。現在,越來越多的脫硝廠家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脫硝行業逐步走向成熟。
市場競爭焦點有轉移
從新建項目向脫硫設施增容改造市場轉移,特許經營成為發展趨勢
經過10年發展,我國的脫硫市場已相對成熟。幾輪洗牌過后,小型無實力的環保公司逐漸退出,目前參與脫硫市場競爭的廠家相對固定,但行業整體利潤率偏低。隨著建成項目脫硫建設的完成及新建項目逐步減少,火電脫硫市場呈萎縮趨勢。由于火力發電廠建設放緩和排放標準加嚴,脫硫市場競爭焦點由新建項目向脫硫設施增容改造市場轉移。
受火電裝機容量的影響,脫硫市場在2006~2008年持續高位,2009年開始大幅度下滑。根據中電聯的統計數據,2011年脫硫公司的年度合同容量僅為0.41億千瓦。2012年新建機組與2011年差別不大,年度合同簽訂容量在0.5億千瓦左右。2012年,火電行業公開招標的脫硫設施改造項目為0.3億千瓦,約占投運機組總容量的6%。脫硫改造市場容量正逐漸超過新建機組市場容量。
脫硫特許經營(BOT模式)正成為被業主廣泛接受的模式,國電、大唐等集團多個項目已委托給下屬環保公司進行運營。在這一模式中,脫硫公司負責脫硫裝置的建設或回購,享受每千瓦時1.5分的脫硫補償電價(或雙方協商的價格)。對脫硫公司來說,由于前期投資較大,存在一定風險,但此后若干年會內有穩定收益。脫硫特許經營模式已成為脫硫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國電龍源為代表,采用脫硫特許經營模式的機組容量已超過0.3億千瓦。
EPC模式(設計—采購—建筑施工)是脫硫行業應用最早也是目前最廣泛的商業模式。隨著市場逐漸成熟,業主和脫硫公司合作方式也開始多樣化,脫硫市場中還有EP(設計—采購)、PC(采購、施工)、P(采購)、E+部分P(設計+部分關鍵設備供貨)等多種商業模式。
EPC類商業模式由脫硫公司負責項目設計、設備采購、施工、培訓調試直至項目移交,并對脫硫系統的性能負責。這對脫硫公司來說風險很小,但由于行業競爭激烈,目前行業利潤率較低,一般不到10%。
技術差異化在縮小
大型脫硫公司主要有四類,市場呈集中發展趨勢
我國的煙氣脫硫是從引進、消化國外技術開始的。隨著行業發展,脫硫公司在消化吸收國外脫硫技術的基礎上,研發適合中國國情的自有脫硫技術。目前,我國80%以上的脫硫機組采用了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技術,部分沿海地區采用了海水脫硫法,還有部分電廠根據脫硫原材料情況選擇氨法或其他脫硫工藝。
2010年開始,隨著脫硫改造市場的發展,技術流派壁壘逐漸被打破。在市場競爭中,技術差異化逐漸縮小,更多是技術實力和項目執行經驗的差別。
國內市場的大型脫硫公司主要有四類:一是五大電力集團下屬的環保公司,包括龍源、遠達、大唐、華電等,這類公司的業績大都來自其投資集團;二是其他電力集團及地方能源、投資公司出資成立的環保公司,如浙江天地、凱迪、中環環保等;三是介入脫硫市場較早的專業環保公司,如博奇等;四是設備廠家拓展業務進入煙氣脫硫領域,如福建龍凈、東鍋環保等。
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火電煙氣脫硫裝機容量超過6.7億千瓦,約占火電裝機總容量的89.07%。其中,合同容量市場排名前六位的企業為:國電龍源占14.55%、博奇占10.06%、遠達占8.42%、龍凈環保占8.35%、凱迪占8.26%、網新占6.98%。火電脫硫機組累計投運總容量5.11億千瓦,約占火電裝機總容量的66.8%,國電龍源、博奇、凱迪、龍凈環保、遠達和網新排名前六位。
數據顯示,2011年合同累計容量排名前10位的脫硫公司合同容量占全國總量的75.90%,投運容量占全國總量的78.08%,脫硫行業呈集中發展態勢。
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部分有實力的公司努力開拓海外市場,并取得不錯的成績。在脫硫、脫硝業務的基礎上,部分環保公司著眼集團化發展,業務逐漸多元化,涉足電站建設、新能源、煤炭開發、設備制造等領域。
