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or棄,廢電池出路何在
一方面是公民環保意識增強,自愿把廢電池與生活垃圾分開,另一方面是小區里回收廢電池的設施難覓蹤影,廢電池難于處理;一方面是全社會都在呼吁莫讓廢電池污染環境,要通過資源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另一方面是僅靠環保大義無法打動企業投身廢電池回收處理之中——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量一次性電池和充電電池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盡管廢電池的回收是個老話題,但記者連日來走訪社區、校園、電器商場、電池生產廠家、行業協會、回收企業等發現,對于廢電池的出路,社會上仍然存在很多疑義,從事廢電池回收處理的企業也很少,在許多城市還是空白。
集中回收 是否有必要
從環保角度來看,堿性鋅錳電池中的含汞量已經得到嚴格控制,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電池,但鎘鎳電池等廢棄的可充電電池需要回收;從資源循環利用角度看,無論是廢一次性電池還是可充電電池,回收都是有價值的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加強,“廢電池單獨回收”這一觀念已深入人心。記者在北京東城區的幾個社區隨機采訪了幾位居民,大家均對回收廢電池的行為表示支持。但是,也有居民提出疑問:“我們小區樓下以前有專門回收廢電池的垃圾筒,但是眼看著里面的電池越放越多,卻沒人來收。時間一久,里面就開始流水了,F在,連這樣的垃圾桶也沒有了。”
廢電池還需要回收嗎?2003年,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聯合頒發《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規定,廢電池的收集重點是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廢棄的可充電電池。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性電池。北京市環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意見,在北京市環保局官方網站、果殼網等也能看到相關科普知識。
按照1997年發布的《關于限制電池產品汞含量的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禁止在國內生產汞含量大于電池重量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在國內經銷汞含量大于電池重量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這意味著一次性電池生產、銷售的“無汞化”已基本實現。蘇州電源化學研究所副主任劉艷告訴記者,我國市場上絕大部分堿性鋅錳電池都能達到低汞或無汞要求,僅有一些小企業非法生產汞含量超標的電池。
應該說,單從環保角度來講,廢一次性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可怕。如果集中收集廢電池而不處理,帶來的污染隱患可能更大。這也是居民小區中廢電池回收設施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除了堿性鋅錳電池等一次性電池,如今,手機、剃須刀、錄音筆、充電寶等大量采用鎘鎳電池、鋰離子電池等可充電電池。廢棄的可充電電池如何回收,仍是個大問題。2011年起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規定,實施范圍覆蓋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和電腦等,但手機尚不在此列。手機電池的外殼破損會導致電解液流出,與水接觸后會對水質產生不良的影響,而鎘鎳電池含有的重金屬元素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國慶說,2012年,我國電池產量大約為400億支,其中國內消費約150億支,可充電電池占10%。針對是否該回收廢電池的問題,曹國慶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從環保的角度來看,可充電電池需要回收,無汞堿性電池不需要再次進行回收處理,但是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所有廢電池依然有回收的必要。“如今我國倡導循環經濟,連廢水都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廢電池總比廢水要值錢吧。”他幽默地說。
回收現狀如何
除了利潤較大的鉛酸電池有專門的企業回收,其他廢棄的可充電電池基本沒人要。對于廢一次性電池,目前北京僅有一家企業在回收處理,許多城市無人處理
我國目前的電池消費結構中,一次性電池占全國消費總量的90%左右,充電電池占消費總量的10%左右。無論是一次性電池還是充電電池,目前回收的狀態都不理想。
廢電池該由誰來回收?2003年出臺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規定,充電電池和扣式電池的制造商、進口商、使用充電電池或扣式電池產品的制造商等都對廢充電電池、廢扣式電池負有回收責任。該項政策還規定,上述承擔廢充電電池和廢扣式電池回收責任的單位,應當按照自己商品的銷售渠道指導、組織建立廢電池的回收系統,或者委托有關的回收系統有效回收。充電電池、扣式電池和使用這些電池的電器商品的銷售商應當在其銷售處設立廢電池的分類回收設施予以回收,并按照有關標準設立明顯的標識。
但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很少有充電電池和扣式電池的制造商在回收廢電池。記者接連走訪了北京市西城區北緯路、南新華街的幾家手機賣場,在賣場中根本看不到有專門回收廢電池的地方。一位銷售人員說,沒有廠家表示要回收廢手機電池,消費者對于可充電電池的處理方式基本和廢一次性電池一樣。在他的指引下,記者在南新華街的一處垃圾桶找到了專門為廢電池設置的投放口,里面只有幾顆廢一次性電池,沒有手機電池。
曹國慶告訴記者,廢電池回收難度很大。除了利潤較大的鉛酸電池有專門的企業回收,其他廢充電電池基本沒人要。對于廢一次性電池,目前已知的是北京僅有一家企業在回收處理,許多城市無人處理。
經過多番尋找,記者聯系到了從事廢一次性電池回收14年的王自新。他是北京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回收中心總經理,從2008年開始,在一些志愿者的幫助下,從校園、社區收集了200噸左右的廢一次性電池,存放在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一處倉庫。目前廠房還在建設中,一旦開工這些廢電池就能派上用場。記者在倉庫看到,廢電池的一部分已經作了分類收集并用防滲箱加以保存,還有一些沒有分揀。據他介紹,已經分揀好的可以保存10年左右,而沒有分揀的可以保存5年左右。
針對對環境有損害的一次性扣式堿性電池、一次性扣式氧化銀電池和鋅空氣電池,記者一直沒能找到相應的專業回收單位。
回收利用難在哪
法律法規不健全、回收體系不完善、回收處理成本高,是廢電池回收道路上的“攔路虎”
采訪中,我們一直在思考,由國家5個部委出臺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實施已有10年,對廢充電電池、廢扣式電池的回收責任主體以及回收方式也有相應規定,但為何執行起來這么難?為何從事廢電池集中處理的企業很少?
從法律法規來看,《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并沒有規定制造商不履行回收責任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一些電池制造商自然也就怠于履行回收責任了。
從回收體系建設上看,無論是一次性電池,還是充電電池,都面臨著回收體系不完善的困境。即便電池生產廠家出于社會責任的考慮,主動承擔起了電池回收的責任,建起了電池回收廠,但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回收體系,電池回收廠必然面臨著無米下鍋的困難。曹國慶認為,將回收責任完全推給電池制造商,有可能損害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回收體系的建設需要更多力量的介入。而創新盈利模式,依靠技術突破來降低環境成本,僅僅依靠個人或個別企業的努力也是不夠的。
廢電池回收利用難的另一個原因是成本太高,利潤太低。王自新對此感觸很深,他向記者坦言,回收廢舊干電池是個“不掙錢”的活兒。由于回收廢電池屬于回收危險廢物,處理危險廢品需要取得相應的資質,而為了取得相應的資質需要給付大量的環保成本。這種高昂的成本是必須的,但也因此將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擋在了廢電池回收大門之外。他向記者透露,在分解處理廢舊干電池后,收益只能從銷售提取出來的鋅、錳等有色金屬中獲得,如果要進行深加工后再處理,就目前并不完善的回收體系而言,是無法做到的,換言之,深加工面臨的是更大成本。“能夠達到收支平衡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在總則中規定,本技術政策隨社會經濟、技術水平的發展適時修訂。如果說,10年前,完善回收體系的條件尚不具備,那么今天呢?“適時修訂”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