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三年投資十三億整治修復海島70個
國家海洋局2月17日透露,自2010年起,通過中央財政海域使用金和海島保護專項資金項目,該局相繼組織地方開展了70個海島的整治修復,共投入資金約13億元。
據了解,海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特殊的區域,與大陸相比,生態系統十分脆弱,自我恢復能力較差。長期以來,由于受自然條件、歷史因素以及認識、政策等方面的影響,導致海島生態破壞嚴重,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落后,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于相鄰沿海大陸地區,被成為“東部的西部”。據初步統計,我國485個有居民海島中,通過大陸引水的只有165個,其余300多個基本處于靠天吃水狀態;有電網供電的313個,其他海島靠柴油發電,有的每天只能供電2小時;160個海島開通班船,并且碼頭比較破舊;島上基本沒有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不僅破壞了島上的自然環境,對周邊海域也造成一定的污染。海島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的艱苦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離小康社會的要求相距甚遠。
海島整治修復是改善海島地區民生條件、推動海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0年起,國家海洋局相繼組織地方開展了70個海島的整治修復,這些項目主要是通過改擴建海島碼頭道路、垃圾污水集中處理、修復島體岸線、保護淡水資源、發展可再生能源等內容,逐步改善海島生態與人居環境。
海洋島是我國黃海距離陸地最遠的一個鄉級島,距離大連市76海里,是典型的邊遠海島。太平灣沿岸是島上的主要街道,但由于電力緊張,一直沒有安裝路燈,島上排水溝渠年久失修,每當雨季來臨,洪水順山勢而下,不僅居民的房屋財產經常受到損失,甚至還威脅到人身安全。2011年,國家支持海洋島開展了整治修復工程,在太平灣沿岸7公里建造了270盞太陽能路燈,不僅解決了海島照明問題,還帶動了海島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同時,對島上的排水溝渠進行了加寬挖深和加固處理,徹底解決了海洋島上困擾居民已久的雨洪問題。
海門島位于漳州市和廈門市的交界處,有6000多居民。廈漳大橋通車后,來島上旅游的人逐年增加。但長年以來,島上生活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村莊周圍的池塘,對島上空氣、地下水和周邊海域造成嚴重污染。在海門島海平村,曾經有一個2畝左右的污水池塘,里面布滿垃圾,發出陣陣臭味。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游客和當地村民的休閑場所。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這里做的污水處理示范項目,主要是通過生物處理技術,不僅去除掉污水中的污染物,還有效解決了水體黑臭及富營養化等問題。同樣,針對海島上的垃圾問題,國家也正在開展相關研究。比如在溫州西門島上,建設了我國第一個海島太陽能有機垃圾堆肥廠,海島上貝殼等有機垃圾經處理后可以當作肥料使用,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為海島上垃圾處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據悉,國家海洋局即將啟動海島生態實驗基地建設,通過科研與示范,建立一套適合海島特點的生態修復技術方法與模式,引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在海島發展中的應用,積極探索海島生態型發展模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