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變廢為寶,做給你看
更新時間:2014-08-31 21:40
來源:
作者:
閱讀:636
“我外婆很節約,經常對我嘮叨說這個那個都要省著點用。”在采荷一小五年級就讀的杭報小記者高榮澤對外婆的節約不是很理解。接下來兩站,我帶著他和另一位小記者走訪了兩位視垃圾為珍寶的老人,讓他對環保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理解。
家住和諧嘉園的張水根大伯對高榮澤說,“我們現在提倡垃圾分類,是因為只要分類正確,垃圾就能變成寶。這有點像50多年前人們的生活習慣,因為那時候,我們就是把垃圾當成了寶。”張水根說。
張根華:有心就能變廢為寶
廢棄廣告紙、月餅盒里襯的綢布、冰淇淋的蓋子,這些零零碎碎的廢棄物,在臺州路社區的手工達人張根華手中,都變成了色彩鮮艷、立體生動的盆栽花束和掛件。
今年70多歲的張根華,給小記者上了一堂手工課:他用月餅盒里拆下來的里襯、買菜得來的塑料袋、廢棄鐵絲和包裝盒廢紙,做出一朵朵亮麗的玫瑰花,讓小記者大呼神奇。
“我做這些事情,主要是想讓孩子們知道,只要有心,廢棄物都可以得到利用,變成寶物。”老人的理念也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支持,每年寒暑假,社區都會組織孩子們參加他的“變廢為寶”手工制作培訓班,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培養了孩子動手動腦的興趣,引導他們樹立起“低碳生活”意識,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生活方式。
作為一名志愿者,張根華還積極參加社會各類公益活動,十年如一日地傳播低碳理念。杭州圖書館、杭州少兒圖書館、天子嶺垃圾教育第二課堂、運河廣場……一個個公益活動的現場都能見到張根華做手工的身影。
張水根:無論何時垃圾都是寶
“我居住的江錦、定海社區這一帶,50多年前還是農村。我們把秸稈和草灰堆起來,用泥土蓋上,等它腐爛完全就變成了上好的肥料。剩菜一般拿去喂家畜,出去買東西都用竹籃提,竹籃壞了還可以當做柴火燒掉。”張水根說,那時生活中很多廢棄物都是可以利用的。
隨著城市的發展,張水根生長的地方,拔地而起了一幢幢高樓。他看見身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塑料袋,每家產出的垃圾也越來越多。
“幾年前我去天子嶺填埋場參觀,看見那里用垃圾發電,其實和我們以前填埋垃圾做肥料是一個道理嘛。”這個發現讓老人很欣慰。
垃圾分類也成為張水根每天必做的家庭工作。
每一天,他總是認認真真將廚房垃圾分得清清楚楚,扔在廚房垃圾桶中。家中的飲料瓶、積攢的各類報紙雜志,將它們分類整理干凈,等收購人員來到小區,再一并出售。廢舊電池等有害垃圾,他都先收好,等到專門回收電池活動再送過去。“賣廢品,并不是婆媽小氣,而是讓這些可再生利用資源快速進入循環渠道,為保護環境出一份綿薄之力。”
杭報小記者有話說
破布變成玫瑰花的魔法
李萌和睦小學五年級
“哇——”我一踏進張根華爺爺的房間就不由贊嘆道。
各種姿態的花朵在我的眼前綻放,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結出果實。我有點懷疑我的眼睛,這都是爺爺自己做的?爺爺的手好巧!
別小看這些花,它們的用途可大了,在里面放點防蚊粉,擺在家里,蚊子就消失了。在里面放香包,花兒真變香了!而它們都是用廢物做出來的!
張爺爺手把手地教我制作了一朵玫瑰花,雖然并不簡單,但是看著破綢布和塑料袋在我手中變成了藝術品,讓我覺得小廢物也有大作用,只看我們能不能發揮創意,做出環保的選擇。
垃圾分類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高榮澤采荷一小六年級
今天我認識了張水根爺爺,他每天都會把垃圾進行分類處理。他還特別注意垃圾是否對環境有害,比如廢舊電池,會把它帶到固定地點回收投放。而我自己在垃圾處理時候往往隨便一丟,根本沒有這么細致分類,這讓我很愧疚。
當我問爺爺為什么把節約變成生活習慣?張爺爺說,他生活的那個年代物資很匱乏,因此他們絕不浪費生活中的一丁點兒資源。他現在做的事,和50多年前其實是一樣的。
我現在的生活十分幸福,雖然無法想象爺爺的那個年代,但是我卻讀懂了他的生活方式,畢竟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張根華用廢棄物做的各種飾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