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網仍在添堵?
住建部、工信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安監總局和能源局昨日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下管線普查,2015年年底前完成普查并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和專業管線信息系統。住建部此前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中要求,在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框架前,應該做好城市市政管網的調研工作。今年以來,城市排水管網問題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
除了跑冒滴漏嚴重等硬件問題,我國城市排水管網還存在哪些問題?在處理設施實施市場化之后,管網行業能否利用市場機制提升投資、管理的效率與水平?本報特約請業內人士對此進行深入分析。
針對管網普查,國家層面沒有總的宏觀目標和標準,普查的手段、方法及普查的結果要求不統一確定
政府部門缺乏形式靈活的融資方式吸引投資者建設管網,造成了大部分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滯后于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的情況
受異常氣候影響,近年來城市暴雨內澇頻發,城市排水系統頻遭輿論質疑,也給相關的環保產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如何實現排水管網投資以及管網高質量運營,是城市排水管理中的一大難題。
根據國務院今年發布的《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2015年年底前需完成地下管線普查。而相關資料顯示,全國有超過50%的城市尚未進行普查。目前的現狀是,針對管網普查,國家層面沒有總的宏觀目標和標準,普查的手段、方法及普查的結果要求不統一確定。如果要切實推動普查工作落地、產生實效,僅靠地方上單獨制定普查標準還遠遠不夠。
新舊管網都不好用?
舊管網不滿足當時需求,新管網忽視未來需要,改造需因地制宜
當前,我國城市排水管網規劃布局普遍存在問題,包括規劃不清、體制混亂和普查不到位等方面。
我國絕大多數城市在排水管網設計之初,沒有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的需要。甚至在施工的時候,由于建設資金不到位,無論是管網的深度、寬度還是排水量都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
新建管網即使以城市總體規劃為前提,但也常常忽視了管網建設完成后使用期限要長達4、50年以上的特點,排水量規劃沒有預留足夠的發展余地,也難以順應城市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城市大部分老城區實施的是合流制。針對城市合流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在技術和施工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初期雨水的截留與處理、難以安排新增管的位置、改造資金、改造期間交通等問題。在老城區未作大片改造前,雨、污合流的現實很難改變。
然而,一刀切地將合流制改為分流制也是不科學的。城市管網建設改造應該綜合考慮區域的自然條件以及實際修建情況,因地制宜地在各區域采用適宜的排水體制。但是以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從規劃層面就沒有做到這一點,實際改造中戶線難以鋪設、施工影響居民出行等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管理仍是老大難
運營管理存在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兩大職能的切割問題;在實際運作中,市政部門有責無權,難以行使行業管理職能
城市排水管網屬于市政基礎設施,屬于政府公共服務的范疇,但又不完全屬于公共服務。管網的運營管理(包括執法權問題)存在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兩大職能的切割問題。
我國大部分城市污水處理廠與管網分開建設管理,管網又由城市的各區域分別建設,各自管理,這就造成管理體制混亂,缺乏統一領導協調和監管機制。而且,管網的相關管理部門職責不清,或者有責無權。監督管理與行業管理職能不分,政出多門,相互扯皮,造成多頭監督、重復收費亂象。
根據國務院規定,應由市政部門負責城市排水設施的規劃、建設、運行與管理,在實際運作中,市政部門有責無權,難以行使行業管理職能。
同時,管網建設和運營監管不足,存在用戶擅自將污水直接接入管網中,造成雨污水混接等問題。
始終沒標準?
在建設、運營和維護環節,管網末端的標準規范都很欠缺,沒有明確的標準規范,造成了管網的錯接、混接、管道淤積等問題
排水管網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造,在管材使用、施工方法以及修繕維護上,都需要符合一定的標準。而現狀是,無論在建設、運營還是維護環節,我國城市排水管網末端的標準規范都很欠缺。沒有明確的標準規范,造成了管網的錯接、混接、管道淤積等問題。
我國管網建設、運營維護中技術含量低,表現在管網材料的生產技術不過關,材質不達標,新材料不加區分而濫用。
據調查,管網的診斷設施設備使用還不普遍,問題診斷手段落后。目前依靠人工診斷問題約占80%,而應用機器等自動化手段僅占20%。同時,在管網修復上,國外普遍應用的非開挖技術在我國應用很少。
此外,我國城市管網的數字信息系統和模型還未建立,包括前端數據問題和建立模型中的問題。同時,管網數據丟失普遍;城市變遷,數據信息更新不及時;數據完整性不夠;管網之間聯通性、數據共享較弱等問題還普遍存在。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理部門對排水管道的掌控依據還僅依靠圖紙。一些城市雖然建立了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但也僅標注管徑、標高、長度、管材等屬性,不僅維護管理信息沒有包括在內,數據的更新也不及時,沒有建立城市排水管網的動態模型。
管網系統非常復雜,城市積水不僅僅是排水管網造成的,還有其他多方面原因。雖然城市的排水標準不斷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最終處理率有所提升,但與之配套的相應設施等沒有完善。
例如,河道沒有做相應的調整,污水處理廠排放增加導致局部河道的壓力增大,出現水位超過原來的水位標高等問題。
作者單位:E20研究院
相關報道
市場機制緣何難入管網?
