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沿岸污染企業調查:化工帶威脅居民基本生存權
長江出三峽,在宜昌進入中游之后,奔涌而出南津關,突然變得開闊起來。這一段河道,從湖北枝城蜿蜒至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磯,全長423公里,自古以來通稱荊江。這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可是現在,這一段長江的黃金水道卻正在變質。近年來,大量的化工廠等污染企業被轉移到三峽大壩以下的荊江段。目前,荊江兩岸,化工園區成片,大型化工廠林立,完整的污染鏈條觸目驚心:
工廠排放的污水,給魚類帶來了滅頂之災,污水灌溉和酸雨使得莊稼減產,而飲水污染和工業廢氣則直接侵蝕著民眾的健康。魚米之鄉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沿著800里荊江一路行走調查,采訪了三個典型的大型污染企業,力圖展現荊江一線污染的現狀及其帶來的健康威脅。
宜都市東陽光集團污染。生產鋁和藥品的東陽光集團在宜都有著10余年的排污排廢史,其廠區原本在深圳市,后來被迫轉移到湖北省。
枝江市三寧化工集團污染。三寧化工集團是山西晉煤集團控股的大型化工企業,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建廠時就污染嚴重,排放的污水和廢氣荼毒周圍數個村莊。
石首市楚源化工集團是全球品類最齊全、規模最大的染料中間體生產企業,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由于這些中間體在生產時會帶來嚴重的污染,在許多歐美國家中已經被禁止生產。
被深圳禁入卻大受宜都歡迎東陽光每年環保核查竟達標
2013年2月17日(正月初八),許久不見的冬日一掃嚴冬蕭殺,溫暖的陽光籠罩著湖北省宜都市的鄉間。
正午,65歲的尾筆村村民蔡常德像往常一樣打開門,在院子里抬頭聞了聞,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他快步回到屋里關上門。
“都是那幾個煙囪,”蔡常德透過窗戶向時代周報記者指點道,“只要煙囪排氣,就非常難聞,令人作嘔。”
蔡常德所指的煙囪豎立在宜都市的東北角,屬于宜都市東陽光集團,據當地居民反映,這一家生產鋁箔和藥品的企業每天排放大量的廢氣,這些廢氣刺鼻且不易消散,使得整個宜都城區都彌漫著一股臭味,自從2001年東陽光集團進入宜都之后,周圍的居民們就養成了關門吃飯的習慣。
飯桌上的蔬菜是蔡常德自家菜地長的,由于廢氣的沉降和灌溉水源被污染,這些蔬菜也帶著刺鼻的味道。蔡常德的妻子只得用鹽水將蔬菜浸泡之后然后食用。
近幾年來,蔡常德和妻子經常感到胸悶,咳嗽、呼吸不暢。“起先是提不上氣,然后咳嗽,現在四肢無力,走幾步路就會頭暈。”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蔡常德的癥狀不光在周圍的村莊,而且在整個宜都城區的居民中都較為普遍。居民們猜測自己的病癥與東陽光的污染有關,但是迄今為止,沒有醫院或疾病控制部門給出確切的答案。
當地醫院的醫生對此出言謹慎:“宜都的空氣質量不好,但是卻無法證實居民的呼吸道疾病與臭氣和飲食有關。”
時代周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除了大氣污染之外,東陽光集團在生產時還對長江和周邊灌溉水源進行污水排放,廢氣和污水直接和間接地威脅到居民的身體健康和長江的魚類。
但這一污染鏈條所帶來的駭人后果,并沒有引起相關的重視。國內著名水資源保護專家,前長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跟蹤長江污染和水資源監測已達30余年,他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目前,我國對于長江邊企業的污染只是停留在數據監測和評定階段,而對于污染給周邊居民的健康損害缺乏關注,要系統地研究污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還十分困難。宜都城區的近10萬居民們只能忍受著直觀的污染,而對于原因和后果無從知曉。
彌漫臭味的城市
