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榆樹探索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模式
玉米秸稈作為農村的重要物資,以前農民不僅用它生火做飯、燒炕取暖,還用它飼喂牛馬羊等大型牲畜。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使用天然氣做飯、燃煤取暖,養殖大型牲畜也都是喂飼料。
于是,農民有了這樣的煩惱:玉米秸稈運回家費時費力又沒啥用處,留在地里還影響來年春天種地,不少人開始就地焚燒。如此一來,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也嚴重污染了空氣環境。
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榆樹市恩育鄉通過大膽實踐,探索秸稈固化顆粒做燃料項默不僅幫農民解除了煩惱,也為他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渠道,更避免了因焚燒秸稈而造成的地力下降和空氣污染現象。
“過去,燒火做飯都用秸稈,不僅費時費力,還把屋子弄得臟兮兮的。現在好了,只要往這個爐子里加些秸稈顆連就能干凈利索地做飯、取暖。”說起生活新變化,榆樹市恩育鄉恩育村農民張淑芬喜笑顏開。
張淑芬告訴記者,過去,她家一直用秸稈生火做飯、燒火取暖。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村里出于減少火災隱患、美化村容屯貌考慮,不讓村民再往房前屋后堆放柴火。
“現在幸福多了,無論春夏秋冬、刮風下雨,再也不用為燒柴犯愁了,只要在廚房放一袋子秸稈顆粒就行了!”張淑芬指著廚房里一臺爐火正旺的環保節能燃燒爐說,啥時候想做飯了,只要按一下爐上的開關,再往爐子里填一點兒秸稈顆連就可以輕松、干凈地做飯、取暖。“你看這爐子上、鍋臺邊兒,都干干凈凈的,一點兒灰塵也沒有。”
“快來摸摸暖氣,才剛燒幾分鐘,就燙手了。”張淑芬告訴記者,這兩年,每年冬天她女兒都給家里買兩噸煤,用來燒暖氣取暖,地里的秸稈都就地焚燒了。2013年秋天,她用1公頃地秸稈跟生產顆粒的企業置換了2噸秸稈顆粒。
為徹底解決玉米秸稈的綜合利用問題,2012年榆樹市達遠能源公司在恩育鄉寶山村進行了利用玉米秸稈生產顆粒用于農戶做飯、取暖的實驗,并于當年獲得成功。
恩育鄉黨委書記趙百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100平方米的房屋來算,一個冬天取暖用煤大約2.5噸,每噸價格按1200元計算,一個冬天取暖費用約3000元。而用玉米秸稈顆粒取暖,每天需顆粒15公斤,每個月需顆粒450公斤,如果按冬季取暖5個月計算,需秸稈顆粒2250公斤,每噸按市場價800元計算,一個冬天費用1575元,再加上每天用電1度0.5元,整個冬天用電費用75元,每戶用顆粒取暖費用是1650元,整個冬天可節約1350元取暖費。”
趙百龍告訴記者,玉米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非常受歡迎,項目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增效。當年寶山村就建設了一條玉米秸稈固化顆粒生產線,陸續有200戶農民安裝了玉米秸稈顆粒燃燒鍋爐。
就利用玉米秸稈生產顆粒取暖,記者采訪了有關方面的專家。榆樹市農業局副局長孟繁野說,利用玉米秸稈生產顆粒取暖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項目。玉米秸稈的利用一直是農業資源亟待解決的問題。田間地頭焚燒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空氣,還造成土壤焦化板結、地力下降。玉米秸稈經過顆粒利用后,每公頃玉米地的秸稈可創造價值3500元,直接為生產顆粒廠家創利1000元,為冬季剩余勞動力就業帶來收入1500元。這樣,每公頃玉米實際增收2500元。實踐證明,此項目是開辟農村新能源,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農業的再次騰飛的有效途徑。
“這個項目太好了,不爭人、不爭地,還不占用農時。”榆樹市恩育鄉恩育村農民李洪玲說。
走進恩育村,記者見到一座占地50平方米的藍色彩鋼房內,3名工人分工協作,一個操作鍘草機粉碎玉米秸稈;一個揮舞鐵鍬,往一臺藍色機器里填裝粉碎后的玉米秸稈;另一個則負責將機器“吐”出來的一段段短小、緊密的固化顆粒裝進編織袋里。
“彩鋼房是2013年8月上旬建的,兩臺機器是8月中旬安裝到位的。”李洪玲介紹,從去年9月末開始,她就以每人每天100元的價格在村里雇了3個人,開始在自家門口嘗試用玉米秸稈生產固化顆粒。隨著工人技術日益成熟,每天能生產3噸顆粒。目前,她家已經生產百余噸玉米秸稈固化顆粒。
李洪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花1500元從其他村民手中收購1公頃地玉米秸稈,可生產5噸固化顆粒。電費加上人工費再加上玉米秸稈成本,一噸固化顆粒成本不超過500元。一年按最少生產500噸計算,一噸賣800元就能賺300元,一個冬天下來,就算生產400噸,還能賺12萬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