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杭一黑魚村到處刺鼻腐臭 一年排出四個黑西湖
黑魚二吃,是不少吃貨的“饕餮食譜”上必點的硬菜。但當你在餐桌上大快朵頤時,也許你還不曾知道,這些肉質鮮美的黑魚養成,正在付出怎樣的環境代價——
緊鄰杭州臨平的余杭運河街道,是遠近聞名的黑魚之鄉,沿河兩岸就近引水的黑魚養殖塘,像小學生用的田字格一眼望不到邊。杭州市場上的近半黑魚都來自此地。
黑魚養殖,帶旺了村子,也讓當地的生態環境背上了債——因為黑魚學名烏鱧,是食肉魚類,江浙一帶養殖的本地種黑魚,主食是冰鮮小魚。一到夏日,養殖基地附近蚊蠅飛舞,魚塘的水質三五天就發臭發綠,污染嚴重。
有多嚴重?一個數據:今年余杭黑魚養殖向運河、上塘河流域排放的污水量,相當于四個西湖。
最近,錢江晚報記者走進了這臭氣熏天的黑魚村,見證了污水的排出,也目睹了這條生態鏈上的瓶頸與尷尬。
一進黑魚村
刺鼻腐臭讓人不敢呼吸
其實只要你一靠近余杭運河街道,就能感覺到那股濃濃的“黑魚風”——京杭大運河、上塘河從這里穿流而過。一眼望不到邊的魚塘,集鎮上隨處可聞的魚販叫賣黑魚聲,路邊飯館的特色菜也是本地黑魚。
黑魚是余杭區水產養殖的重點品種,運河街道的黑魚養殖,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全鎮黑魚養殖面積現在有4000多畝,每年有數百萬條黑魚銷往各地,杭州人餐桌上的黑魚,大多產自這里。
可和小鎮上魚米之鄉的風光不同,一進村錢報記者就連著打了幾個噴嚏,因為一股刺鼻的腐臭味撲面而來,讓人捂著鼻子都不敢大口呼吸。村道兩邊的溝渠里隨處是發綠的臭水在流淌,尋著水流的方向走去,運河北南的村莊里,是連片用鐵皮板圍護的魚塘。
記者到達村里時,正是傍晚的喂食時間。村里的養殖戶陳大伯正從自家塘邊小冷庫里搬出麻袋裝的冰鮮小魚,直接扔進魚塘。小魚在水里融化,血水泛起,散發著濃濃的魚腥味。冷庫邊還有臺絞肉機,兩個工人把解凍的小魚絞成魚泥,準備去喂黑魚苗,絞好的魚泥散發出濃烈的腐臭味,聞之反胃。
旁邊李師傅的塘10多天沒換水了,水里已經浮起一層油綠的污染物。池邊耷拉著一根水管,要換水時,李師傅就把管子扔進魚塘,電泵一打往溝渠里排水,污水流到村北頭的兩個污水處理池。
夏天魚塘換水頻繁,其實,兩個處理池根本來不及應付那么多污水。
“養黑魚很費水,魚塘引的是大運河、上塘河水,夏天高溫,3-5天就要換水;天涼了,10多天換一次水。”陳大伯的養殖場有50多畝,算大的,村里80%以上都是幾畝塘的散戶。他告訴記者,以前,黑魚村的養殖廢水是直排外河的,這兩年,街道在村里建了污水處理池,像他這樣的養殖戶已納入污水管網。
但像陳大伯這樣的養殖戶畢竟只是少數,全村只有20多個規模稍大的養殖場往污水處理池排水,其他養殖戶家的污水都是這樣直排入運河、上塘河的。
養黑魚這么臭,難道村民們不擔心污染嗎?
