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氣or清潔煤 陶瓷企業這個冬天不好過?
今年以來,《企業周刊》持續關注陶瓷行業能源改造的話題,記者多次與企業、環保部門、行業協會等多方面負責人交流,了解不同利益方對于這一問題的看法。我們希望以陶瓷行業為觀察樣本,反映企業聲音,關注行業轉型進程,尋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路徑。
7月24日,《既有鐵腕也要解難》,福建閩清陶瓷企業改用天然氣陷入兩難,政府尋找新技術新出路 8月14日,《煤改氣 不景氣?》,廣東清遠天然氣管道鋪設即將完工,38家陶瓷企業卻沒有一家簽訂用氣合同 9月11日,《“煤改氣”生出了窩囊氣?》,成本上漲導致企業競爭力下降,供給不足需要恢復階段性使用水煤氣 |
建筑陶瓷企業的這個冬天不好過,一方面,因為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市場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環保考慮,要求企業實施煤改氣,給企業生產帶來更大的困難。
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吳一岳說,現在的建陶企業處在十字路口上:改用天然氣,不僅成本會增加,還面臨供給不足的風險;但如果用其他的煤的清潔利用技術代替天然氣,又擔心能否得到政府部門的認可。
“一刀切”的煤改氣能否解決問題?減少大氣污染是否只有煤改氣一條路?面臨煤改氣要求的建筑陶瓷企業,有哪些困惑待解?本報記者日前赴廣東,對此進行了采訪。
企業困惑誰來解?
煤改氣不是技術、裝備問題,企業擔心成本、天然氣供給不足的限產停產問題
“天然氣是優質環保的燃料,實現逐步替代是發展方向。但是,現在企業對于煤改氣還有很多擔心。”吳一岳告訴記者,相關部門目前對于企業的擔心還沒有明確的答復。
企業擔心什么?改用天然氣后,無疑成本會增加。據廣東省陶瓷協會會長陳環介紹,建筑陶瓷企業使用水煤氣的燃料成本為2.4~2.8元/平方米,使用天然氣后,這一數字上升為4~5元/平方米,幾乎相當于翻倍,而能耗成本占建筑陶瓷企業生產成本的40%左右。因此,煤改氣讓企業的壓力巨大。
據廣東省簡一大理石瓷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君之介紹,他所在企業現在一年的用煤量約6萬噸,成本將近5000萬元,如果改用天然氣,燃料成本至少增加一倍。同時,企業還要支付改造費用,目前正在使用的環保設備也將成為廢鐵。
然而,與煤炭市場的充分競爭不同,我國的天然氣供應仍被某些企業壟斷,這也使得天然氣價格波動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陳環說:“由于處于壟斷之中,天然氣價格波動和不均的情況仍存在。比如,北方的天然氣相對便宜,約2元/立方米,而廣東的天然氣價格達到5元/立方米。”這樣的價格差異無形中就給不同地方的企業造成了不公平競爭。陳環說,煤改氣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的價格體系,以及供應量的穩定。
如果說成本增加可以通過工藝改進、產品結構調整來消化,那供應量不足則讓企業更為擔心。“廣東省建筑陶瓷行業的年用煤量達到1000多萬噸,加上用電量等折算,用煤總量達到2000多萬噸標準煤。這樣大的燃煤量如果全部改用天然氣,是否能夠保證足量供應?”陳環的擔心不是空穴來風。
作為全國率先完成煤改氣的建筑陶瓷產區福建晉江,今年5月就因為供氣量不足,建筑陶瓷企業遭遇限制用氣量、停產部分窯爐的尷尬。最后,為了緩解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問題,部分企業不得不改回水煤氣。這些案例的出現,更加加劇了廣東建筑陶瓷企業的擔憂。
限產停產不僅會影響企業的訂單。“陶瓷企業不同于一般的生產企業,陶瓷窯爐的運行需要溫度常年維持在1200攝氏度。如果因為供氣不足被迫停下來的話,將會有更大的損失。”家美陶瓷董事長謝悅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陶瓷窯爐降到常溫后,再升到可以生產的溫度需要兩天時間。而且,一旦停下來,窯爐冷了,耐火材料就會裂,再升溫的時候也會裂,由此帶來的維修成本非常高。
“如果全國的陶瓷產區全部都統一煤改氣也好辦,但如果20%的企業使用高價燃料,另外80%的企業使用低成本燃料,這就會造成不公平競爭。”吳一岳說,“煤改氣不是技術、裝備問題,要讓企業卸下包袱,需要相關方用實踐來回答。具體來說,每個階段做到什么程度、如何推進等,都要有詳細計劃。”
天然氣能解決多少問題?
使用天然氣會減少二氧化硫排放,但在減排氮氧化物方面的效果沒有想象的好
作為我國陶瓷行業的主產區,廣東省佛山市的產量在全國占比9.6%。今年4月,佛山市人民政府《關于擴大高污染燃料限制使用區域的通告》要求,自2014年10月1日起,在高污染燃料限制使用區域內禁止新建高污染燃料鍋爐或其他燃用設施(包括爐窯),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將現有的高污染燃料燃用設施依法予以拆除或改造,改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或其他清潔能源。
佛山26家上規模的陶瓷企業中,22家在禪城區。在禪城區陶瓷企業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上,當地對這些企業明確了具體的整治時間節點:6月30日前,上報煙氣深化治理實施方案到鎮(街道)環保分局和區環保局,實行“一廠一策”;10月1日前,完成清潔能源改造;11月1日前,全市陶瓷企業全面達到《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指標要求;12月31日前,所有大氣污染物排放口必須安裝煙氣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
在陶瓷行業,傳統的水煤氣爐確實存在污染問題,改變傳統用煤方式、減少污染排放勢在必行,但天然氣能否解決所有問題?
