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式告訴你, 我們欠了亞馬孫多少生態債
由于最近幾年巴西政府加強了立法,熱帶雨林的濫砍濫伐現象已經得到遏制,如今已有超過50%的巴西雨林得到了某種程度的保護。但是,由棲息地流失帶來的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羅伯特·尤爾斯(RobertEwers)認為:“伐木對鳥類帶來的影響不會像射殺那么直接。(從棲息地的流失)到這些鳥類真正滅亡還需要一段時間。它們會涌入剩余的棲息地,然后漸漸地你會發現這些鳥類的死亡率增加了。”
危險的信號:砍伐亞馬孫雨林給紅背箭毒蛙等物種帶來的威脅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 如果從現在開始依舊沒有任何有效的改善工作,也許“地球之肺”不會有一個樂觀的明天 |
“額外的債”
在巴西平均每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兩種哺乳動物,五種鳥類和一種兩棲類動物將會走上滅絕之路
之前,在“濫砍濫伐是如何影響生物密度”的模型中有這樣一個假設,即認為砍伐是短時間內的突然沖擊。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多數情況下,砍伐不是發生在短時間內,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并且隨著砍伐的繼續,不斷有新的物種瀕臨滅絕,人類的“滅絕債務”便越欠越多。
帝國理工大學的數學家丹尼爾·瑞蒙(DanielReuman)解釋道:“假設你先砍伐了一小塊雨林,接著,在砍伐的影響還沒來得及顯現出來的時候,你又去砍伐了更多的雨林,那么這時,你就背上了額外的債了。”丹尼爾·瑞蒙也參與了這項研究。“我們希望能通過多個例子而不是個例來說明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這個特別簡單的擴展模型卻蘊含了深刻的暗示,這是一件令人非常驚訝的事情。”他說。
因此,尤爾斯,瑞蒙和他們的同事奧利弗·沃恩(OliverWearn)總結出了一條公式,它能夠反映出物種滅絕與棲息地流失的時間和規模之間的關系。瑞蒙解釋說“這條公式整理了所有砍伐事件與物種滅絕事件的數據”。
當他們在公式中輸入了各種能表征不同種類的脊椎動物對熱帶雨林中食物和遮蔽的依賴程度的數據,以及從1970到2008年的砍伐模式后,公式給出的結果表明,在此之前喪失的雨林所帶來的物種滅絕有80%—90%還未真正顯現出來。這就是說,在巴西平均每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兩種哺乳動物,五種鳥類和一種兩棲類動物將會走上滅絕之路。
未來趨勢
巴西森林法典,這部在一片爭議聲中通過的法典,將是保護亞馬孫生物多樣性最好的機會
接下來,這個團隊按四種不同情形預演了未來40年的發展趨勢。這四種情形分別是:
1.“一如既往”,換句話說就是幾乎不改變現狀;
2.“統籌規劃”,即(對雨林砍伐行為)部分控制;
3.“強勢干預”,即按照巴西政府的目標,在2020年之前設法使雨林砍伐量減低80%;
4.“終結砍伐”,即2020年前停止砍伐雨林。
如果按照情形3(這也是最有可能成為現實的情形)發展,當地的生態系統將失去12個物種,另有19種將瀕臨滅絕。在最差的情形1中,當地物種差不多將全部消失。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立大學(FederalUniversityofMinasGerais)的一名制圖師認為這個模型是一個很有用的規劃工具。但是,沒有哪個模型是完美的,他說,“盡管這篇文章提到了最近幾年亞馬孫流域大幅降低的砍伐率,但是它忽視了兩個重要因素:一是50%的亞馬孫雨林現在已被保護,二是日前巴西國內正推行的綠色治理行動。這兩大原因使得他們的預言不那么準確了。”對他來說,巴西森林法典,這部今年早些時候在一片爭議聲中通過的法典,將是保護亞馬孫生物多樣性最好的機會。
尤爾斯則強調說,盡管未來看起來很凄涼,但還是能有一扇機會之窗。“我覺得大家會看著這些數據然后說,我們現在知道我們到底背了多少生物滅絕的債了,那么我們就把保護它們作為目標吧,相信我們可以使它們一直生存下去。”
稿件來源: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
亞馬孫雨林會退化為稀樹草原嗎
巴西聯邦警察近日破獲了一起非法盜采亞馬孫熱帶雨林資源的特大團伙案,再度讓這片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地區的保護現狀引起世人關注。
亞馬孫雨林位于南美洲亞馬孫盆地,總面積約70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世界森林面積的20%。這里不僅是世界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還有流域面積世界第一、達到600萬平方公里的亞馬孫河及其眾多支流。它們共同養育著豐富的生物群落,對全球生態及氣候平衡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如今這里正遭受著亂砍濫伐、人類活動污染、過度農業開墾和工程建設等諸多問題的嚴峻考驗。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下屬亞馬孫雨林砍伐衛星監測項目的數據,由于人類活動的加劇,巴西境內大約有70萬平方公里的原始雨林已經消失。最近20年間就有30萬平方公里的雨林消失。
美國弗尼吉亞理工大學科研人員萊昂德羅·卡斯特洛表示,大面積濫伐盜采熱帶雨林會導致亞馬孫地區降水減少,逐漸干旱;同時盜采過程中使用的焚燒等原始手法也會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進一步惡化全球變暖帶來的問題。
另一方面,巴西亞馬孫國家研究所專家瑪利亞·費爾南德斯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如同全世界的淡水資源遭遇危機一樣,與亞馬孫雨林存亡息息相關的亞馬孫河也正在面臨著一系列影響地區水文環境的嚴重問題。
由于人類過度捕撈,亞馬孫地區的一些魚類已經接近滅絕,所捕獲魚類的尺寸也逐年減小。巴拉州辛谷河段正在建設的水電站工程項目,也將可能加重氣候變化和亂砍濫伐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威脅這一世界最大淡水流域的生態平衡。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度干預和破壞,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亞馬孫地區的干旱和洪澇災害正變得越來越密集,程度也越發嚴重。當地2005年出現了近百年來最嚴重干旱,2009年出現洪災,2010年又出現了干旱。
如此下去,科研人員擔心,茂密的亞馬孫雨林退化為荒蕪的稀樹草原也并非沒有可能。世界銀行一份名為《亞馬孫危機》的分析報告曾經預測,受人類砍伐、氣候變化和自然焚燒等多種因素影響,大約75%的雨林面積可能會在2025年前完全消失,而到2075年,也許僅僅在亞馬孫盆地東部存留5%的雨林面積。
科學家警告說,如果從現在開始依舊沒有任何有效的改善工作,也許“地球之肺”不會有一個樂觀的明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