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除塵仍成為未來主流
為了應對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要求,電除塵行業近年來在技術創新方面成績顯著。而為保證火電機組穩定、持續運行,電廠在技術選擇方面一般非常慎重,如何說服電廠打消顧慮、采用新技術?一直以來,電除塵在國內火電除塵市場占據主流地位,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電除塵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仍是主流技術,但比例會有所下降,不是一種技術包打天下
電廠需要怎樣的煙塵治理技術?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朱法華說:“首先,技術要能夠長期、穩定地滿足達標排放要求,并能夠適應煤質波動。其次,就是經濟性,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情況不多,實際上就是要進行綜合比較。”
一直以來,電除塵在我國燃煤電廠除塵中占據絕對的主流位置。但幾年前,新修訂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公布后,30mg/m3的煙塵排放限值一度曾讓電除塵技術受到質疑。
對于未來,朱法華認為,“跟原來相比,電除塵的比例會有所下降,但仍是主流技術。”比例下降是因為有些老廠改造存在場地緊張等困難,不能通過增加電場等方式提高除塵效率,就需要采用電袋或者袋式除塵的方式。但因為設備穩定可靠,電除塵還是主流技術。
朱法華戲稱,電除塵像“農業學大寨”時的鐵姑娘,能吃苦,很能干,布袋除塵有點像嬌氣的大小姐,娶回家伺候起來很累人。“因為皮實,決定了電除塵對運行管理的要求不是很高,設備毛病少。但伺候布袋是一個系統工程,比如要控制煙溫,不僅管布袋的人要注意,從來煤、鍋爐燃燒,到空預器、省煤器等整個過程每個環節的人都要集中精力控制,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來保證其運行。”
“電除塵仍有市場空間,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但電袋、布袋也在發展,這三大類技術是并存關系,不是一種技術包打天下,各種技術都有自身特點、優勢領域等,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煒說,現在的技術百花齊放,每一種技術都在創新發展,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與時俱進,根據新的要求進行改進。“競爭會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成本降低,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和環保需要。”
新技術如何有效推廣?
國外先進技術作支撐,研發工作穩扎穩打
電除塵行業近年在技術創新方面成效顯著,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業績。比如,濕式電除塵可以滿足特定地區更高的排放要求,實現多污染物綜合控制,是電廠煙塵治理的最后一個把關設備;低低溫電除塵器可以一舉多能,具有提效、節煤、節水和脫除三氧化硫四大優點,不僅有利于減排,還能防止尾部設施的低溫腐蝕。
舒英鋼說,初始投資成本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些新技術的發展,比如,濕式電除塵器單個電場的投資費用相當于常規電除塵器3~4個電場的投資費用。
對于電廠來說,采用新技術是否有風險?事實上,很多新技術只是相對的,對我國來說是新技術,但在國外已經有了很多年的應用歷史,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國內企業可以利用國外的成熟技術和經驗,積極促成其在我國燃煤電廠的推廣應用。
比如,濕式電除塵技術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已得到廣泛應用且效果良好。在引進日本三菱重工的水平煙氣流濕式電除塵技術后,菲達環保結合我國燃煤電廠實際情況進行了創新開發,開發出垂直煙氣流與WFGD系統整體式濕式電除塵器。
電力行業電除塵資深專家蒙騮說:“電廠對可靠性要求很高,尤其是國內面臨復雜變化的煤質,新技術推廣工作更要細致。”他認為,首先,企業在進行新技術研發時的目標要求要高,要與國際先進水平一致;其次,研發要經過小型試驗、工程中試、小機組可靠性試驗、大機組試驗等過程,光有小型試驗數據是不行的,研發道路要一步步扎實地走下去;再次,理論研究要到位。
“新技術要有理論支撐。比如,傳統理論認為,只有煙溫在酸露點以上,才不會發生低溫腐蝕,低低溫電除塵要求設施工作在酸露點以下。要讓業主相信,就要有新的理論來進行支撐解釋,從而讓用戶相信這一工藝。”據蒙騮介紹,為了推廣低低溫電除塵技術,龍凈在寧德電廠召開技術交流會,讓用戶親眼看到減排效果和運行情況。
如何更加清潔地用煤?
