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紡織污水污染錢塘江 癌癥村村民叫苦不迭
浙江紹興占據全國紡織印染產能的30%,被稱為“建在布匹上的城市”,然而,從那些過于密集的印染工業園里流出的墨黑污水,正在逐漸侵蝕當地居民的生活和生命。
近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調查員走進紡織名城紹興和蕭山,歷時一年探尋水污染,發布了一則名為《衣污所禍》的視頻,記錄了錢塘江畔的“黑色漩渦”。據檢測,這些污水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以及會導致女性性早熟、男性性功能下降的塑化劑。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僅浙江紹興就占據全國紡織印染產能的 30%,被稱為“建在布匹上的城市”。紹興最主要的紡織印染工業園位于北部的錢塘江畔,濱海工業園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工業園區,它的西北面則毗鄰杭州蕭山區臨江工業園。
在一部名為《衣污所禍》的 15 分鐘紀錄片里,這些原本因集中管理凸顯節能優勢的工業園區,反而變成了污染重災區。
在兩家工業園區的集中污水處理廠的排污口,綠色和平調查人員拍攝下這樣一幕:錢塘江上漲的潮水漫過灘涂,粗大的排污管道在泥土和石塊掩蓋下,從四面八方伸向海岸灘涂。污水瞬間形成巨大的漩渦,墨黑色、泡沫狀的工業廢水和潮水顏色差異非常明顯,呈漩渦式向周圍迅速擴散,黑色污染帶綿延數公里。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李一方在接受《外灘畫報》采訪時說,在 Google Earth 的衛星地圖上可以看到,錢塘江河畔有一個巨大的“黑色漩渦”,根據他們的實地調查,這個漩渦來自不遠處的蕭山臨江工業園內的污水處理廠。距離處理廠東南方向 4 公里處,紹興濱海工業園的污水處理廠噴射出的暗紅色污水,猶如一股恐怖的紅色噴泉。當地村民這樣描述說:“今天看是紅色,明天變成綠色,后天又紅了。舀起來,放一會兒,又變黑了。”
位于紹興市濱海工業園內的污水處理廠名為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設計處理量為 110 萬噸/日,是全國設計日處理量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之一,蕭山工業園的臨江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也達到 110 萬噸/日。“預計,每日將有數十噸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毒水流入錢塘江。”李一方表示。
2012 年 5 月,綠色和平工作人員在“黑色漩渦”和“紅色噴泉”分別采集污水樣本,送往位于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實驗室進行分析。檢測發現,污水中含有芳香胺、硝基苯、二氯乙酰胺等多種致癌物質,以及會導致女性性早熟、男性性功能下降的具有生殖毒性的塑化劑(DBP)以及全氟辛酸(PFOA)。
一位看過視頻的網友感嘆說:工業園變成污染重災區,“你還敢吃舟山的海鮮嗎?”
“癌癥高發村”
盡管沒有官方統計數據,蕭山塢里村村民韋東英一直在記錄著村莊因患癌癥去世的人數數量。韋東英原本從事捕魚業,十年前她發現江河里死魚增多,而且水產品都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于是,她開始收集當地污染企業的證據。根據她的記錄,塢里村 5 年內已有 70 多人因癌癥去世,十年來情況變得越來越糟,最年輕的癌癥去世病人只有 25 歲。
村民無法飲用受污染的河水和井水。最終,在村民的抗爭下,政府每月兩次使用水車向該村供水,但依舊沒法滿足村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紹興三江村村民在網上發帖求助稱,三江村堪稱“紹興癌癥村”,目前已是四面楚歌,東有亞洲第一的古纖道化纖廠,南有高速公路,西有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北有四家大型印染廠。除了工業園區排污行為對周圍村莊造成飲水污染外,一些意外事故更是讓村民的叫苦不迭。
去年 5 月 8 日,濱海工業園內一家印染廠發生管道爆裂,紹興新二村一條貫穿全村的三四百米長的河流,瞬間被染成了紅色的“血河”,持續了兩天才退了顏色。“把腳伸到河里洗洗,回家后腳上就發出一顆一顆的東西。”村莊里一位不愿露臉的村民說,“家里種的菜,倒貼錢我也不吃。”如今,村里的村民,不得不購買從廣東、福建等地進來的蔬菜。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近年來也持續關注著紡織名城的污染問題,而他們把目光集中在企業本身。“工業園內企業自身的排污監管漏洞較多,而且即便發現污染,企業為此付出的成本很低,無法形成威懾力。”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晶晶告訴本報記者。
去年 9 月,王晶晶在水污染地圖上發現兩家為英國知名品牌馬莎百貨提供面料的紡織廠,分別是位于紹興一家工業園內的慶茂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以及位于蕭山臨江工業園的慶豐印染有限公司。在實地走訪過程中,她發現兩家公司頻頻遭到居民的污染投訴,卻并無明顯改善。
“慶豐”公司和附近的唐頭村僅一河之隔。唐頭村村民對“慶茂”公司一直在排放廢氣叫苦不迭,“每天都有臭臭的味道”,“味道重的時候,很多孩子會流鼻血,會頭暈”。坐落在慶豐路上的“慶豐”公司,下雨天雨水管道里流出的水“跟墨汁一樣黑”,和“慶豐”一墻之隔的天辰國際小區居民費大爺搬來四年多,前幾個月查出得了肺癌,他表示經常聞到“酸溜溜”的氣味,每晚味道特別濃,現在都不敢開窗,家里還買了空氣凈化器。
有毒化學品信息公開
面對綠色和平的視頻及報告,負責濱海工業園集中污水處理的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建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綠色和平所指控的化學物質均不列入污水處理廠的日常監測范圍,也未在國家現有檢測標準中。“綠色和平是以國際標準做的檢測分析,而發達國家標準不能拿到發展中國家來,中國對這個指標要寬松一些。”
綠色和平李一方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把塑化劑等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但并未列入日常檢測范圍內。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的建議是可以借鑒國外機制,利用污水處理設施的在線監測設備,公布污水排放數據,實現網上一小時一報,以信息公開的公眾監督方式來遏制企業和污水處理廠的水污染。
據悉,今年 3 月 1 日,中國環保部的《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試行)》將正式實施。這是中國第一部對現有具有環境和健康危害的化學品的生產和排放進行管理登記的法規。《辦法》規定,所有生產和使用這些具有環境和健康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均需要在環保部門進行注冊和登記,并向公眾公開相關化學品釋放和轉移信息。
“我們很欣喜地看到中國政府在近期出臺的《辦法》,但與紡織業‘巨人’相比,尚不健全的政府管理體系仍是‘嬰兒’。”李一方評論說。
記者查閱資料后發現,日本的污染物釋放與轉移登記制度在 2001 年從歐美引進,該制度規定企業對 462 種有毒有害物質(I 類)的排放和轉移進行政府登記,以及信息公開。結果顯示,2001 年至 2008 年,I 類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和轉移減少了 24.5%。
然而,對于沒有要求公開信息的化學品(II 類),其排放卻沒有明顯減少。美國是最早要求對有毒化學品排放進行信息公開的國家。1984 年,印度博帕爾美國聯合碳化工廠發現嚴重化學品事故后,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提出了“美國有毒化學物質排放清單(TRI)”機制。
目前,TRI 清單已包括從 2 萬多家工廠排出和轉移的 650 多種有毒化學物質。除了每年公布有毒化學物質排放數據外,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也同時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環境問題,1989 年至 2002 年間,TRI報告挽救了超過 13,800 名嬰兒的生命。假定一個生命的價值為 180 萬美元(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通用的保守估計),TRI 所創造的健康收益大約為 250 億美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