宜都市,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宜居之都”的美譽。但是現在的宜都,卻是一個彌漫著臭味的城市。2001年,為了發展經濟,宜都市引入了深圳的上市公司東陽光集團投資建廠。當時,其廠區的選址就飽受詬病。宜都市中心城區又稱陸城,而東陽光集團投建的一座鋁箔廠和一座藥廠就位于陸城的東北角,其東面緊靠農田,北面挨著老城區的居民區,離宜都市醫院不足一公里,而往南不足兩公里就是市中心。
著名環境學家魏復盛院士認為這一選址很不合理,他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一般這樣的污染企業都必須遠離城區,并設置森林、草地等隔離帶,這樣既可以減輕污染,而且可以方便應對突發事故。”
由于東陽光的廠區基本上就在城區內,所以造成的污染影響十分明顯。記者在采訪中切身感受到,刺鼻的氣味隨風向變化在城區內肆意彌漫,令人難以忍受。
蔡常德所在的尾筆村在東陽光廠區的東邊200米處,臭氣除了給村民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影響之外,還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據蔡常德介紹,如果臭氣濃度稍微大一點,水稻等糧食作物很快就會枯死。為此,周邊的農戶每年都會與東陽光方面交涉,東陽光雖然會按照損害程度給予一定的賠償,但是廢氣卻仍然照排不誤。
而居住人口密集的宜都老城區就緊靠東陽光廠區的西面,一家坐落在居民區的養老院離東陽光的廠區不足300米,養老院中的20多名高齡老人也飽受東陽光廢氣的影響。
據養老院的看護趙秀菊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為了避免聞到刺鼻的臭味,老人們只能被迫在房間里打發時間,只有趁外面氣味不那么濃烈的時候,才能到外面透透氣。
位于市中心的雅斯商業廣場是宜都市的主要商業區,這里離東陽光的廠區不足兩公里,廢氣污染嚴重影響了廣場商戶的生意。
做茶葉銷售的劉啟發,在雅思商業廣場有一個商鋪,但是生意卻十分清淡。“平時根本就沒什么人來逛街”,劉啟發對時代周報記者抱怨,“外面氣味這么大,人們都選擇緊閉門窗待在室內,我現在都是看著風向選擇開不開門做生意。”
每天看風向,已經成為宜都城區居民的一個習慣。“東陽光的煙囪那么顯眼,每天看一看煙霧往哪邊吹,再來選擇開不開窗戶,出不出門。”一位宜都市民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在宜都市醫院走訪發現,前來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數量很多。“近幾年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增加了不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對記者承認。
記者在宜都市政府的網站上看到,近年來,市民多次投訴東陽光排放的氣味刺鼻,希望能得到改善。而宜都市環保局的回復則稱,東陽光的廢氣已經經過治理才對外排放,要徹底消除氣味有難度,該氣味對人體無害。
對于這一解釋,大部分居民都感到不能接受,“我們受到的影響都是直觀的,至少東陽光應該給一個說法。”一位市民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滾滾污水向江流
除了廢氣排放,時代周報記者還了解到,無論是東陽光鋁[0.14%資金研報]廠還是藥廠在生產時還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而這兩個廠的排污口均直指長江。
2月18日,寒雨霏霏,氣溫驟降。由于正值枯水季節,流經宜都的長江水量減少,江中心甚至出現了隆起的河床。從清江河口出發,沿長江往下游步行500米就是宜都市自來水廠的一個取水處,岸邊醒目的標識牌表明這里是“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而在這個標識牌正下方就可以看到東陽光鋁廠的污水管道。
這一條管道經過自來水的取水點,半埋在岸邊的河床上向長江下游延伸,出口離取水點不到300米。透過管道的縫隙,記者發現冒著刺鼻熱氣的污水一路奔涌進入長江,管道周圍的淤泥成堆,充滿惡臭,出水口處漂浮著的幾條死魚。