排水管網屬性復雜,尚缺乏靈活投融資方式
本報見習記者張蕊報道一直以來,城市管網的建設和維護資金是個大問題。城市管網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目前我國城市基本上都是由當地政府出資,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就基本決定了排水管網的建設能力和規模。
然而僅靠政府投入,遠遠不能滿足管網建設的需要。社會資本為何對管網建設總是望而怯步?本報記者對此采訪了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
城市排水管網為何難市場化?
目前只能用間接的指標,并通過與政府的相關責任結合來促進排水管網建設和運營的市場化;排水管網屬于沉淀資產,難有企業按照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介入
記者:城市管網有什么自身特點?這些特點是否影響管網市場化?
薛濤:管網問題具有復雜性,可以從社會屬性、自然屬性、經濟屬性3個角度進行解讀。
從社會屬性來講,城市排水管網屬于城市基礎設施,它的社會屬性是全公益性質。不同于市場化的污水處理廠BOT模式,后者有明確的項目邊界,有輸入、輸出、考核指標和定量評價。
而如果將這些評價指標在這些在管網領域施行很困難。目前只能用間接的指標,并通過與政府的相關責任結合來促進排水管網的市場化。
在自然屬性方面,城市排水管網是一個大的系統,與污水處理廠并非都是一一對應的服務關系。排水分區和轉運輸送與污水處理廠末端可能是一一對應的,但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排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可能是一套管網對應多個污水處理廠。
在經濟屬性方面,排水管網一般被定義為城建資產,往往不會產生升值效益,屬于沉淀資產。
由于管網具有不確定性,管網資產不是按照公里、年代、材料計算,而是按照功能進行折算,經濟上難以進行定量評估和計算,因此很難有利益最大化的企業按照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介入。管網建設運營目前還沒達到服務或特許經營的層面,只能到達勞動力或者勞務外包的層面。
管網建設運維投資者為何不愿參與?
政府缺乏形式靈活的融資方式吸引投資者建設管網,造成大部分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滯后于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廠網一體化有利于管網運營,但推進難度大
記者:哪些因素導致企業不愿投資管網建設?
薛濤:由于政府部門缺乏形式靈活的融資方式吸引投資者建設管網,造成了大部分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滯后于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的情況。后期管網的運行及養護維修也需要有固定的資金投入,而依靠國家單一的投資渠道無法完全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排水管網的資金收益與運營相結合。排水管網基本上由政府出資建設,政府擁有資產權。而目前管網的運營單位很多是事業單位,即政府在擁有資產權的同時擁有運營權。值得注意的是,事業單位依靠政府撥款,沒有資產概念,沒有資產評估,投資難以回收。
記者:現在的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在運營中存在哪些問題?廠網一體化有何現實障礙?
薛濤:目前的污水處理廠BOT經營忽視了排水管網,人為切割了BOT的污水處理廠和管網。
其實廠網一體化經營對管網運營具有優勢,可以解決資產和運營權適當分離的問題。但是由于目前管網資產基本由政府投資,如果運營權與BOT的企業合為一體,則會導致管網運營權和資產權不統一。
即使推進廠網一體化,經營過程中也存在著BOT的年限問題、管網收費問題、回報率問題、TOT的委托運營方法等一系列待解決的問題。
山東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2018年17市將完成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
本報綜合報道記者近日從山東省住建廳獲悉,山東省17個城市今后均要加強構建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據了解,新建城區必須建設雨污分流排水管網,舊城區改造、小區連片開發、老舊管網改造等建設項目的雨污分流管網系統要與主體項目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到2018年底,全省17城市基本完成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同時,山東省要求各市要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存蓄、緩釋作用,建設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