燃煤機組排放能降低到5mg/m3,國家層面應該鼓勵發展這樣的煤電技術
燃煤污染嚴重影響大氣環境質量,但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時期內難以改變,是否能夠實現更加清潔地用煤?黃煒說,更清潔地用煤完全可以做到,關鍵在環保上要舍得投入,不在于是否產生污染,而在于是否能治好污染。
隨著移動電極電除塵、低低溫電除塵、濕式電除塵、粉塵凝聚、新型高壓電源等新技術及新工藝在國內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現在,使燃煤電廠煙塵滿足燃氣電廠排放標準要求已經不是奢望。
今年1月,上海長興島第二發電廠2×12MW機組的濕式電除塵器成功投運,現場測試結果表明,出口煙塵濃度為6.1mg/m3。神華國華舟山電場1×350MW機組、臺州第二發電廠2×1000MW機組也將采用濕式電除塵技術,項目要求煙囪出口煙塵濃度均為5mg/m3。這些數值已經接近或達到天然氣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的排放要求。
朱法華告訴記者,建設中的國電泰州二期項目的目標就是要滿足燃氣電廠的排放標準要求。這一項目配套了一系列先進的環保措施,比如,安裝了低溫省煤器,配備了六電場電除塵器和高頻電源,在濕法脫硫之后還配有濕式電除塵器,確保最后的污染物排放濃度可以滿足燃氣機組排放標準要求,而且電廠單位能耗也會降到世界最低水平。
在朱法華看來,這是一個發展趨勢,“從我國能源資源特點以及能源安全需要考慮,在國家層面應該鼓勵發展這樣的煤電技術”。但是,這一項目的環保投資占工程總投資的26%,這一比例也是目前全國最高的。國內電廠的環保投資一般占比在10%左右,超過15%的很少。“有投入就有產出,環保投入了,產出就是環境質量的改善。”朱法華說。
2012年4月,上海吳涇熱電廠#9爐300MW機組粉塵凝聚裝置投運,電除塵器出口PM2.5的質量濃度下降率為30.1%,經計算,PM2.5年減排量約64噸。“要實現更清潔地用煤,除塵器作為煤燃燒后的煙塵治理設備,其作用至關重要。”舒英鋼認為,在煙氣治理系統中,脫硝、除塵、脫硫系統應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各自作用,盡量不給其他系統帶來負面影響。如SCR脫硝裝置中NH3過噴易產生過量的硫酸氫銨,使空預器和除塵器的性能下降;過量煙塵進入吸收塔會使脫硫設備的穩定性下降、GGH和除霧器堵塞;工藝上取消GGH裝置以及吸收塔煙氣流速過大會導致煙囪產生“石膏雨”現象等。
實現更加清潔地用煤,源頭控制同樣重要。黃煒建議,要從源頭用煤入手,做好煤的科學合理利用,比如,優質煤首先保證民用,因為小鍋爐的環保設施不全,而電廠用煤要盡量保證穩定性,不能來什么煤燒什么煤。同時,還要改進燃燒技術,減少污染物生成并做好終端治理。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一些建成的環保設施因為運行管理水平不高,使減排效果打了折扣。對此,蒙騮告訴記者,電除塵的除塵效果與煤種、鍋爐工況等密切相關,需要工作人員根據情況隨時調整。但很多電廠人員對此了解不夠,以不變應萬變,就容易出問題。
做好售后服務,同時想方設法提高運行人員的管理及維護水平,已經成為菲達環保、龍凈環保等企業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龍凈每年舉辦的運行管理培訓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來參加培訓的多是管理層人員,真正一線操作人員來得較少。將來的培訓方向要轉變,還要做好現場培訓工作。”蒙騮說,在0.2分/千瓦時的補貼政策推出后,也可以研究除塵BOT模式的可行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