居住在附近的呂大爺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這條管道只有在枯水期才會露出來,而在長江水量充沛的時候就完全隱沒在水下。“我由于天天看到這里排污,所以根本不敢喝自來水,而改喝純凈水。”呂大爺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與東陽光鋁廠隱秘的排污不同,東陽光藥廠則要明目張膽許多。記者在離鋁廠排污口下游一公里處找到東陽光藥廠的排污口,正好看見滾滾污水從廠區奔涌進入長江。
東陽光藥廠的排污口直徑超過兩米,通過一條長達100米,寬達5米左右的露天渠道直指長江。大量冒著難聞熱氣,泛著白色泡米的污水從污水口涌出,在長江邊上形成了一條污水的小河。
曾經在東陽光藥廠工作過的趙剛對于東陽光的排污十分熟稔。據趙剛介紹,“東陽光的排污往往是白天排得少,半夜排得多,而且排污還看天氣,晴天排得少,而下雨天就排得多。”
“東陽光藥廠除了明著的這條排污渠道之外,還存在一條隱蔽的排污口”的傳聞在宜都市民中廣泛傳播。而據生活在廠區附近的蔡常德對記者透露,在東陽光藥廠的背后有一個小河,藥廠的另一個排污口就對著小河。
對于這些說法,時代周報記者在當晚冒著雨雪進行了證實。果然,在晚上十一點半左右,排污口開始大規模排污,夜色中,黃色的污水裹挾著泡沫噴涌而出,氣味刺鼻難聞,排污一直持續到凌晨一點左右。
根據東陽光集團在2012年2月發布的一份公告顯示,東陽光藥廠的水污染物主要為紅霉素原料藥發酵生產廢水,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羅紅霉素等原料藥合成廢水,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公告中,東陽光聲稱所有污水都是處理過后再排入長江的。
而從現場觀察的情況來看,東陽光的說法并不能令人信服。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東陽光員工介紹,每次發酵罐染菌之后,按照正規程序應做相關滅活處理,然而,廠房為達到經濟利益目的,卻直接通過暗道排到長江。
而一位長期從事污水處理行業人士對記者介紹,企業如果治理環保,需要拿出利潤的1/3才能徹底、完全治理好。但潛規則是,涉及處理成本,不可能拿出這么多錢來做環保。”該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記者隨即對宜都市自來水廠進行了走訪,自來水廠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宜都市城區的主要自來水大部分來源于清江,現在已經很少在長江取水。
而記者注意到,長江水質受到影響的表現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城市。宜都下游的枝江市,原先主要從長江取水作為飲用水。但是近年來,卻由于上游污染排放,導致長江水質下降,枝江只得從水庫調水滿足城區居民的飲用,由于水量不足,緊靠長江的枝江市在近幾年竟然會面臨水源不足的問題。
經濟和污染的平衡難題
雖然一談起東陽光,宜都市的居民們充滿抱怨,但是對于如何改變現狀的污染現狀,卻普遍沒有頭緒。東陽光集團來頭不小,對于宜都市的整體經濟貢獻巨大,而治理的難度集中在如何平衡GDP和污染的關系上。
東陽光集團是橫跨鋁業和藥業兩大板塊的行業巨頭。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東陽光鋁[0.14%資金研報](600673·SH)”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電子光箔、化成箔、親水箔和φ16以上大電容器的生產企業,而其控股的另一家公司“東陽光藥”則是目前世界上生產大環內酯規模最大并通過美國FDA認證的企業;是抗甲流特效藥“磷酸奧司他韋”最大的生產基地。
然而,東陽光集團的污染也是眾人皆知。據核心知情人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當年“東陽光藥”正是由于污染問題而被深圳政府禁止在當地辦廠。
近年來,東陽光集團一直致力于推動“東陽光藥”上市,但在環保核查時卻屢遭波折。2011年2月,環保部就對東陽光藥的“環保核查”暫不受理,而在2012年4月17日,環保部更新的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工作信息顯示,東陽光藥被要求“補充材料”,IPO進程受阻。
由于污染問題,在2001年,東陽光進入宜都之初,就受到了宜都市民的抵制。但是這種抵觸情緒很快在東陽光經濟貢獻的光環下得到平息。東陽光集團給宜都市帶來了近4000個就業崗位,而且每年穩居宜都市企業的納稅第一的位置。
