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燒秸稈需政府給力
又是一年收獲季,中國“最大糧倉”黑龍江省田間一派繁忙景象。一車車糧食被拉走,一叢叢秸稈被留下。在群策群力“抗霾”的當下,如何通過“嚴防”和“巧治”的方式將秸稈焚燒污染的影響降至最小?近期黑龍江省各級政府多次發布“禁燒令”,焚燒秸稈的現象比往年減少。但記者在哈同高速公路沿線采訪時,仍看到一些農民在地里焚燒秸稈。(10月14日 新華每日電訊)
農民素來都是先割倒玉米秸稈再掰玉米,他們覺得站在秸稈叢中掰玉米又扎又熱又累,放倒秸稈再掰就省力了。放倒的秸稈有的被農民焚燒了,有的則被留著喂牛或用著漚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焚燒秸稈的做法確實是一種陋俗,既浪費資源更污染環境。有例為證,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每年因秸稈焚燒向大氣中排放的顆粒物有數十萬噸,區域內PM2.5日均濃度平均增加60.6微克/立方米,最多增加127微克/立方米,秸稈焚燒對大氣污染的影響非常大。
霧霾之下,必有禁燒。完善秸稈禁燒的相關政策措施這項工作須臾不可或缺。10日,國家發改委聯合農業部、環保部等國家部委下發相關文件,禁止北京以及環北京周邊的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將農作物秸稈在田地里直接焚燒。目前黑龍江省也嚴格部署禁燒秸稈的政策,并安排專員下基層嚴抓落實。中國農民最可敬最可愛最可憐最聽話,他們也知道燒秸稈污染空氣,還不安全,可一直放地里就會影響明年春耕,雇人拉走人工費加上運輸費成本太高,不燒的話又無處去,真讓他們頭疼啊。禁燒秸稈的相關政策措施不明確,又沒有具體可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再加上農民們出于兩利相權取其重的考量,這時就為秸稈焚燒留下了空間。
要想遏制秸稈焚燒泛濫局面,我們惟有期待政府的“給力”。一方面相關部門和企業要盡快開發適用于農村小面積耕種、操作方便、性能可靠、高效節能的秸稈收獲機械,在秸稈機械化收割、打捆、粉碎、打包等方面取得突破;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對農民“秸稈環保處置”進行補貼,各級政府部門和農民一道承擔起“環保成本”。我們只有嚴格部署禁燒秸稈的政策,政府充分“給力”,秸稈焚燒泛濫局面才能改變,才能換回天空一片湛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