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正在衰退 全球變暖不容忽視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表示,隨著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不斷上升以及海洋對溫室氣體的吸收能力不斷弱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
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該組織在對全球125個監測點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2013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上升了近百萬分之三,高于2012年,達到百萬分之396。當前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比1750年高出了42%。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當前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創下80萬年以來的新高,氣候變暖效應較1990年上漲了34%;與此同時,從1750年至今,另兩種主要的溫室氣體——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也分別上漲了253%和121%。此外,報告還揭示了世界海洋不斷酸化的趨勢,并指出當前的酸化程度創30億年以來之最。
海洋學家兼新南威爾士大學氣候分析員卡特琳·梅斯納(KatrinMeissner)表示,當前的物理及生物變化將削弱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留存在了大氣中。首先,海洋表面變暖削弱了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同時也抑制了海水的不斷酸化。此外,由于海面變暖后水體質量變輕,與深海的交流變少,進一步降低了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反過來,海洋水體混合變少意味著能浮上海洋表面的養分變少,這改變了海洋生態,減少了海洋生物對碳的攝入。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速度放緩
前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成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邁克爾·勞帕赫(MichaelRaupach)表示,土地和海洋吸收了約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雖然每年的情況都會有所變化,但已有初步規律表明,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速度正在放緩,已經跟不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速。
勞帕赫教授主持撰寫的研究報告顯示,人類在1959年至2012年期間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44%存于大氣中,在此期間,土地和海洋中二氧化碳沉降速度的減少了約三分之一。
厄爾尼諾現象的作用
影響每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水平的因素之一就是當年太平洋是否發生了厄爾尼諾現象。勞帕赫教授稱厄爾尼諾現象導致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部分地區比西部地區溫暖,這雖然不會改變海洋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但會使土地對溫室氣體的吸收能力變得更加微弱。這是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導致亞洲和澳洲大部分地區高溫干燥,限制了植被的生長,森林火災也多隨之而生。勞帕赫教授表示:“厄爾尼諾現象如何發展、以及是否發展左右著碳循環和氣候的變化。”
澳大利亞氣象局近日再次表示,2014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超過50%”。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