時代周報記者走訪發現,東陽光廠區戒備森嚴,對來訪者充滿警惕。據周圍的居民向記者介紹,由于出現過周邊的居民集體到廠區門口討說法的事件,現在的東陽光廠區進出管理十分嚴格。
事實上,對于東陽光廢氣和廢水排放,宜都市環保局每年都會進行檢查,而檢查結果均是達標的。但每年的結果并不能讓宜都市的居民們信服,在居民們看來,東陽光是宜都市的納稅大戶,宜都市當地的檢測機構很難有公信力。
而據核心知情人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東陽光的老總張中能在宜都“能量不小”。據了解,張中能很可能在宜都冒名登記了一個姓名為“曾成功”身份證,根據陸城派出所的人員信息資料顯示,張中能的籍貫為浙江省金華市,而曾成功的籍貫則是湖北省宜昌市,兩者身份號不同,但是照片卻十分相似,出生年月日也相同。而且,曾成功登記的住址為宜都市濱江路38號,也正是東陽光制藥有限公司的地址。
“堂堂上市公司的老總,卻可以明目張膽擁有兩個身份證,可見其能量不一般。”該知情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感嘆道。
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GDP數據仍然是宜都這樣的中西部城市優先考慮的事情,而這不但造成了污染企業的逐利行為,而且造成了地方政府對企業或多或少的保護行為,這成為治理荊江沿岸污染現狀的主要困難。
蔡常德有時會回想起十幾年前的時光,“那個時候宜都空氣好,水也很清,夏天的時候,很多人在江邊游泳,現在卻再也看不到了。”站在長江邊,老人對記者發出一聲嘆息。
楚源化工沖擊百億4000人飽受毒氣影響
因持續多年來向長江排放污水,擬上市公司湖北楚源集團行走在輿論的風口浪尖,詬病重重,卻少有回應。
4000多名村民居住在楚源集團工廠的周圍,長期飽受粉塵、毒氣等影響,痛不堪言。村民介紹,近年來,村里的怪病越來越多,每年至少有10人死亡,而這些怪病,并不為楚源集團所關注。
記者走訪發現,楚源集團旗下工廠的污水經過管道排向北面的長江中。盡管在楚源工廠排污口下游不遠處,建有長江白鰭豚類國家級保護區和國家級麋鹿保護區,但排放的污水仍源源不斷。早年有媒體甚至質疑,楚源集團的排污與白鰭豚的滅絕不無關系。
上述這些,在當地村民的眼中已習以為常。當下,年老的村民唯一的夢想是讓后代遠離楚源的工廠,遠離石首。
不過在現在看來,這或許是一個奢望。
要動遷兩個村子4000多人,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需要多方協力,還需要天文數字的財力支撐,這對于年財政收入約5億元的石首市來說,即使抉擇也蒼白無力。
十多年時間,楚源集團從一個小型的化學試劑廠快速擴張為占地1800畝的大型民營高新科技集團,一躍成為全球活性染料提供商,對當地財政收入貢獻呈幾何式增長。不過,在邊污染邊治理的理念下,企業獲得豐厚利潤,但當地村莊頻頻遭遇環保之痛。
每人每年59元的污染費
3月1日,初春的石首城北經濟園區內,通往楚源集團的道路兩邊,夾竹桃和香樟樹葉全部焦黃,隨著北風輕輕晃動,道路一側楚源集團多座高聳的煙囪不斷排出白色煙霧,以至于整個天空灰蒙蒙一片。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張城垸和孫家拐是受楚源廢氣和粉塵污染最嚴重的兩個村子,前者位于楚源正南邊,后者位于正北。
當天,空氣中仍漂浮著淡淡的刺鼻味道,楚源集團所在地—張城垸村民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因為夜間降雨,味道淡了點,平時味道很濃很“卡”喉嚨。
這些村子原本是稻谷和棉花的主產區,而在張城垸的村子里,難得聽見雞鳴和狗吠,幾乎所有人家門窗緊閉。在該村三組的道路旁,一位正在漂洗蔬菜的大姐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楚源工廠里的粉塵和毒氣很多,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出來了,只能關緊門窗。
這些村民的房屋距離楚源集團華麗工廠近百米,他們仍在自家門口種有菜園,菜園里的白菜等作物顯得矮小,葉片焦黃,村民埋怨,因為距離楚源工廠只有一墻之隔,粉塵極易落在葉片上,粉塵落到哪里,哪里就死一大片。村民們只能將自產的蔬菜經過長時間鹽水浸泡過后再食用。
按照村民的說法,這里的土壤早就被污染,污染傳遞到種植的蔬菜里被人食用,一些重金屬等在人體內累積,加上空氣也被污染了,豈不是慢性自殺?