“不是的。”陳環說,使用天然氣會減少二氧化硫排放,但在減排氮氧化物方面的效果沒有想象的好。
據介紹,目前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原料型氮氧化物,也就是由燃料本身攜帶的;另一種是熱力型氮氧化物,主要是空氣中的氮和氧在高溫燃燒環境中結合生成的,而熱力型氮氧化物占70~80%。“使用天然氣后,會減少一部分原料型氮氧化物,但無法減少熱力型氮氧化物的產生,這是由工藝決定的。”
吳一岳說:“對于建筑陶瓷企業來說,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最大的投資是粉塵治理,即使使用天然氣也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因為這是由生產工藝決定的。”
采訪中,兩位專家一直在強調,燃煤相對會產生更大的污染,但可以通過末端治理來減少污染物排放。而如果“一刀切”地進行煤改氣,對附加值較低的中低檔產品影響最大。
事實上,陶瓷行業在污染治理方面也一直在努力。陳環告訴記者,廣東省在國內陶瓷行業最早召開清潔生產現場推廣會,清潔生產審核通過比例也是全國最高的。目前,廣東建筑陶瓷行業一半以上的生產規模已經完成清潔生產改造,主要集中在佛山。“我們在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整體水平在全國是最好的。”
沈陽市法庫縣是我國五大陶瓷產地之一,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建筑陶瓷產品集散地。這里的一些陶瓷企業在放棄了原來的高污染水煤氣發生爐后,并沒有使用天然氣,而是使用了一種新的清潔煤技術制成的煤氣。在清潔環保方面,不僅可以媲美天然氣,更重要的是,成本遠遠低于天然氣,相較于現在的傳統水煤氣爐提高12%左右。
“很多地方將清潔能源改造提上日程,但所謂清潔能源,是否只有天然氣?煤的高效清潔利用算不算?如果燃煤能達到天然氣的排放水平算不算?現在,政府部門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讓陶瓷企業在選擇上很困惑。”吳一岳說。
他希望有關部門能有更明確的指引,不然,企業現在采用了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但得不到認可,有關部門還在強調要使用天然氣,企業不會冒這樣的風險。
環保整改有支撐嗎?
缺乏達標技術和案例支撐,針對陶瓷的生產工藝,目前還沒有成熟的脫硝技術
今年5月出臺的《佛山市陶瓷行業大氣污染深化治理實施方案》規定,9月30日前,佛山所有陶瓷企業須完成煙氣治理工作,確保全面達到排放限值的國家標準。而治理驗收的依據,就是國家強制標準《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這讓很多陶瓷企業慌了手腳。
《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我國陶瓷行業第一個污染物排放標準,雖然在2010年就已發布實施,按規定現有企業應在2012年1月1日前滿足相關限值要求。由于原來《標準》的執行力度寬松,陶瓷企業沒有壓力,但“現在要動真格,企業可能就受不了”。而且,國內幾乎沒有陶瓷企業能夠全面達到《標準》的各項限值要求。
陳環告訴記者,標準的實施給行業造成很大沖擊,主要問題是缺乏達標技術和案例支撐,“針對陶瓷的生產工藝,目前還沒有成熟的脫硝技術”。
其他行業成功的脫硝技術,在陶瓷行業不一定適用。比如,其他行業的脫硝工藝之一,就是在窯內900攝氏度的時候噴氨,使其與氮氧化物反應。但是,建筑陶瓷的窯內沒有這個噴氨窗口,而且噴氨會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
據陳環介紹,有企業套用其他行業的脫硝技術進行改造,但成本增加達3~4元/平方米。而今年1~8月,廣東建筑陶瓷行業產量15億平方米,利潤54億元,平均利潤不到4元/平方米。
6月4日,中國環境標準網發布通知,稱將對這一標準進行修訂,完成時限為2016年。這意味著,眾多陶瓷企業在排放標準上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但環保工作仍不能放松。
“這個行業以民營企業為主,管理水平和科技支撐方面還有不足。”陳環說,與水泥等行業擁有專門的科研院所支撐不同,沒有專門為陶瓷企業服務的科研院所,陶瓷企業的進步更多依賴自身探索,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環保技術的推廣進度。而且,建筑陶瓷企業的環保治理多是由小企業來做的。
“大雞不吃小米。”陳環說,陶瓷企業的規模較小,在環保方面的投資相對水泥、鋼鐵等行業來說,數目很小。因此,規模較大的環保企業覺得訂單太小了,不愿意做,這就給規模小的企業提供了生存空間。
“現在,陶瓷企業的環保改造有些就是小企業模仿著做出來的,但他們不一定能學得像,也就影響了治理效果。經過這幾年的清潔生產、末端治理改造,企業的環保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受管理水平所限,一部分企業排放還有波動。”陳環告訴記者。
環保要求加嚴是大勢所趨,但環保改造費用不菲,企業該如何應對?據報道,有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在積極整改,也有企業做好了暫時停產,甚至轉移生產基地的準備。但無論是留下還是轉移,環保問題都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