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清潔技術改革供熱模式 供暖季如何告別污染季
進一步看,保空氣質量,天平另一端不僅僅是供暖。采取嚴格的環保措施,就業、收入、出行等民生各方面,不同程度都會受到影響。這個鋼絲又該怎么走?
記者在黑龍江、遼寧、山西、河北等地調研,一些新技術、新模式已投入運用,新機制也在建設中。
“整整挨了10年凍,這次終于住上了暖屋。”哈爾濱市道里區正陽花園小區在這個冬天告別了小鍋爐供暖,業主趙女士挺高興。
12月初,北方地區都已基本進入供暖階段。與此同時,許多北方城市的空氣質量也比供暖前有所下降。既要保暖氣又要保空氣,各地面對兩難課題,是如何出招破解的?
采暖期空氣質量總比非采暖期差很多
暖氣與空氣之間的關聯,并非臆斷。有專家指出,東北多地出現霧霾天氣,冬季供暖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采暖期的空氣質量總比非采暖期差很多,這是北方城市的普遍現象。
作為中國最北的省會城市,哈爾濱每年有6個月的供暖期。自10月20日供暖以來,哈爾濱市空氣質量出現了較大波動。
哈爾濱市副市長叢科明指出,哈爾濱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煤煙型污染成為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特征。哈爾濱每年工業和采暖期用煤量高達近3800萬噸。近兩年,隨著供暖期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冰城多次遭遇霧霾天。
黑龍江省環境監測處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清潔能源在黑龍江省整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仍然很小,想要改變整個能源結構需要多方努力。
作為以煤為主的重化工城市,太原市供暖與空氣質量的矛盾也很突出。“冬季是太原污染最重的階段,環保工作的壓力也最大。”太原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城中村和城邊村供暖季要比非供暖季多燒200萬噸燃煤。冬季電廠燃煤也要比夏季多燒100萬噸。加起來,一個供暖季全市要多燒300萬噸燃煤,相當于一個特大型煤礦一年的產能。”
去年,太原市PM2.5的來源為:燃煤39%、揚塵28%、機動車尾氣塵21%、揮發性有機物9%,表明太原市環境空氣顆粒物的污染類型屬于燃煤、城市揚塵和機動車混合型污染。太原市空氣質量達五級、六級重污染的有42天,多出現在供暖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