6年前,湖北媒體就曝出一則數據,《2005年度張城垸工業區污染處理資料匯編》顯示,2005年,湖北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站曾抽取化工廠周邊29個水稻樣本檢驗,其中一個是對照樣本。其結果顯示:9個樣本受重度污染,10個受中度污染,9個受輕度污染;2個樣本減產10%,13個樣本減產20%-50%,13個樣本減產70%-80%。
怪病橫生也在近幾年集中爆發。此前一位村醫介紹,村子里6成以上的居民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且疾病已經開始向年輕人和小孩蔓延。村民解釋誘因是長久呼吸太多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氣。這也可能是引發一些怪病的初步原因。
但是沒有定論,村民說,至今也沒有任何組織對其身體進行有組織、系統性的檢查。
多年來,因為環保,村民與楚源矛盾頻發,且長期對峙。
該村7組一對老夫婦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現在我們這里的人一般不害病,一害就是癌癥。”“我們以前到處反映,不過沒用,我們不出聲了,死了就死了。”他們家18歲的孫子前年罹患白血病,花了130萬元治療最終在去年離世。
2012年7月,楚源集團硫酸車間泄漏,導致該村上百畝棉花被熏死,更影響到江北的新廠地區,村民上訪多次,多次協商,才達成一致。
這對年逾七旬的老夫婦家中13畝棉花僅獲得1.3萬元賠償。
“反正老百姓遭殃。”兩個村子的村民這樣評價自身處境。
事實上,村民更多是對生存權、健康權、呼吸權的深深擔憂。
家境好一點的人家,早已遺棄村里的房子,搬到外地居住。大多數還在等待,等待政府的搬遷計劃,5年內分批搬完。
可是,現在村里平均每年約10人蹊蹺得怪病死亡,無疑讓他們加劇已有的恐懼。最讓這些村民感覺楚源“誠意”的是—每人每年59元的污染費。
目前,污染已不僅限于長江南岸這兩個村子,記者調查得知,污染已經波及江北的新廠等廣泛范圍。
治理之路依然遙遠
由張城垸村向北2公里外的長江邊,江水積年累月的沖刷和排污污水回流,江岸連續崩岸,成為一個河灣,時代周報記者現場目測,江岸較之去年崩掉超過20米之多,楚源集團主排污管被沙袋疊壓著直接伸到江中排放,泛著巨大泡沫。江風凜冽,飄著多條死魚,氣味難聞。
在張城垸村民7組的村民眼里,這不是真相。他們親眼看到的是深夜,大量暗紅色的工業廢水直排到長江,氣味難聞。一般生面孔看不到真實的排放,因為有人一直受雇看守在這里,不準人接近和拍照。
從20多年起,楚源集團就在臨近長江的張城垸村扎根,快速擴張,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活性染料提供商,還下轄多家子公司,并一直謀求上市融資。
但鮮有人關注楚源工廠對長江的危害。
楚源集團主導產品是H酸,而H酸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很難處理。楚源工廠還帶來廢氣、廢泥、廢渣和鐵泥等污染物。
按照相關規則,相關廢水應經處置后排放。但實質上并非如此。按照2012年公布在其官網的《環保信息公示》顯示,每天僅廢水處置量和排放量為8000噸。
每年近300萬噸經處置的廢水要排到長江中,帶來諸多疑問。這么多廢水是否會得到自凈呢?長江是否能承載這些廢水呢?是否真的全部廢水都經過處置達標呢?
