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董事長劉曉光解密:京城“地主”搶購“垃圾圣殿”
更新時間:2014-07-23 18:03
來源:
作者:
閱讀:2306
首創豪擲51億收購新西蘭最大固廢處理公司,這成為中國企業在環保領域的最大海外收購案例。首創掌門人劉曉光為何做此決策?首創憑什么擊敗競爭對手?新西蘭的固廢處理技術能否真正引進中國?
京城“地主”跨國環保收購
2014年6月30日,北京首都創業集團(下稱“首創”)宣布以9.5億新西蘭元(約合51億元人民幣)收購新西蘭最大固廢處理公司Transpacific New Zealand(下稱TPI NZ)公司100%股權,這成為中國企業在環保領域的最大海外收購,也是新西蘭固廢處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交易。
在這之前,首創集團掌門人劉曉光并不是中國環保產業的活躍分子。更多時候,他是和朋友圈里的任志強、馮侖和潘石屹一同縱論中國房價的房地產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劉曉光都被房地產界視為北京最大的“地主”。
作為北京市國資委所屬的大型國企,首創的主業是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其投資的資產包括京港澳高速、京津高速、北京地鐵4號線、5號線以及北京四百多萬平米的地產項目等。作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首創在全國擁有一百多家供水、污水處理廠。
現在,這個總資產規模超過12687億元的特大型國企宣布發力環保產業,希望在現有水務板塊的基礎上繼續擴張環保業務版圖。
“這個收購讓首創在固廢處理領域的規模一舉躋身全國第二。”劉曉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這并不是首創第一次以大規模并購的方式進軍新行業。早在2001年,為快速切入水務領域,首創先后完成兩起大投資:與北京排水集團合作投資20.2億元成立京城水務公司,控股國內最大的污水處理廠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再與威立雅成立合資公司,出資29.4億元收購深圳水務集團40%股權。這奠定了首創在水務行業的基本地位。
如今,劉曉光繼續用此打法進軍垃圾處理。
“買一個少一個”的資產
進軍垃圾處理之前,劉曉光理想的收購標的必須滿足5個條件:規模大(垃圾處理能力必須在2000噸/日以上);產業鏈完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客戶支付能力高;具備未來增長潛力。
按照這5個標準,從2013年2月起,首創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并購標的,從希臘、西班牙,到馬來西亞、葡萄牙,全世界進行過一輪“摸底”后,劉曉光對全球垃圾處理企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國外垃圾處理技術普遍高于中國,管理規范化程度高于中國;跟能源礦產資產一樣,固廢處理資產也屬于“買一個少一個”的資源性資產;首創應當盡快下手。
由于上述標的要么規模過小無法滿足首創胃口,要么政府深陷經濟困境支付能力存疑,直到2013年10月29日,TPI集團對全球發布招標信息,宣布出售其在新西蘭的垃圾處理業務。TPI NZ正是TPI集團旗下公司。
打開TPI NZ的官方網站,頁面都是針對居民、企業和醫院等不同客戶出租不同型號垃圾桶的介紹,人們在網上就可租到任何需求的垃圾桶。
作為新西蘭垃圾處理行業排名第一的公司,TPI NZ前端建立起了一個面向大眾的全國垂直收運網絡,中間則是針對生活、建筑、醫療等各種垃圾的中轉與分選系統,后端產業還包括填埋處理、沼氣發電、廢液處理,甚至環衛特種車輛設計的產業鏈各個環節,國內分析師稱其“產業鏈堪稱豐滿”。公司資產包括1100名員工,800輛汽車,29個垃圾轉運站和5個垃圾填埋場。
TPI NZ在新西蘭當地廢物處理行業排名第一,2013財年收入約3.69億新元(約合19.7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07億新元(約合5.7億元人民幣)。然而,其母公司TPI集團卻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至今未能恢復,不得不通過出售資產籌集資金償還巨額債務。
所有的條件,都符合劉曉光的胃口。
“最大的坎兒還是價格”
不只是首創,同時看上獵物的還有國際私募巨頭KKR、凱雷資本以及多家新西蘭本地的競標者。