脫硝市場進入高峰期 業主更關心投運業績
脫硝是火電行業在“十二五”期間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2010年以前,脫硝項目多與鍋爐主機同步建設,一般與主機同步定標,公開招標的項目采用EP模式。隨著脫硝業務逐步成熟,2012年公開招標的脫硝項目多以EPC模式建設。在脫硫特許經營模式成功推行的基礎之上,脫硝特許經營模式正逐漸得到推廣,目前北京博奇、湖南永清、國電清新等已有脫硝特許經營的業績,這一模式也具有較大市場空間。
國內脫硝公司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鍋爐生產廠家,由于SCR裝置核心脫硝反應器一般安裝于鍋爐省煤器后、空預器前,對于新建項目來說,業主一般采用與鍋爐打捆招標的方式,鍋爐廠家具有明顯的優勢。
第二類是原脫硫公司拓展業務。脫硫公司在進行脫硫工程的同時,通過技術引進或與國外公司、鍋爐廠合作,承接和實施煙氣脫硝工程,各發電集團公司所屬的環保公司業績較好,如國電龍源、大唐科技等。
第三類是新介入脫硝市場的環保公司,如廣州怡地環保、浙江百能、浙江融智等,其主要針對小型火電廠的脫硝項目,多采用SNCR脫硝工藝。
根據中電聯的統計,火電脫硝市場2011年度合同簽訂容量0.58億千瓦,年度投運容量0.38億千瓦,累計投運容量0.97億千瓦。脫硝市場排名前列的是四大鍋爐生產廠家及國電龍源、大唐科技等有電力背景的環保公司。2012年內公開招標的脫硝項目(不含與主機同時定標的新建機組脫硝)約1.5億千瓦,簽訂合同容量1億千瓦以上,脫硝市場已進入高峰期。國電龍源、大唐科技等有電力背景,并已有催化劑生產線的廠家具有明顯優勢,業績情況較好。脫硝市場預計在2013年下半年會呈回落趨勢。
在市場中,新建脫硝項目一般與鍋爐同步建設,多被鍋爐廠家獲得。隨著投運年份的增加,加之煤種變化及運行維護不當等因素,部分在運行的脫硝設施開始面臨改造。脫硝催化劑的更新、維護及廢舊催化劑的處理將成為脫硝市場新的業務點。
目前國內80%以上的電廠脫硝項目采用了SCR工藝,部分電廠采用SNCR+SCR的工藝。國內火電脫硝也是從引進國外技術開始的,目前部分廠家如博奇、蘇源等已擁有自己的SCR技術及成功投運業績。現在,業主方已不過多關注技術來源,更多要求投運業績。
“十二五”還有哪些機會?
脫硫、脫硝業務仍是“十二五”期間的環保重點
“十二五”期間,火電廠裝機容量預計將有所減緩,預計1.58億千瓦左右,新建機組脫硫、脫硝市場每年約0.5億千瓦的容量。“十二五”規劃明確到2015年,二氧化硫要比2010年削減8%,氮氧化物要削減10%,為保證目標完成,要持續推進電力行業污染減排。
新建燃煤機組要同步建設脫硫脫硝設施,未安裝脫硫設施的現役燃煤機組要加快淘汰或建設脫硫設施,煙氣脫硫設施要按照規定取消煙氣旁路。加快燃煤機組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和煙氣脫硝設施建設,單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含)的燃煤機組要全部加裝脫硝設施。相關部門也將加強對脫硫脫硝設施運行的監管,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將要限期改造。脫硫、脫硝業務仍是“十二五”期間的環保重點,對于脫硫、脫硝廠家來說,仍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脫硫、脫硝業務已經是發展相對成熟的業務,目前參與的廠家相對固定,并呈集中發展態勢。由于投運年份的增加、煤種變化及運行維護不當等因素影響,脫硫、脫硝設施改造市場將成為重點。除常規的EPC模式外,脫硫、脫硝特許經營、委托運營模式也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