該村7組一村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出于成本考慮,楚源一般不會將污水處理完,而是等到夜間直接排放。
眾多村民擔憂,現在長江自上而下,全部受到污染,尤其是湖北長江江段。
石首市是湖北長江經濟帶上節點城市之一,當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說,要對接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及時調整沿江產業布局,將張城垸現有2.8平方公里工業園區規劃擴大到10平方公里。
在今年,政府重點推進楚源集團二甲酚等重點項目建設,將楚源打造成百億企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要“抓好城南、城北污水處理廠治污工藝改造,加強重點污染源的監督檢查,鼓勵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得一時的發展”。
看來,本來脆弱的長江水體生態環境已經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但營造大工業,依靠工業經濟的大提升引領經濟社會大發展,仍是當地發展的主導思路,治理之路依然遙遠。
三寧化工廠排污與檢查組“躲貓貓”
2月25日,倒春寒突襲江漢平原,氣溫驟降。
枝江市姚家港,冷雨之中,湖北三寧化工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的基建工地卻熱火朝天。工地不遠處,三寧化工廠的數個大煙囪向天空噴涌著滾滾廢氣。
從高處俯看,白色的廢氣并沒有消散,而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濃霧半球將姚家港村籠罩起來,霧球內能見度不足百米,空氣中充滿粉塵和刺鼻的味道。
“每年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是這樣的霧天,”在姚家港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村民趙富貴對時代周報記者抱怨道,“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上個世紀70年代,三寧化工廠的前身枝江化肥廠在這里建廠投產,從那時起,肆意排放的工業廢氣和廢水就嚴重侵蝕著姚家港周邊百姓的健康。現在,這個曾經的小化肥廠已經變身為被山西晉煤集團控股的大型化工企業,具有年產200多萬噸化學產品和化肥的能力。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姚家港的居民所遭受的污染也隨著三寧化工規模的擴大而與日俱增。近半個世紀的工業三廢排放,使得姚家港成為本地化工企業長期污染的一個樣本。
白霧與黑雨
姚家港鎮甘霖村位于三寧化工廠的西邊,距離主要生產車間不足200米。雖然村莊的名字叫作“甘霖”,但村民們最不希望的事情就是下雨。
“只要一下雨,田里的菜就會受到影響,淋雨的時間長一點,葉子很快就會發黃。”48歲的村民張秀琴指著自己的油菜地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在離她的田地不足50米的地方,三寧化工廠一座車間的煙囪正噴出大量的白色廢氣。
廢氣中粉塵和有害物質隨著雨點落下來,給田地的莊稼和土壤帶來了災難。記者在田間觀察時注意到,落在葉子上的雨滴中,充斥著許多黑色的粉塵,而用PH試紙測試,雨水呈明顯酸性。
趙富貴的柑橘園,距離張秀琴的田地只有20米遠,園中的柑橘樹也受到白霧和黑雨的影響。“很多都結不出果實,結出來的果實也又小又澀。”趙富貴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對于這些莊稼的影響,三寧化工的態度倒是十分坦誠。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只要有村民向三寧投訴,三寧就會在派人到田間檢查之后,迅速對村民給予賠償。
但是比起莊稼的損失,更令人擔憂的是充滿粉塵和刺鼻氣味的濃霧以及黑色的酸雨,正在侵蝕村民們的健康。
近幾年來,無論是趙富貴還是張秀琴均出現了頭暈、胸悶和咳嗽的癥狀。去醫院檢查之后,兩人都被告知“肺部有陰影”。“我很怕是癌癥,因為村里很多人都得了癌癥。”張秀琴對時代周報記者表達著擔憂。
這種擔憂并非沒有道理。近年來,在村民們的醫院檢查報告中,村民們“肺部有陰影”已經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而甘霖村癌癥病人數量增多更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甘霖村人口不足300人,趙富貴掰著指頭算了算,對記者說:“近三年,得癌和因為得癌去世的人有十幾個。”