爭奪在所難免。首創與KKR已經不是第一次交手。作為世界金融史上最成功的產業投資機構之一,KKR在國際金融界有著老牌“杠桿收購天王”之稱。在過去的30年當中,KKR累計完成了146項私募投資,交易總額超過2630億美元。KKR出現在了TPI NZ第一輪競標名單中。
早在2004年,為改變單一的國有體制,首創就曾嘗試引進過美國的KKR和黑石等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以實現公司的國際私募,謀求境外整體上市。經過近兩年的股權結構和交易方式設計,雙方在交易價格上最終未能談攏,融資宣告失敗。劉曉光為此“不甘”了近10年。
如今再次相逢,劉曉光坦言“最大的坎兒還是價格”。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上述競標者中,首創的價格并非最高,最終戰勝其他競標者的是首創的產業背景。“其他競爭對手是基金,是財務投資者,買完就會再轉賣掉,而我們做產業,運營經驗豐富,不會賣掉公司。”
最終,首創依靠其“嚴謹的并購方案”,以9.5億新西蘭元(約合5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收購TPI NZ公司。交易公布后,新西蘭當地媒體認為TPI NZ 賣給中國人的價格偏低,稱是“打了大折扣”。
擊敗KKR成功收購TPI NZ的喜悅,在劉曉光隨后對已收入囊中的垃圾填埋場的參觀過程中可見一斑。
劉曉光甚至現場寫了一首對TPI NZ垃圾填埋場的贊美詩,其中幾句稱“這哪里是一座垃圾填埋場/倒像一個山野公園/沒有異味/空氣是那么香甜/它已經填埋了240萬噸的垃圾/除臭的噴霧管/大型的停機坪/STP材料的防滲布/世界一流的填埋場/一座垃圾的圣殿”。
只有海外并購,才能獲得真正技術?
不過,要將這詩句描繪的場景帶回中國國內,卻是下一步首創面臨的首要挑戰。
根據中國固廢網的數據,目前中國固廢處理行業尚處于發展早期,在環保行業的眾多子行業中,固廢處理僅占環保整體投入的13.7%,而在發達國家,固廢處理則是投資和產值均超過50%的最大子行業。目前中國固廢行業的發展程度較污水處理行業至少晚3-5年。
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薛濤表示,固廢行業海外并購的發生,是行業成熟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過去幾年,中國本土固廢企業的運營實力和融資能力在不斷提升,終于達到“走出去”海外收購的程度,同時以威立雅為代表的國際固廢巨頭在中國的業務卻在退步。固廢行業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本土固廢處理企業正在崛起。
首創希望盡快將新西蘭的固廢處理技術引入國內。其中包括通過管道設計將垃圾填埋產生的沼氣發電的技術;收集有毒垃圾滲透液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技術;以及通過小型管道噴霧,淡化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異味的技術。
眼下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環境問題,對環保技術需求巨大。在劉曉光看來,很多人希望發達國家能夠在環境技術上對中國進行技術轉移的想法是“一廂情愿”。“只有通過發起海外收購的方式,才能真正獲得技術。”
首創對技術的過度重視引起行業人士擔憂。薛濤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環保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且國外技術存在國內適應性問題,海外并購如果以技術為主要目的存在較大風險。實際上,目前國內固廢處理在技術上并不比國際落后,核心問題在于工程實施和運營管理,后者應是國有企業進入固廢處理行業的強項。
商業協作組織中國綠色科技的分析師林駿達表示,以風電行業為例,過去風電行業的技術并購案例較多,但隨著行業成熟,風場管理和后期運營的標的越來越多。“技術引進是必經的階段,但技術不是唯一的,還有配套的整體制度。”林駿達說。
業內人士評價稱,固廢處理資產屬于重資產公司,資產具有保值增值能力,整體風險不大。對首創而言,在水務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擴大了固廢領域的業務類型,增加了海外資產,具有多重收益。
劉曉光說,他的下一步計劃在環境整治,以及水和固廢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