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飄飄的處罰就是縱容污染
對于那些只會嘴上說,卻不行動的企業我們要加大力度排查,那種輕飄飄的罰款制度沒有辦法徹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企業為了省錢,所以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大處罰力度,不要讓那些排污企業“逍遙法外”。
沒有強硬懲罰措施保障的紅線便不是紅線,輕飄飄的處罰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是鼓勵、縱容污染
據報道,寧夏銀川市近郊,3家大藥企引發了嚴重污染,10年來,彌漫在空氣中的惡臭、河里流淌的黑水成為了老百姓的一塊心頭病。企業卻稱:購買了上億元的治污設備,已經花了“血本”;惡臭是世界性難題,不可能徹底消除,只能慢慢探索。
光聽這些話,似乎能得出個“企業已經盡力了”的結論。真的如此嗎?
有筆賬算起來很清楚:去年,兩家企業因違規排污交了20多萬元的罰單。如果不違規,一年的污水處理費用需要近千萬元。企業選擇了前者。這恰恰說明了,“花血本治污”是虛,“花小錢排污”是實。
即便花錢買了設備,如果不用,毫無意義。據調查,其中兩家藥企所在的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因“多種原因”,至今未投入運行。記者暗訪發現,兩家企業都存在“陰陽排污”的現象,到了晚上,污水管中的黑水就明顯多了起來。
企業為何能這么干?有片面逐利的問題;可長期這么干得不到制止,那就是監管的問題。歸根結底:環保的監管手段偏軟,環保邏輯干不過“帶污發展”的邏輯。
據悉,藥企在很長一段時期支撐了永寧縣財政收入,“臭了一座城,污了一方水”于是成為長期難以解決的題目。
隨著生態文明列入“五位一體”總布局,隨著“美麗中國”目標的提出,環保二字的分量在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心中越來越重。然而,如果不把重視落實到具體實踐中,把環境保護的軟手段變硬,守住可持續發展的底線,“美麗中國”就有被虛置的風險。
違規排污,罰款僅僅20萬元;污水處理,企業得花1000萬元,反差實在太大。如果沒有制度來大幅提升其違規成本,光說要守住環保紅線,肯定是徒勞的。懲罰手段輕若飄絮,肆意排污的現象肯定遏止不住。沒有強硬措施保障的紅線便不是紅線,輕飄飄的處罰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是鼓勵、縱容。
必須摒棄這樣的理念:“不讓污染就搞不成發展”。往小了說,這是狡辯,是庸政懶政;往大了說,這是發展觀出了問題。先污染、后治理,往往意味著只污染、不治理。污染容易,積重之后治理何其難,把那些暫時掙的錢都搭進去都不夠,這樣的教訓已經有很多了。
總之,如果說一提到環保,大家嘴上都說重要,實際中并不當回事,那么污染永遠也治不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