甘霖村的遭遇只是姚家港,乃至枝江市的一個縮影。根據枝江市疾病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枝江市的癌癥發病率在宜昌地區居于前列,而姚家港鎮又是枝江市范圍內癌癥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肺部的陰影”也出現在孩子們當中。姚家港小學和幼兒園距離最近的三寧化工的煙囪只有不到500米的距離,直接受到污染的影響。據了解,近年來,在小學生中也出現了肺部有陰影的情況。在輿論壓力之下當地政府計劃在今年4月份對小學進行搬遷。
污水處理車間像個擺設
經過宜都市順流而下,長江拐了一個彎,然后在姚家港趨于平緩。這里河汊眾多,水源充沛。據鎮上的老人回憶,早年的姚家港曾經有良田千畝,盛產水稻和柑橘,而且是遠近聞名的漁港。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三寧化工廠就開始向長江和姚家港周邊的河汊中排放生產污水。“現在根本沒有人打魚了,一到三寧排污的時候,江上就漂浮著成片的魚的尸體。”一位村民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而更為嚴重的是,周邊的河汊也成為三寧化工的排污溝,這些河汊直接通往長江,而且是沿岸千畝耕地的灌溉水源,長期以來,村民們不得不使用污水灌溉,而這一舉動又導致了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由于缺乏早期數據,我們已經無法統計有多少污水,但是長期排放造成的后果卻觸目驚心:姚家港沿岸的農田已經全部被廢棄,而靠近內陸的田地每年都因為污水灌溉而減產;姚家港周邊村莊的飲水水源也隨著污染的加重而幾經變更。
根據枝江市水利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由于附近長江受到污染,姚家港鎮自來水廠在多年以前就通過深井汲取地下水供水,但是近年來,地下水也受到嚴重污染,現在的姚家港只能通過附近部隊的水廠供水。
直到2008年,三寧化工才投入2000余萬元,興建了年處理能力300萬立方米的終端污水處理中心,聲稱可以做到污水零排放。但據記者了解,實際情況卻并沒有三寧承諾的那么美好。
“污水處理車間更像一個擺設,主要為了應付上面檢查,處理一噸污水需要花費近千元費用,企業為了賺錢,往往仍然采用偷排的方式。”一位在三寧化工工作過的知情人對記者介紹說。
“隱蔽排放”的苦心
三寧化工廠的廠區距離長江只有一街之隔,不同類型的生產車間帶順江延伸。記者沿著江岸走訪發現,近一公里的生產車間帶上分布著多組采取高低排列的排污管道,用來向長江排放污水。
據知情的三寧化工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介紹,同一組排污口之所以高低排列,其中也包含著三寧化工“隱蔽排放”的苦心。“如果長江水位升高,那么下層的排污口就會被淹沒,這時候就會被使用來進行排污,而上層的管道則可以造成沒有排污的假象。”該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而據記者了解,通過這些管道向長江排污只是三寧排污方式的一種而已,姚家港周邊眾多的小河也成為三寧的主要排放地。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記者在三寧化工廠區的東面看到一條顏色發黑、臭氣撲鼻的小河流。
據村民們介紹,這些小河流原本是附近村莊的灌溉水源,但是現在卻變成了三寧的排污溝。“每天不但有暗埋的管道進行排放,而且到晚上12點,有時會有拉著污水的卡車在岸邊排污。”一位居住在河流附近的村民對記者透露,“這些車輛都經過改裝,外面用篷布遮蓋,里面是罐。”
由于生產的化工產品種類很多,所以三寧化工各個廠區排放的污水成分各不相同,但是這些污水混合在一起,則很容易產生化學反應,2010年10月就發生了含有硫酸的污水與含有氯化物的污水在排放時混合,反應產生有劇毒的氯氣,造成20多人中毒的事件。
三寧化工周邊的村民曾多次向當地政府反映“三寧污染”的問題,一些村民還因為情緒過于激動,與當地環保執法部門產生過沖突,但是情況卻并沒有得到改善。
早在2月中旬,記者就通過三寧內部工作人員獲悉,2月23日、24日,湖北省市聯合環境檢查組將進入三寧化工廠進行環境測評。“所以23日和24日,三寧的很多廢水廢氣都會被積攢起來,應付檢查。”該知情人對記者分析道。
2月25日,時代周報記者穿過濃霧進入姚家港三寧化工廠區,煙囪噴涌的大團廢氣和長江邊的管道持續不停排放的污水告訴記者:環境檢查組已經離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