“環境好自然大家都愿意的,前兩年也有不少人轉去養雜交鱧(國家認定的新品種,養殖方法相對環保),可成本有點高啊。你看,一般冰魚都是從山東采購的,而今年小魚價格特別便宜,只有1元多/斤。這養殖成本低了這么多,不少養殖戶就又轉回傳統的冰魚喂食了。”
陳大伯給記者算的賬本也證明了這一點:“今天我的黑魚賣12.5元/斤,去年夏天價格最低的時候才賣7元/斤,今年養本地黑魚的都賺錢了。”陳大伯說,自己技術好,養黑魚多的一年賺20多萬,少的一年也能賺10多萬元。
更環保的雜交鱧推廣
在市場價格杠桿前停步了
陳大伯的魚塘往北不到一公里,是雜交鱧養殖大戶李國敘的地盤,他和妻子正忙著向魚塘里拋灑飼料喂魚。走進魚塘,空氣里沒有那股臭烘烘的味道,塘邊還種了凈化水質的濕地植物,塘里的水看著很清澈。
養了十多年的本地黑魚,三年前,李國敘養殖雜交鱧,今年的收購價是9元/斤,和往年持平。
簡單來說,雜交鱧“杭鱧一號”就是由杭州市農科院水產所從廣東的斑黑魚和當地黑魚雜交的后代中選育的品種,除了能抗高溫抗病外,它的一大特點就是養殖方法更環保。
“飼料喂魚,養殖池塘不會污濁,因為飼料會漂浮在水面上,不會有餌料殘留,而冰鮮魚融化時,有股魚腥味,投入魚塘后,黑魚不能全部吃干凈,吃不完或不喜歡吃的部分就會沉底,水會慢慢變渾濁,變成富營養化污染。”市農科院水產所馮曉宇所長說,杭州大力推廣雜交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養殖場的廢水排放。
以水深1.5米的每畝塘的污水排放為例,本地黑魚一個養殖周期要排10次水,市農科院水產所計算出它的污水排放量是1萬立方。錢江晚報記者換算得出,余杭今年4473畝的本地黑魚養殖面積,要排放4473萬立方污水,這基本相當于4個西湖的水,如果這些地方全部養殖雜交鱧,污水的排放量會減少80%。
既然好處多多,為何規模養殖還是推不開呢?根據余杭區漁政站統計:今年,余杭共有黑魚養殖面積6194畝,目前產量已達1.02萬噸,但雜交鱧養殖面積僅為1721畝,雜交鱧的養殖面積沒有擴大,反而縮小了。
“其實,本地和雜交品種的口感沒啥差別,不過,傳統黑魚比較挑食,只吃冰鮮小魚;雜交鱧可以吃天然材料做的飼料,好養活。”李國敘說:“今年山東冰鮮小魚價格特別低,加上本地黑魚比雜交鱧長得大,收購價達到12-13元/斤,很多養雜交鱧的看到本地黑魚賺錢,又改養了本地品種。”
而據記者了解,2011-2013年,杭州市、余杭區實行過雜交鱧養殖的兩級財政補貼制度。可今年,杭州市財政不再安排資金,余杭區也暫時沒有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
“坦白講,雜交鱧的推廣工作這些年都卡在了瓶頸上。”余杭區漁政站副站長高遠明報了一組數據:2011年,雜交鱧在余杭區的推廣面積是1881畝,2012年增加到3021畝,2013年和今年又縮減到了1721畝。
余杭區農業部門表示:由于眼下本地黑魚與雜交鱧收購價懸殊,單一的財政補貼已無法挽回養殖戶一邊倒的養殖傾向,下一步的整改方案還在討論中。
市場的價格杠桿讓推廣陷入瓶頸。
本地種黑魚鐘愛吃冰鮮魚,易形成富營養化污染
可由此造成的水污染暫無應對措施
一方面是雜交鱧推廣難,而另一面則是污染的加劇。
到底有多嚴重,市農科院水產所也提供了一組對比數據:
由于養殖飼料的原因,本地黑魚一個養殖周期(6個月)內,總共需要換水10次,每畝排放廢水達100.05萬升;而雜交鱧養殖周期內只需換水2次,廢水排放量為20.01萬升,比傳統黑魚養殖減少了80%。
另外,對本地黑魚和雜交鱧養殖池塘水質定點監測結果顯示,一畝本地黑魚養殖池塘的廢水磷排放量為16.41kg,氮排放量為140.17kg;而一畝雜交鱧養殖池塘的廢水磷排放量為1.26kg,氮排放量為6.6kg。
也就是說,與本地黑魚相比,雜交鱧單位面積總磷排放減少92.3%,總氮排放減少95.2%。
“過去三年,我們在余杭累計推廣了6629畝雜交鱧養殖面積,但是去年受持續高溫、臺風菲特和洪水等影響,余杭魚塘出現過大面積死亡等問題,結果導致去年雜交鱧的推廣面積大幅減少,離余杭區雜交鱧全覆蓋的終極目標差距更大。”馮曉宇對于現狀有點遺憾。
“浙江年產黑魚4萬噸,以每畝養殖5000斤計算,全省黑魚養殖面積約1.6萬畝,其中主要集中養殖區域是杭州余杭、蕭山和桐鄉大麻,余杭是最大的集中地。”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徐曉林處長說,目前,浙江的黑魚養殖還是本地品種主導的,大概超過6成是吃冰鮮魚養殖的本地黑魚。
“對于本地黑魚養殖造成的水質污染問題,浙江暫時還沒有針對性的禁止措施出臺,但我們正在通過堵疏結合的辦法,引導養殖戶轉型生態養殖。”徐曉林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